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作者:郑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始兴县客家方言  亲属称谓  类型分析  比较 
描述:方式的一些特点与现今的演变趋势。继而,对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类型分析,并将之与梅县客家话、周边的翁源客话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通过与其它方言的比较,我们发现始兴客话亲属称谓系统仍采用了较为古老
赣南客家人与中原汉人的关系刍议
作者:杨昶  来源: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民系  汉民族  中原遗民  客家文化 
描述:在客家人几次往南大迁徙的过程中,赣南作为中转站和集散地之一,留下了中原遗民和客家文化印记。本文从赣南客家人的族谱、标志祖籍之堂匾、今之赣南客家方言和风俗习惯、赣南客家的称谓等层面,论述了赣南客家人与中原汉民族的亲缘关系。
便农拓新径 巧解融资难 梅县客家村镇银行创新服务开业一年来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黄佳丰通讯员张昌亮邓竞辉 2010年11月3日,梅县客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成为广东省第六家、山区市第一家开业的村镇银行。一年来,梅县客家村镇银行紧紧围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目标,在全力支持“三农”发展中取得可喜成果,获得了梅州市唯一一家“2011年度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
围屋是客家文化解释性符号《围屋》关于“围屋战斗性”的文化价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注定会引起学界高度关注。 本报采集 惠州文化是由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本土文化、外省文化融合而成的极具包容性的文化,它们历经磨合交融,既呈现和谐态势,又保持各自特色。在升华惠民之州,建设文化惠州、幸福惠州的进程中,坚持
客家研究专家做客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 建议惠州举办 世界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惠州是重要的客家文化地区。图为4月23日在惠州市小金口街道举行的第五届麒麟文化节盛况。 梁维春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钟伟连 实习生/陈宜志)在8月2日举行的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上,应邀主讲“客家文化源流与文化惠州建设”的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教授说,惠州是广东最早的客家文化艺术中
围屋通过祖祠血缘保护家族从客家文化“围屋性”看客家人的“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化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文明形态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客家文化最直观有效的办法是去寻找客家人“人化”活动留下的标准解释形态。会说客家话不一定是客家人,就像会说英语不一定是英国人一样,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最具标准解释性的符号形态,本文谓之“围屋性”。 先民流落南方,当地官员将之登记为“客
客家人的“前世今生”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广东省拍2011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27日举行。图为参加本次拍卖的王雪涛创作于1935年的国画精品《花鸟四屏》。 文化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会说客家话不一定是客家人,就像会说英语不一定是英国人一样。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最具标准解释性的符号形态,谓之“围屋性”。 围屋集家、祠、堡
建议惠州申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东江时报讯 (记者侯县军实习生陈雁茹 通讯员黄小华张琪)昨日上午,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 “客家文化源流与文化惠州建设”专题报告会在市会议中心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教授应邀向现场1000多名听众作专题报告。 谭元亨阐述了客家民系产生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地位和影
到林寨,领略客家四角楼雄风 古村核心区现有24幢较为出名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可与开平碉楼相媲美的客家四角楼。 ▲墙上的大字见证了“文革”时期那段风起云涌的政治岁月。 古村内幽静的古巷。 本栏文/图 深圳商报驻惠州记者 戴广军 通讯员 曾海生 周 洁 以“东江商埠、客家水乡、田园古堡”著称的林寨古村落位于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林寨镇地处广东省和
客家女的[外家情(外一篇)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有则谚语:“八十公公爱祖家,八十婆婆爱外家”,说的是客家人的敬祖报本情结。在客家史上持续数百年的几次大迁徙中,南迁的客家先人几经颠沛流离九死一生,却始终背负着祖宗骨殖绝不丢弃,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对于客家女来说,她们的敬祖情结除了表现为对夫家祖辈的敬奉外,更多体现在对外家(娘家)的感情上。 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