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85)
期刊(362)
学位论文(41)
图书(30)
会议论文(11)
视频(10)
图片(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85)
期刊 (362)
学位论文 (41)
图书 (30)
会议论文 (11)
视频 (10)
图片 (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504)
2013(228)
2012(241)
2011(205)
2009(94)
2008(88)
2004(12)
1993(2)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65)
其它(69)
三明日报(62)
东江时报(50)
客家研究辑刊(38)
地图(2)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
建筑学报(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曾憲客家菜宴航天員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報訊】由曾憲設立的載人航天基金,7月30日晚於九龍塘曾府設家宴,熱烈歡迎中國航天員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一行,為了弘揚客家傳統文化,晚宴上賓主一同品嚐客家菜。 筵
大馬客家鄉彥 拜訪曾憲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報訊】馬來西亞嘉屬會館聯合會主席鄒壽漢、首屆世界嘉應同鄉聯誼大會籌委會主席林柏輝一行5人,日前到位於沙田的金利來集團總部拜訪了香港嘉應商會永遠榮譽會長曾憲,訪問團一行還到訪香港嘉應商會,獲主人家熱情接待。 鄒壽漢邀赴大馬聯誼大會 馬來西亞嘉屬會館聯合會為促進世界嘉應同鄉聯誼及文化商貿合
曾憲捐百萬支持客家活動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拳拳赤子心,濃濃家鄉情。愛國愛港商人、原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昨日邀約近半百客家鄉賢聚首家中,召開「世界客家播遷路」大型文化交流活動香港新年聯誼會,就開展世界客家播遷路活動出謀獻策。曾老率先自掏腰包,向活動組委會捐款100萬元作為啟動經費,祝願全球客家人團結一起,為世界繁榮作出努力。 「世界客家播
泰国青少年来梅开展夏令营活动 感受客家文化增强桑梓情感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4月22日至27日,来自泰国普吉的13名华裔青少年在泰国普吉客家会馆名誉会长郭南友先生的带领下来梅开展夏令营活动。 此次夏令营活动由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和梅州市外事侨务局联合举办。在梅期间,泰国普吉青少年参加了丰富多彩的交流学习活动,先后参加了基础英语和汉语口语学习,接受了中国武术和乒乓球培训,
隔远听到家乡音相逢一笑亲上亲 黄华华吴伯雄到新竹与台湾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晚,在台湾新竹县举行的“台湾·广东周”乡谊晚会上,黄华华(中)和吴伯雄(右)同台高歌《客家本色》,赢得满场热烈的掌声。本版摄影南方日报特派记者陈健聪 ▲来自广东省梅州市的文艺工作者在晚会上表演节目。台湾新竹县当地客家妇女表演舞蹈《大婶婆嬉春》。 昨日,黄华华省长一行在新竹县与台湾客家乡亲
世客會聚河源 子孫齊頌客家魂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于濱、顧一丹 河源報道) 29日,第23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廣東河源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出席開幕式。 被客家人稱為客家「奧運會」的世客會此番吸引了近6,000名世界各地客屬代表赴會。包括前最高法院院長肖陽,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著名港
兴宁:客家围龙屋“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宋健军钟小丰特约记者佑鹏林东 ■境内共有7大类型围龙屋,3000多座的存屋数量占梅州“半壁江山”  ■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的49座,建筑历史500年以上的89座 并蒂莲式围龙
中华傅通谱 第一卷 清河郡 闽西傅氏族谱 蛟洋分册
作者:《蛟洋傅氏族谱》修编委员会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中华傅通谱 第一卷 清河郡 闽西傅氏族谱 蛟洋分册
《客家文化大典》春节后公开发行该书获广东财政支持,由省长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南都讯 记者李晓瑛客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殊民系,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有着辉煌的历史。然而一直以来,客家文化都未有得到全面系统的记载。近日,由著名学者谭元亨、詹天庠等主编的《客家文化大典》出版,弥补了这一缺憾。 据悉,广东省财政专项安排了16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广东省老作家协会编撰《客家
六堆客家伙房文化之研究-以美和村利河南堂为例
作者:吴婷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记忆  祭祖  宗族认同  客家伙房 
描述:與宗族祭祀活動對宗族組織的認同?族譜在伙房人心中所象徵的意義?為了回答上述問題,筆者將從田野現場觀察伙房人的生活並配合口述訪談之方式採集資料,藉此描述美和村利姓伙房演變的過程與宗族凝聚,並嘗試與「族群認同」及「集體記憶」的相關理論進行對話,以凸顯利姓伙房人的宗族認同。本研究發現由於家庭型態改變家庭結構與價值觀也隨著改變,族譜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低,已經漸漸變成各家戶壓箱寶。雖然社會變遷,人際關係受到衝擊,但利姓伙房人不因在外開枝散葉而影響宗族凝聚力,反而藉由年節及清明祭祖活動凝聚伙房人,表現出對宗族組織的認同,並將伙房宗族功能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