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735)
期刊(574)
学位论文(258)
视频(95)
图书(78)
会议论文(21)
人物(8)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735)
期刊 (574)
学位论文 (258)
视频 (95)
图书 (78)
会议论文 (21)
人物 (8)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96)
2014(997)
2013(525)
2012(525)
2011(547)
2010(412)
2009(238)
2008(208)
2005(25)
2004(23)
按来源分组
深圳侨报(43)
客家研究辑刊(36)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4)
神州民俗(3)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
世界宗教研究(2)
农产品加工(1)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
台语研究(1)
闽台客家地区的民主公信仰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信仰  民主  闽台  闽西客家  守护神  南靖县  漳州市 
描述:道,但缺乏系统全面的论述
梅县松源镇郊氏宗族与龙源崇拜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松源镇  王氏宗族  龙源公王  中国  传统社会  神明崇拜  客家乡村  圩市贸易  民间信仰  传统生计 
描述:岭、田心、寺边、五星四个村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查,重点考察了该区域的氏宗族的发展历史及区内的圩市贸易与民间信仰等诸情况。
土地伯公的型制与祭祀研究:以高雄县美浓镇为分析重点
作者:张二文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  雄县  祭祀  型制   
描述:美浓称土地为“伯公”,称土地庙为“伯公下”,在庄头庄尾随处可见。根据笔者田野实察约有380座。它们一般坐落在住家的附近,早晚到伯公下上香奉茶成了每个家中长者每天必作的事。家中有婚丧喜庆、子弟赴考、当兵、求职,都得到伯公坛前礼敬,祈求平安顺利。“伯公”是对祖父兄长之称谓,
客家伯公信仰探微:以苗栗公馆为例
作者:罗永昌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教信仰  客家  民间宗教  基督宗教  民间信仰  乡公所  传统  道教 
描述:本质上属于传统的民间信仰。
客家围龙屋文化的旅游开发——以梅县丙村“仁厚温祠”为例
作者:李小燕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龙屋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  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描述:2003年5月15日,富有客家民俗特色的旅游景点——梅县丙村“仁厚温祠”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客家研究所宋德剑老师出席了这次庆典)。这座“围不住的围龙屋”终于与国内外游客正式见面了。在客家地区,类似“仁厚温祠’’这样的客家古民居为数不少,但为何“仁厚温祠”一支独
梅(州)河(源)高速公路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规划研究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景观规划  高速公路  沿线  文化资源  发展战略  文化大省  景观设计 
描述:本文在对梅河高速公路沿线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并对具体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具体的策划与构思。[第一段]
龙川县黄石镇洞村岁时习俗
作者:何福添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龙川县黄石镇洞村岁时习俗
洞的今昔--进士陈文凤故里记
作者:经富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铜鼓县  排埠乡  令公洞  进士  陈文凤故里 
描述:洞的今昔--进士陈文凤故里记
清朝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著《使东述略》订正版本前言
作者:何维柱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如璋  驻日公使  前言  版本  订正  述略  清朝  晚清时期 
描述:晚清时期,岭南出现了一位睿智干练、有胆有识的外交家,他既是中日两国正式邦交的开创者,也是晚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进人兴盛时期的开拓者。此人就是何如璋。
论客家围龙屋建构的生态意义:以梅县丙村镇仁厚温祠为例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  丙村镇  仁厚温公祠  客家围龙屋  生态体系  宗族简史  宗祠结构 
描述:本文主旨,在于通过广东省梅县丙村镇仁厚温祠建构的实证,亦即通过围龙屋主人温氏宗族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分析此一围龙屋在特定背景下的功能及其在整个生态体系中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即生态体系、宗族简史、宗祠结构、祖先崇拜及讨论。文中作者尝试利用历史资料说明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