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
期刊(1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4)
期刊 (1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12)
2012(6)
2011(4)
2010(3)
2009(5)
2008(7)
2007(3)
2006(2)
2004(2)
按来源分组
惠州日报(12)
深圳侨报(8)
南方都市报(6)
深圳特区报(5)
广州日报(3)
南方日报(3)
神州民俗(2)
歌曲(1)
装饰(1)
嘉应学院学报(1)
“煮饭婆”爱上“凉帽太极”
作者:包国军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六联社区的阿姨在练习凉帽太极。 每天早晨7点多钟,当很多家庭主妇忙着为家人准备早餐或赶着去菜市场的时候,坪地街道六联社区居民邱小艳阿姨和姐妹们却准时来到社区工作站门前的空地上,伴着优美的音乐舞起了手中的客家凉帽。只见她们一招一式见太极功夫,动作如行云流水轻盈流畅。 邱阿姨和姐妹们练习的,名叫
客家妇女爱凉帽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近日,记者在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采访时,见到一位带着客家凉帽的客家妇女。据她介绍,这顶凉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戴在头上可以挡风遮雨,非常实用。她身边很多女性朋友也喜欢返璞归真,戴客家凉帽。 本报记者温舒 摄
客家凉帽曾远销东南亚
作者:刘颖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凉帽村到了,请下车。”如果你乘车到布吉街道甘坑社区,以上这一幕真有可能出现。凉帽村就位于甘坑社区,村里的居民曾经依靠编织凉帽为生,并且以此致富,只是随着社会发展,如今凉帽市场不再,年轻人们已经开始寻找其他的生计。 凉帽是深圳客家独有的民俗品,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凉帽制作工艺是客家独有的
布吉客家凉帽入选省非遗
作者:凤飞伟 李昌战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记者从布吉街道文体服务中心获悉,该街道的甘坑社区“客家凉帽”被列入广东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了解,深圳市本次有4个非遗项目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坑客家凉帽于2011年被评为市
深圳“非遗”客家凉帽濒临失传
作者:马璇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航燕现场编织客家凉帽。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璇 文/图 “深圳哪里能买到客家凉帽?”最近,一位从马来西亚归来的老华侨陈立明致电本报询问此事。他说大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母亲曾在马来西亚买到过深圳生产的客家凉帽,此次来深圳他很想买几顶带回去送朋友,结果走了许多商场超市都没有找到,他还上网查到了
布吉客家凉帽入选省非遗项目
作者:张尉心 李昌战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时尚客家女传承客家凉帽制作。 冼余汉 摄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张尉心 通讯员 李昌战)记者近日在龙岗区布吉街道文体服务中心采访时获悉,布吉街道甘坑社区的“客家凉帽”被列入最新一批的广东省非
客家凉帽,别被“荒凉”了
作者:阮晓光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传承遇“断层”—— 位于布吉街道的甘坑村是一个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原村民老村落,过去是一座以“凉帽”出名的
凉帽带“牵”不动时尚的手? 客家凉帽带和围裙带淡出市场,邓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村民罗桂芳代替视力欠佳的邓英莲演示凉帽带编织技艺。本报见习记者蔡宝春摄 邓英莲79岁,福田区上梅林村居民,因擅长客家凉帽带、围裙带编织技艺而被推举为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17岁时已精通凉帽带编织技术,年轻时编织的凉帽带难以计数;如今她已年近耄耋,视力模糊,无法再做费眼力的手工活,但她仍
客家凉帽绝活尚在前景堪忧
作者:梁婷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走进布吉甘坑村,你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观所倾倒——一家老小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入学堂的孩子,无不秉着一手制作客家凉帽的手艺。从乾隆年代开始的200多年间,凉帽手艺的传承就如同村后的那片
三代相传制作客家凉帽惠城区老人利桂雄谈家族凉帽制作史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除了在一些偏远的客家乡村,客家凉帽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 本报采集 50多岁的利桂雄家住惠城区,他家从1938年开始做凉帽生意,到他这一代已是第3代了。利桂雄说,那时候,惠州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