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35)
期刊(1015)
学位论文(169)
图书(126)
视频(49)
会议论文(30)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35)
期刊 (1015)
学位论文 (169)
图书 (126)
视频 (49)
会议论文 (30)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50)
2014(1334)
2013(370)
2012(397)
2010(293)
2009(130)
2008(114)
2007(62)
2005(6)
1988(4)
按来源分组
其它(311)
老区建设(8)
美食(3)
老友(2)
城市规划通讯(1)
民族音乐(1)
民族文学研究(1)
西江月(1)
农村财政与财务(1)
上海戏剧(1)
广东典型地区骑楼立面差异及发展模式:以广州、开平、梅州、韶
作者:柯登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骑楼  商业建筑  街道元素  地域文化 
描述: 域分布的关系。分析发现骑楼在市域层面的空间分布呈现开平的“沿江带状分布 (同类串联式)”、广州的“沿江带状分布(不同类串联式)”、梅州大埔的“沿 江网状分布”三种结构形态;在街巷层面则呈现与商业
人生礼仪对人生希望的建构—对大庄村客家诞生礼、婚礼及其丧礼
作者:黎梅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生礼仪  客家  诞生礼  婚礼  丧礼 
描述:此,通过对人生礼仪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民众的生活和文化。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理解的客家人,尤为重视人生礼仪,本文以广西宾阳大庄村客家人生礼仪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客家人对人生礼仪
客家土地崇拜研究:以北海市公馆、白沙和闸口三客乡为中心
作者:张先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海  土地崇拜  做社  游神  民间信仰 
描述:其发展现况,以北海地区主要客乡为调研中心,结合土地崇拜相关习俗,分析土地神(或社神,客家称土地伯公、社公)与民众及客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作一番富含现实意义的探讨。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原由,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客家民间信仰、土地崇拜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探讨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创新点之体现以及论证过程的难点等问题,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撰写工作的具体计划。第二章交代了北海客家历史、发展概况,即从族谱、碑刻与口述等田野调研资料入手分析北海地区客家人的历史源流,深入了解与分析客家的分布与发展现状,同时着重说明主要客家乡镇的相关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北海地区客乡的多神信仰习俗,一方面以合浦县作为北海地区代表,阐述区域民间信仰历史背景与发展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当地民问信仰的空间与对象;另一方面是以闸口、公馆、白沙、曲樟四个主要客乡为例,从民间的佛道教、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方面阐述该地域存在着多神信仰的现象。第四章开始回归本文中心主题,具体考察北海地区客乡的土地崇拜及其相关信仰习俗的情况与发展现状,从历史脉络概括性梳理了土地崇拜的产生、发展与流变,再结合实际田野调研材料,认真阐述了围绕土地崇拜展开的诸多事象,即土地神的庙祠与社神的社坛、土地神或社神在当地社区存在的现实情况,还有敬土做社与新年游神相关习俗。第五章进入理论分析阶段,以希望为引线,以建构为手段,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人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进行展开论述,最终论证土地崇拜在北海地区客乡仍繁盛不衰的事实。第六章是本文论述的中心与重点,即土地神在北海地区客乡民间信仰中地位的问题研究。首先从客乡岁时最大的祭祀节俗,即新年游神习俗分析土地崇拜在民间信仰中的表现形式,此举意在说明土地崇拜神偶之土地神仍发挥着巨大影响力这一事实。其次是突出土地崇拜对人的一生,即在生老病死过程中的影响,主要是从生命初现之挂灯习俗、活着希望之安龙习俗、终极关怀之祭祀后土习俗进行展开论述。再次是通过客家民居堂屋神龛上“天地君亲师”民间信仰秩序彰显土地崇拜的受民众拥护的崇高地位,而通过婚礼习俗加以表现,则突出了土地之神亲民性、生活化特征。最后是理论升华之重点内容,即辨析学术界一直以来对土地神尊卑地位的片面观点,阐明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与秩序中位列前位之真相。
陕南商洛客家方言岛研究
作者:付新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洛  客家方言  特点  演变  语言接触 
描述:的代表点进行调查研究,以语音、词汇的调查为主,同时也兼顾语法,旨在展现商洛客家方言的语言面貌,并通过与中古、其他客家方言和商州本地话的比较,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讨论了商洛客家方言的演变规律和语言特点。第1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张榆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旅游资源  广东梅州  经济效益 
描述:利用客家民居、祠堂、村落、名人故里等开发旅游或兴建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名人)广场等,还隐含着不少问题,如产品创新滞后、投资收益过低、市场绩效不显、对客家文化产生误读等。但就目前而言,尽管有的(市、区
梅州市自驾游开发研究
作者:陈远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驾车旅游  客家文化  旅游资源 
描述:旅游日暨梅州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系列活动”作为案例分析,得出结论:一是梅州市政府在促进和推动自驾游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二是在自驾游系列活动中,市、区、各举行客家文化色彩但有自身特色的丰富旅游节
中国广东省东部地区的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林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潮汕人  客家人  血红蛋白病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我们报道了3种的在国内首次发现的血红蛋白病。方法1.人群样本: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6月在广东潮州地区(两一区),采集年龄9-65岁之间的健康体检人员的外周血样本。经户籍调查,剔除非潮州
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
作者:黄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培田  建筑装饰  艺术语言  审美价值 
描述:理念的见解。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西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客家血缘村落。该村有居民三百多户,人口1400多人,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保留有30余栋具有明清特色的居住
闽西客语纵横论
作者:蓝小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  客语 
描述:; 价值。语言是历史的产物,客方言是因民族的迁徒而形成的,    客家迁移的历史及路线,是我们认识客方言的性质,分析其演    变的一个参考。客家由北至南的迁移有两次:第一次在东晋永    嘉之乱,多数尚未南渡;第二次唐末黄巢起义时,到达赣南    闽西,他们既然有从山西、河南、安徽入赣闽的,亦有从甘肃南    部经湖北。湖南到达赣闽的。最应该注意的是第二次迁移。客家    到达闽赣山区,客方言即在此经数百年而形成。闽西是客家到     达南方后的新居地,相对粤客、四川和台湾等客语来说,闽西     是客语的本土,它在客方言的中心区,内部既保留有极其一致    的共同点,亦有宋元以后几百年演变形成的多种差异。因此,     闽西客语对客方言共时特征和历时演变都能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章将闽西客语的音韵系统与中古音作个比较,分声、    韵、调三部分,列表说明,其中的异同多能一目了然。     第三章分四节阐述客方言语音的特点及演变。第一节分析    声母,共讨论五个问题。l.客语的浊音送气,这是    客语的一个较重要的特点,虽说其他方言亦有此特点,但都不    如客语那么一致,那么有规律。根据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    的考证,根据客先民居地现代的语音事实,本文认为浊音送气    是客家自中原旧地带来的特点,浊音本带有送气的成素,只是    不作为音位而存在,这体现了方言的差异,二次南迁时,浊音    正开始清化,新的特点“送气” 即起来瓦解这类推拉平的作用。    远隔篝的南北方言共有的这个特点不是各归各平等深化出来    的,而是它们过去的基本特点的共同保留。烙、唇音的分化:    从现代客语的比较中推知,客语原本亦无轻唇,唐末至宋轻唇    开始从重唇分化出来,这一变化亦及客先民方言,只是由于    客家的南迁,这一变化显得很不彻底,有些字只有轻唇一读,     有些字有轻重唇两读,也有些字只有重唇一读。3、精庄知章    组的演变:根据闽西客语与智力开发东客语的异同占,本文推测庄组    一直未从精组分化出来,而知章亦不是分两步从端而出,它们    是同时从端分化,暗藏未有过二分的过程,这些都与北方话的演    变不同。湖南、闽西等地客语尚有知章读[t-、t'-],证明了    客家南迁时,舌头音尚未分化。以后的演变是在南方进行的,    分两种演变类型:一是从端组分出的知章与精庄合流(如梅县、    宁化等),一是分出的知章独立一组(如长汀、连城等),    4、 乐喉音的演变:将闽西客语的辅音音位作一些比较可以看出,    客语见系若有腭化的,即与知章倒流,塞擦音至多为两套。若    知章独为一组的,见系腭化归入知章,则尖团分立;若知章与     精庄合流的,见系腭化后则尖畴不分。可见,在舌齿音分化后,    见系才腭化。这腭化又是从擦音开始的,连城话即是一个很好     的证明。5、来母三等在闽西部分客语读作[t-],由临川至    梅县。这一特点时断时续。这应是早期在湖南、江西一带发生    的音变,扩散至部分地区,并未波及整个客语区,因而不是客     语内部一致的特点。     第二节讲座声调。本文先综合了客方言声调的类型,指出     它们的基本共同点和主要差异,最重要的是上声和去声。共同    之处是:①浊上浊去合一,这是在南迁前即已形成的特点,浊    音清化后二者合为一调。②浊上与次浊上都有部分清化后归阴    平,这是共他方言极难找到的,尤其是次浊上声归阴平。③次    浊字部分随浊音。部分随清音演变,这在上声和八声中表现尤    为明显。由共时的比较中可知,声调的演变首先是浊上、虽去    混合,清化后,先为七调:阴平、阳平、上声、阳去、阳去     阴入、阳入。其后,部分方言上,去声再演变,或是阳去归上    声,或是阳去归去声,或是阳去不变,上声与阴去合一。在宋    末客家部分进入粤东后,闽西部分客语又经历了入声消失的演变。     第三节讨论韵母,先讨论阳声韵、阴声韵和入声韵三类。    根据客语共时的比较和近体诗、词的押韵,本文认为在闽西客    语中咸、山、梗三摄应是咸摄先被归并,而臻曾梗深四摄在客    语则是曾梗同音。臻再合八,最后闽西客语又将深摄并入其中,     这样演变的区别看来与元音壬位的高低有关。至于来自上古东    部的江韵,从东部分出后即与宕摄合一,另有个别字一直来从    东部分出,故同通摄。阴声韵的讨论分作两组:①果、效、流摄,    ②蟹、假、止、遇摄。由现代客语,闽语和宋代的记录、诗    词用韵,可推知古代歌、豪、着确如《切韵》之分,而后部分    地区歌豪合一,部分地区豪着合一,歌豪合一考戈流合一。对    第二组着重分析蟹摄一等“台、胎”二分,“开盔”合一的现    象以及蟹摄与假、止、遇的关系。入声韵主要讨论[-p、-t、-k]    的演变过程。本节还对《切韵》三等与四等在客语中的一些特     殊反映作了分析说明。     第四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构拟了原始客语的语音系统    这样的系统可以体现与中古音的关系。反映客语的总体面貌,    解释后来的演变。本节还提出了十一条现代客语的特征,其中    “浊音送气”和“全浊、次浊上声部分归阴平” 是它的核心    别外,根据其他特征,可划分客语的次方言。本节以阳声入声    韵尾的多少,知章精庄的分合、八声的有无、见系的腭化与否    为条件、划出了客语的次方言。     第四章主要考释客方言的部分基本语词,它对于正确划定    客方言的区界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考释的语词是在各地互相    对照的基础上确定的,考释多有引证。本节考出的语词有的是    长期以来人们无法认定的,如客语表“挑、担”之义的动词读    [K'ai](长汀语),将各地的读音相对照,再参考其他同音韵    地位的“我”等基本词,本文确认就是古汉语中极常用的“荷”。    这是古语词在客语中的保留。方言举例以长汀为代表。     总之,客方言唐末至宋末经数百年而形成,又经过以后    七、八百年的演变,虽然内部有程度不同。但是,无论它    的语音系统还是词汇系统。都向我们显示。客方言确为汉语的一大方言。    它有着区别于其他方言的特征和演变方式,能给汉语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全文约十二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