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特区报>  麒麟一跃舞出百年客家精神

麒麟一跃舞出百年客家精神

作者:梁婷廖虹雷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45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挂接】

【全文】

客家百年来流传有一句俗语:“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比麒麟听锣响。”何谓麒麟?它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吉祥的动物。其状如鹿,尾如牛,独角,全身生鳞甲。多作为吉祥物的象征。《礼记·礼运》云:“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棷。”它与龟、龙、凤三者并称为“四灵”。$$而客家人则用自己的智慧与身体,将这种神话中的吉祥动物物化成现实中的一种特殊舞蹈——“麒麟舞”。相传,麒麟舞起源于初唐,赞唱久经破裂的疆土终获统一。“百姓愁,麒麟走;天下和,麒麟舞。”在近日举行的第一批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公示名录中,麒麟舞便占了三项——龙城麒麟舞、黎围麒麟舞和观澜麒麟舞。记者日前随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和翠竹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来到特区内一个客家麒麟舞的据点——水库新村,听老、少两代麒麟师傅讲述麒麟舞的故事并观看他们的现场演出,亲身感受这种独特文化的韵味。$$一百多年来的开枝散叶$$如今坐落在罗湖区爱国路上的水库新村,原是梧桐山下沙湾河与梧桐河交汇处的村子,因为上世纪50年代末修筑深圳水库而整村搬迁过来。水库新村古称黎围村,是深圳罗湖、福田一带前往龙岗、惠阳必经之地。清朝末年,黎围村村小人少,为避免周围一些大姓大村欺负,村里面有一农妇生了两个儿子——郑虎臣、郑耀臣,他们从小喜欢弄拳舞棍,他们用竹笠帽当“拳遮”(类似于藤盾牌)练打,一个月就报废十几顶竹笠帽。他们的母亲不但不生气,反而不断地买竹笠给他们练习。长大以后,两个孩子不再满足于在村中对打,于是历经千辛万苦去到江西及福建武夷山拜师习艺,跟师傅行走江湖,其中一个收获便是得到了麒麟舞的真传。多年后,练就一身铁骨的兄弟俩回到黎围,传授给村里青年,生生不息,在解放前一共传了四代,“拳出一声威似虎,身轻脚快威如龙”成了黎围的百年师训。$$广东有句话:“西狮东麟”,也就是粤西的广府人流传狮舞,粤东的客家人流传麒麟舞。狮子是地上威猛的动物,麒麟则是天上吉祥的象征。这种“天外来客”通常是在什么时候舞起来呢?据深圳市本土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廖虹雷介绍,麒麟舞通常是跟春节拜年、嫁娶迎亲、新宅落成等喜事结合起来,因为麒麟是传说中的灵兽,因此有“麒麟一舞,百恶驱除”的吉祥意义。据水库新村麒麟舞老师傅、70岁的郑淑昌回忆,在春节时候的麒麟舞是最隆重、最喜庆的活动,他们在本村祠堂祭祀祖宗,然后到围里各家各户拜年,初二开始便舞到深圳墟、横岗、布吉、坂田、南头、沙头角,甚至香港新界等地,过了元宵才回到本围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黎围村麒麟舞渐渐式微。到了1998年底,翠竹街道新村股份公司董事长郑煌安,在公司大厦落成时请坂田麒麟队来助兴,想起本村麒麟队以前那么出名,如今又有师傅会舞,于是决定重整旗鼓。1999年初就召集本村40多名青年集中训练,由老师傅传帮带,如今第五代麒麟接班人承传下来了,在区、市内各大节庆都可以看到他们虎虎生威的身影,2001年参加深圳市狮舞、龙舞、麒麟舞比赛中,荣获麒麟舞第一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麒麟舞这种喜庆民俗还在革命时代发挥过重要作用。比如,孙中山组织的“庚子起义”,就是以深圳三洲田的拳馆和舞麒麟作为掩护,联络集结义士习武,然后打响了反清反帝的第一枪;布吉坂田杨美村的麒麟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利用练武、舞麒麟掩护到各村联络,深入虎穴、袭击敌人。$$展示神兽的喜怒哀乐与日常生活$$如果说,平常人对“麒麟”的概念只是传说中的腾云驾雾的“四不像”,那么,在客家人这里,“麒麟”则以实实在在的、华丽与动感的姿态挑战你的视觉与想像。现代的“麒麟”,头约摸6斤左右,用竹藤扎成头的框架,在上面糊上厚硬的砂纸,继而用优质的油漆画上桃花、牡丹、菊花、蝴蝶等色彩鲜艳的花纹、图腾,独角前额要装上一面由红绸簇拥着的小铜镜,耳眼鼻周围镶上白棉絮,整个麒麟头鲜丽醒目、威武轻盈,简直就是一件绝妙的工艺品。而“麒麟”的身子,是一张长6米的长批身,在“脖子”处书着“风调雨顺”几个大字,后面是黑、白、黄、红、藏青的五色披布,舞动起来威风凛凛。$$美轮美奂的外形如何表现出“拳出一声威似虎,身轻脚快威如龙”的气势?这就要看舞麒麟的师傅们的本事了!一只麒麟由两人共舞,舞麒麟头的是“师傅头”,舞尾巴的是“尾仔”,他们相互契合,是“麒麟”的精神所在,他们通过一项项武术套路动作,给神兽添上了丰富的睡觉、采青、游花园等生活,也赋予了它喜、怒、哀、乐的拟人神态,令人叹为观止。$$“一亭合一亭,锣鼓合麒麟”。当炸雷般的锣鼓声响起,“麒麟”被惊醒般一跃而起,在欢腾跳跃中向四方观众参拜请安,这时候师傅的马步迈得刚劲有力,令人感觉到该麒麟正值壮年,如日中天。随后,麒麟转头向背后,与“尾仔”玩起游戏,鲜艳的头颅伴随着锣鼓声欢快地抖动,仿佛一束跳跃的火焰。在它自娱自乐的时候,观众席间有人抛出一棵新鲜的青菜叶,“麒麟头”转头看到了那一抹绿色,猛然跳跃,“大惊”,不停地甩头、步伐凌乱,仿佛随时会逃窜到观众席间,令观众寒毛直竖。等它发现这是它最爱的食物时,又如同一个看到糖果的顽童般,放在跟前不停地把玩,用嘴巴不停地试探、用腿将它高高踢起再落下,然后才心满意足地“吃”进去,这便是“采青”。吃饱之后,便大跃步地向左向右,“聊花园”,那怡然自得的神态真是“神仙般快活”。$$“麒麟”表演完以后,便是师傅们的“武术秀”,全套武术套路共13项,包括双拳对打、双刀对单拳、“三门顶”、“四门闩”等,麒麟队30多人都身怀绝技,将习武之人的威武气概表露无遗。$$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创辉煌$$据郑淑昌介绍,他从八岁开始学舞麒麟,舞的是“尾仔”。“小孩子舞尾仔,又灵活又生猛,非常生动!”虽然是“尾仔”,但练苦功的时候可不是“尾巴”。据他回忆,当时习武之人都是利用农闲时间练习,而且非常注重基本功,光是练扎马、“汆长拳”就练足三个月,小孩子都是咬牙挺过来的。只有牢固的基本功,麒麟才能舞得栩栩如生,虎虎生威。$$过去传统的麒麟舞古板、冗长、拖沓,如何适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年轻人在学习和表演麒麟舞的时候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现在是先学套路,再练基本功。”如今的第五代麒麟队队长廖瑞光说,就像学交谊舞先学步伐再学技巧一样。“我们第一堂课,教练先让我们舞麒麟头,若你能感受到麒麟的韵律,那证明你跟麒麟‘有缘’,随后就会培养你往‘舞麒麟头’师傅方向发展。”而如今村中学麒麟舞的人大都从二十岁开始,与过去相比,少了一丝机敏,但多了一分沉稳。如今村中麒麟队员共有四十多名,可以同时举行“双麟共舞”。$$从当初被选为舞“麒麟头”到现在,廖瑞光的麒麟之旅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而这种民俗民间舞蹈也对他的心态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初村里要复兴麒麟舞,我也只是半推半就地响应号召。当时练基本功练了一个多月,差点就放弃了。但是钻进去以后,就发现这里面实在有很多美妙的东西值得品味。更重要的是,麒麟舞不知不觉使我们村里年轻人团结向上,有了荣誉感,如今对它还有了一种使命感,要将它一代一代传下去。”当问及他对麒麟舞的未来展望,他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到这种民俗的魅力。也希望政府多扶持民间文化艺术,多举办这类培训和比赛活动,扩大麒麟舞的影响力。”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