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37)
期刊(188)
学位论文(19)
视频(5)
图书(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37)
期刊 (188)
学位论文 (19)
视频 (5)
图书 (4)
会议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4(241)
2013(69)
2012(80)
2011(86)
2010(70)
2009(42)
2008(31)
2007(13)
2006(9)
1993(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33)
三明日报(28)
其它(27)
南方日报(21)
赣南日报(20)
客家研究辑刊(18)
方言(3)
福建史志(2)
广东史志(视窗)(2)
广东民政(1)
客家围屋变身版画基地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世界一流的版画工坊正式启用;第一批中外版画名家进驻客家名居;第一批原创版画在版画基地诞生。作为市、区两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版画基地的建设得到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两年前,这里还跟深圳众多客家古村一样默默无闻,而今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新一轮城市更新、发展的机遇改变了它的前
当代客家青年应扬长避短锐意进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人物简介】 刘明贵,嘉应学院副校长,管理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管理科学和教育管理研究,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3项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报记者游文君实 习 生叶柳青 青年,承载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希望;客家青年,担负着
邓炳昌:十年坚守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结束在海南上山下乡生活的老三届知青邓炳昌开始闯荡深圳,至今已整整过了30年。 对于去年刚刚退休的邓炳昌而言,深圳,是一个比故乡广东揭西还要熟悉的地方,在这里的30年间,他当过特区的筑路工人,在横岗开过书店,做过代课老师,90年代,商品经济大
张恩庭:二十余载殷殷客家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俞祥波 距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开幕越来越近,宁化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张恩庭更加忙碌。世客会期间,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要举行落成典礼,客家联谊馆、族谱馆、图书馆“三馆”开馆,“三馆”的资料收集、布置,倾注了张恩庭很多心血。“宁化县总共有215个姓氏,人较多的姓氏有160多个,
杜鹃声声为客家 ——记《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工作对于李慧鹃而言,就是一剂治病的良药。 本报记者曾秋玲 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到深圳寻梦,从此结缘客家;她又来到客都梅州,担任了《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她虽然不是客家人,却像杜鹃啼血一样宣传客家文化;她身患肺癌,却把工作当成治病的良药,时时牵挂着她的《客家人》杂志……
以山歌为媒,唱响客家文化 ——新一代“山歌大师”访谈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时隔二十年,高规格的山歌擂台赛在世界客都再次上演,山歌大师们的精彩表演让来自海内外的嘉宾与客家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新当选的“山歌大师”们是怎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客家山歌之路?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精彩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有关负责人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梅州,丰富了“世界客都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天,是一个值得梅州人民骄傲和铭记的日子:国家文化部为梅州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梅州成为继闽南、徽州、热贡、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市在打造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里程碑。“世界客都”梅州作为全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地
客家文化架桥梁 梅台合作展新篇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
作者:范琛 柯鸿海 罗伟章 刘海祥 张海燕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新竣工的世界客都大道。资料图片 清朝康熙年间,一批嘉应州(今梅州市)居民携家带口,乘船下韩江,经汕头、厦门、澎湖等地,最终在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登陆,成为最早迁徙至台湾地区的客家人。数百年间,客家人在祖国宝岛台湾辛勤耕作,筚路蓝缕,繁衍子孙。如今,梅州台湾两地的客家人隔海相望,道不尽的依旧
惠府文化是东江文化的缩影 兼容性与亲合性让客家文化和广府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东江下游地区,古民居多以梳式布局和醒目的镬耳封火山墙为主要特色,此为位于增城的坑贝古村落。 一个市民在雨中骑着摩托车从东莞桥头的骑楼街穿过。和惠州水东街一样,骑楼是典型的广府文化代表建筑。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重要。原因很简单,水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而
两岸客家同根同源,历史文化渊源悠久,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刘奕宏李锦让 作为近半台湾客家籍同胞的祖籍地,梅州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历史底蕴,而台湾客属同胞又有着很浓的客家情怀。两地同根同脉的文化情愫,是两岸同胞不可分割的心灵见证和沟通纽带之一,自1987年两岸恢复交流的20多年里,特别是近年来扮演着积极的“桥梁”作用。  悠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