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11)
期刊(307)
学位论文(83)
视频(31)
图书(13)
会议论文(6)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11)
期刊 (307)
学位论文 (83)
视频 (31)
图书 (13)
会议论文 (6)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414)
2013(172)
2012(166)
2011(188)
2010(132)
2009(95)
2008(65)
2007(42)
2006(12)
2004(8)
按来源分组
深圳商报(37)
歌曲(3)
福建文学(3)
商务旅行(2)
古建园林技术(2)
闽台文化交流(2)
人民之声(1)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
旅游时代(1)
小学生天地(高年级版)(1)
南昆山森林公园中旅游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研究
作者:吴胜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旅游度假酒店  景观设计 
描述:;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南昆山森林公园旅游度假酒店的景观设计要点:<br> 1)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南昆山的自然景观资源,营造与南昆山独特的与植物资源相结合的淡雅、宁静的乡土化景观;<
永定客家“和谐”美学特征研究
作者:卢丽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定  客家土圆楼  和谐  美学特征 
描述:“和谐”美学特征的成因和文化内涵,并对其成功申遗后的和谐发展进行现代性思考。第一章对主要对永定“和谐”美学特征进行概述和具体描述,从建筑外在造型、建筑功能、文化内涵等方面论述客家
广东典型地区骑楼立面差异及发展模式:以广州、开平、梅州、韶
作者:柯登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骑楼  商业建筑  街道元素  地域文化 
描述:引导骑 发展,骑楼立面样式多样并较为规范,是多因子持续推动的发展模式,同时老 城区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影响了周边其他骑楼群的发展,不同类别的骑楼群沿江分 布;粤北客家文化区的梅州及韶关模式:梅州骑楼发展
客家武术文化渊源考—依据广东梅州客家人所从事的武术内容与形
作者:王亚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武术  技术风格  武术内容  武术形式 
描述:行,据罗香林在30年代初《客家研究导论》中记载:“30年前,客家地方,男子中,学过武术的人占百分之七十。”近一百年来,客家武术中出现武术造诣比较深的人物有黄春(槐岗)、李志长(隆文)、谢仲文(松口
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
作者:黄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培田  建筑装饰  艺术语言  审美价值 
描述:构成形式等美学元素出发,探索其艺术语言特征,集中评述其高超的造型能力、娴熟的表现手法和巧妙的空间布局,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展开对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审美价值的探析,从艺术性与形式美、文人化风范、人本意识以及开放的艺术观等方面,分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所富有的独特审美价值。而后总结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具有简洁、凝炼、精致、清雅的文人化美感特征。 本文对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有别于现有资料中对其的研究方式,侧重从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语言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潜在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其实用性与审美性完美统一、形象创造与审美原理相契合,具有先进的文人化艺术理念的见解。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西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客家血缘村落。该村有居民三百多户,人口1400多人,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保留有30余栋具有明清特色的居住建筑和在同一时期建造的非居住建筑,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其主要建筑包括21座宗祠、6个书院、2座跨街牌坊以及武馆、拯婴社、容膝居、文武庙、锄经别墅等其他建筑。至今,培田村的格局、路网、水系均保存完好。 本世纪初,培田开始进入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人文地位,引起了建筑学家和客家文化研究者的关注,该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独具一格的文人化“清雅”风范,是其他传统村落无法比拟的。建筑装饰中展现的高超的造型能力、巧妙的空间布局、娴熟的表现手法和分明的层次关系,以及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第一部分,通过对培田古民居建筑特殊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中原文化、儒学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在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培田地处深山,丘陵山地间既有适合农耕的土地,又因山区重峦叠嶂所形成的天然屏障使得外力难以入侵,从而少受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不利影响,形成较稳定的生活环境。在培田古民居建筑中所反映的内容是培田当地先民的生活写照和客土文化对民居建筑的影响结果,使培田古民居建筑在表现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上都带有客土文化渗透的痕迹。 第二部分,论述了培田古民居建筑在装饰艺术手法的运用、装饰材料的界定、装饰形态的构造以及装饰部位的选择等方面与地方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分析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对培田村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培田建筑装饰题材选择的特点,通过刻画植物、器物、动物、人文、装饰纹样等装饰内容,以吉庆、祥瑞、故事、花草、风俗等为题材,表达培田客家人对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在独立、系统的地方文化笼罩下所形成的完整、多样化的建筑装饰类型,将雕刻(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卵石工艺、书法、彩画等装饰手法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类型的建筑装饰中,体现出工艺精湛、刻画精美的特点,并在这些建筑装饰中运用了多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表现,使其民居建筑具有更加丰富的装饰意味和人文气息,也为中原文化在客家聚居地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第三部分,探讨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具体的艺术语言特征,包括造型语言、表现手法、构成形式三个方面的解析和论述。认为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造型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概括而不直板,极富装饰性,综合了细节刻画的传神性与形式上的简练性,赋予装饰作品静穆与活泼相协调的美感,从而使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独具亲和力。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以象征性、程式化与装饰化的形象元素组合表达民族化的吉祥寓意和审美愿望,在具体的人物、动物、植物或者器物造型中,注意线条的洗练传达、块面的节奏变化与形体的概括表现。在图案的构成处理上,注重形态的疏密对比、繁简穿插、平衡关系以及视觉的集中化表现,极富韵律美感。这些艺术形象是出自理性梳理的结果,其艺术语言模式与特点,说明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的艺术语言融合了多种装饰美艺术表现的技巧。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以其特有的造型语言、表现手法、构成形式所绽发出的美感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审美层面上赋予了建筑艺术以细节化和可读性,营造出一个实用与审美、艺术与生态完美结合的居住环境,昭示着培田先民先进的审美观和卓越的智慧。 第四部分,从艺术性与形式美、人本意识以及先进的文化观和艺术观等方面,分析了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所富有的独特审美价值。由于这里的先民在民族文化的长期构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体系化的、完全合乎审美法则的先进艺术观,从而造就了培田村民间建筑装饰的潜在艺术价值。在建筑装饰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将形体造型的概括与传神、对比与统一、疏密与虚实变化等审美法则进行综合运用,创造出种种兼众家之长而又独具特色的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造型。在装饰风格上,通过比较培田古民居与徽州建筑的异同之处,指出二者在建筑装饰的总体风格上都具有南方的“精细”特点,但因为地域文化与经济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更趋向于繁复与华丽,而培田建筑装饰艺术则更显简洁、清雅,呈现出恬淡、雅致、简朴的装饰风格,传达出繁而不琐、凝练集中的文人化风范。在表现手法上,选择物化形象的点缀装饰来体现精神诉求,注重体现繁简对比的形式美,和“多式统一”的“秩序”化艺术观念。作为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建筑装饰艺术,目的是在于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寄托,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也不外是培田先民精神追求的一种形式,体现出培田人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追求与实现,使生活向着真、善、美的方向靠拢。同时,培田先民在建筑形式和建筑装饰上,还注重对外界文化的吸收与融合,体现出开放、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培田古民居成为独具特色的客家建筑。
台湾客家的形塑历程:清代至战後的追索
作者:林正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台湾  客人  粤人  土客冲突  闽粤关系 
描述:由於客方言人群的流寓與耕佃身分,加上人數漸增,方音殊異,遂逐漸與當地以廣府方言為主的「本地人」關係緊張,進而在十九世紀以降,頻頻發生「客衝突」,且在廣府人書寫的志書當中,多被指為「非漢」之種族
历史时期广西茶业研究
作者:李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  茶业  发展 
描述:西茶的主要品种。本文把明清时期定为广西茶业多元化发展的鼎盛期,在这一时期,广西茶叶品种繁多,有些茶类还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广西名茶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广西各地的茶也大量出产,广西还是粤、湘、赣商帮进行茶叶
客家文化特色元素在赣南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凌小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元素  土特产包装  设计  应用 
描述:径,也是更好地体现赣州“客家摇篮”的宣传宗旨。但就目前市面上的赣南特商品包装设计而言,其在形态结构、产品名称、图形、字体、色彩及材料的运用和风格表现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系统的运用原则,且在客家
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
作者:靳阳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学  北宋时期  客家文化  畲民汉化 
描述:。 宋元时期汀州的文教有了较大发展。汀州的教育机构完备,理学有所发展,并以汀州为中心形成了定光佛信仰圈。文教的发展促进了汀州社会风气的变化。南宋时,汀州形成了一种融贯客的新风习,促进了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