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39)
期刊(80)
学位论文(11)
图书(3)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39)
期刊 (80)
学位论文 (11)
图书 (3)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3)
2013(42)
2012(40)
2011(41)
2010(37)
2009(26)
2008(16)
2006(5)
200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
大众文艺(2)
江苏陶瓷(2)
考试周刊(2)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美与时代(中)(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纺织学报(1)
晚霞(上半月)(1)
前沿(1)
惠州定南客家“乡音”未改 明初粤东一带客家居民扩散后定居定南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定南县客家瑞狮。 定南民居。 定南县天九镇人家。 相信广东人对定南县并不会陌生。这个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的城市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与广东省和平县和龙川县紧密相连,自古就是赣粤两省通衢的咽喉要地。但随着定南融入时代洪流,延续千百年之久的客家风情正在减淡,文化现象正趋于大同。于是,我们
福建培田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黄东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装饰艺术  表现形式  培田地区 
描述:装饰的表现形式。第四章从表现手法、图案纹样、文化内涵、装饰技法四个方面对培田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进行归纳。第五章以培田古村落的衍庆堂、官厅、继述堂、济美堂四处实例为基础分析培田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客家花布玩出时尚感 张勋腾 罗正明 王兰英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近年来时尚界吹起复古风潮,传统的台湾“客家花布”变得很红,有本土服装设计师将阿婆时代的棉被图案拿来设计成具时尚感的流行服饰;还有艺术家将这图案运用在法国、德国、日本等地的美术馆和画廊,让
冯大利四角楼住过“一家”300口位于惠东白花镇田洋村,是迄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大利四角楼外景。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古围屋墙上有不少图案。 本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罗日新 邓晓君 摄 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有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客家古围屋,当地人称之为 “冯大利四角楼”。该屋占地面积5752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是迄今为止
两岸客家论坛 厦门书记以客家话致辞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与会客家乡亲声情并茂唱起客家歌。几位台湾嘉宾身穿印有油桐花图案的中式上衣,特别醒目。新华社 【本报讯】第二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28日在厦门开幕。包括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中华海峡两岸
麒麟一跃舞出百年客家精神
作者:梁婷廖虹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百年来流传有一句俗语:“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比麒麟听锣响。”何谓麒麟?它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其状如鹿,尾如牛,独角,全身生鳞甲。多作为吉祥物的象征。《礼记·礼运》云:“山出器车,河
上杭客家古建筑――祝三倍举人府
作者:郭子雄 丘才香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祝三倍举人府――杏香楼,坐落在上杭县中都镇睦邻祝三倍村,由清朝嘉庆年间举人企华(字春三,号竹坡)于公元1849年所建,是目前上杭丘姓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之一。 祝三倍村中间有一口大井,井水清澈见底,几百年来全村人都吃这一口井水。井旁有一块大坪,坪与四口池塘 相连,井旁一条石砌路靠着50多米长的
客家妇女做布鞋
作者:温云远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做双布鞋千万针,缝缝密密真苦心,出哩几多手指血,拗断几多绣花针。”这首《做双布鞋难打难》的客家山歌道出了过去的客家妇女“手纳‘千层底’,寒夜打布鞋”的劳苦艰辛。 传统的手工布鞋穿在脚上松软舒适、保暖御寒、除汗去臭,走起路来又轻又快,稳稳当当, 特别适合走在乡村小路上,令人爱不释脚,然而做双布
客家酒拳
作者:蓝玉文 丘开勇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人十分好客,每逢节日或亲戚、朋友到来时,他们都喜欢在家设宴款待。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客家人定劝来人喝酒,在酒席上,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 客家人猜拳是讲究一些规则的。猜拳的数字从零到十,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 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则须继续。出
滨海客家将成为客家研究新课题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梁婷/文 齐洁爽/图 “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说起客家人,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大山里的围屋,客家似乎一直都与大山脱不了干系。实际上,查阅客家人历史大迁徙路线,便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少客家人还来到了闽西、广东等沿海地区,为沿海地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比如深圳这座滨海移民城市,其原住民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