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4)
期刊(1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4)
期刊 (11)
按年份分组
2014(21)
2013(12)
2012(6)
2011(4)
2010(3)
2009(5)
2008(7)
2007(3)
2006(2)
2004(2)
按来源分组
惠州日报(12)
深圳侨报(8)
南方都市报(6)
深圳特区报(5)
广州日报(3)
南方日报(3)
神州民俗(2)
歌曲(1)
装饰(1)
嘉应学院学报(1)
客家妇女头饰——凉帽的艺术特色
作者:熊青珍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凉帽  实用  色彩  线条  特色  成就 
描述:本文通过对凉帽的观察和分析,阐述了凉帽在实用与线条造型的有机结合、追求线条的形式美感以及独特的色彩结构式样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凉帽与客家妇女服饰造型色彩的呼应
作者:熊青珍 周建新  期号:第3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服饰  凉帽  色彩  呼应 
描述:客家妇女服饰色彩以蓝、黑色为重形成深蓝色调。而作为客家妇女头饰之一的凉帽则与客家妇女服饰色彩形成了色调上的协调呼应,构成了客家妇女服饰色彩中不可多得的“点”。
客家妹
作者:刘学强 王佑贵  期号:第3期 来源:歌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间劳作  外漂  凉帽  女子  风水  水车  鸟鸣  祖先  上生 
描述:山外山,翠竹林,小凉帽,一顶顶,遮遮阳,留留情,客家妹,好灵性。有一副最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一个女子背着孩子在田间劳作,这就是客家妹,男人闯荡世界在外漂泊。
苏东坡开创的客家凉帽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王朝云  客家凉帽 
描述:凉帽,又叫苏公笠,苏帽遮。相传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携爱妾王朝云莳花园圃。苏东坡为不让爱妾王朝云受日晒之苦,便请人编了一顶竹笠,但王朝云发髻高耸配戴难,因此,苏东坡又请人在竹笠中间开了一孔让发髻从中间穿过。[第一段]
客家妇女的凉帽
作者:暂无 期号:第22期 来源:客总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客家妇女的凉帽
深圳龙华客家女
作者:张煌新  期号:第5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深圳  客家先民  传统 
描述:头戴凉帽,身穿大襟衫,背着小孩子.手扶耙,赤足行走在山间田野,这是传统的龙华客家妇女的形象。龙华客家女人戴凉帽的习俗和传统始于宋末,当时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为了生存的需要,客家妇女也和男人一样执梨耙田,勤耕苦作。
客家妇女的配饰艺术
作者:甘应进 陈东生 刘运娟  期号:第4期 来源: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帽饰  头饰  足饰  首饰 
描述:客家妇女的配饰主要包括头饰、帽饰、足饰和首饰等种类.头饰包含发髻与发饰,其发簪的造型简单大方,大都用银簪固定;帽饰以赣南妇女的包头和闽西的凉帽最具代表性,头巾的主要用途是护发、保暖和装饰,凉帽适用于炎热气候;足饰主要是指绣花鞋;首饰包括项链、手镯和耳环等,其样式多古朴简单,符合客家人的审美观.
话题:客家文化与特色教育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  客家民系  民情风俗  爱国爱乡  特色教育  导读  汉族  妇女 
描述:导读客家人虽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却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妇女从不裹脚,喜戴凉帽,男女喜唱客家山歌;客家人勤朴诚实,热情好客,这成为客家民系的独特文化。客家人爱国爱乡,但不固守旧业,为了
话题:客家文化与特色教育:以特色教育推动学校品牌建设
作者:刘艳红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特色教育  品牌建设  客家文化  学校  话题  客家民系  客家人  民情风俗 
描述:客家人虽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却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妇女从不裹脚,喜戴凉帽,男女喜唱客家山歌;客家人勤朴诚实,热情好客,这成为客家民系的独特文化。客家人爱国爱乡,但不固守旧业,为了寻求发展,离乡别井,开居创业,故有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说法。
所有的花都是梧桐山开的
作者:邓一光  期号:第5期 来源:天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梧桐  花木  客家人  围屋  香港  大鹏湾  土鸡  深圳湾  三十年  小石子 
描述:他戴着客家人遮阳的青篾凉帽,宽松白衬衫,同色休闲裤,脚上趿一双粗麻编织的拖鞋,削瘦的下颏上撅着一绺披箩似稀疏的胡须。他坐在一把酸枣木椅子上,身边围绕着一群健壮的本地土鸡,它们警觉地研究了我一会儿,再回过头去讨好地看他,一睥一颦中透着满心眼儿的狭隘。我在梧桐山的一栋老式客家围屋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