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深圳商报>  到林寨,领略客家四角楼雄风 古村核心区现有24幢较为出名

到林寨,领略客家四角楼雄风 古村核心区现有24幢较为出名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7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7版(天下周刊·南粤)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挂接】

【全文】

▲可与开平碉楼相媲美的客家四角楼。

▲墙上的大字见证了“文革”时期那段风起云涌的政治岁月。

古村内幽静的古巷。 本栏文/图 深圳商报驻惠州记者 戴广军 通讯员 曾海生 周 洁

以“东江商埠、客家水乡、田园古堡”著称的林寨古村落位于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林寨镇地处广东省和平县东南部,全镇拥有土地93平方公里,人口28000多人。距和平县城35公里的林寨镇在秦朝末年叫“林隘”,随着语言的演变,人们渐渐把“林隘”说成林寨。

林寨已有2000多年历史,遗存着古巷、古井、古墙、古寺等“老八古”,林寨民风纯朴,村落布局合理,巷街纵错有致,2008年被定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之一。另外,林寨不仅是研究东江流域客家民居的“百科全书”,还是具有浓厚红色文化色彩的旅游资源。目前,当地县政府和镇政府将以旅游富县强镇的目标,结合目前林寨古村的特色,逐步将林寨古村打造成4A级精品旅游景区,并以“东江商埠、客家水乡、田园古堡”三个特色突出林寨古村的风貌。

林寨古村落大部分为具有典型客家风格的方围屋,四角楼兼置碉楼。碉楼外立面高达8至10米,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厅堂式布置,屋内到处可见石雕、木雕等艺术装饰,雕刻手法精湛,表面所镀金漆,至今仍金碧辉煌。建筑群中的每座角楼,大多以大夫第命名,各楼另有别名称谓,如新朝议第、老朝议第、美尽东南、颍川旧家、司马第等。这些古民居集中在两公里范围内,在省内目前幸存的古建筑群中尚属罕见。

林寨古村现有280多幢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核心区建有24幢较为出名的四角楼,其中清代20座、民国时期4座,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艺术之精湛,文化底蕴之厚重,可与开平碉楼媲美。

乡村银行薰南楼、客家名居谦光楼、精致典雅的颍川旧家……走在古村落内,每一座古民居都向人们讲述着林寨辉煌的历史。

谦光楼

体验客家

民俗风情

在林寨古建筑当中,谦光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据传谦光楼总造价20多万元白银。楼房建成后,刚好赶上屋主陈云亭母亲80大寿。云亭母子心血来潮,叫工人将库房中的银圆挑出来,堆放在楼前的大天井上。足足挑了七天,银圆恰好将天井填平,足见其家富庶到了何等程度。

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谦光楼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其造型非常独特,屏风牌匾,镂雕木刻,美轮美奂,栩栩如生,是典型的富户庄园。谦光楼正面有4栋骑楼,两旁各有两栋侧屋,整幢屋层层可以相通,全楼3层共有324间房,楼阁为4层结构。4个楼阁设有了望孔和射击孔,可窥探四面动静。

近观谦光楼,最为明显的是大门两侧刻有葵花向阳之图案的花岗石柱,石柱和柱墩刻有各式不同花纹。细看大门两侧,可看见有各穿9个大如茶杯的圆洞,再以9条如茶杯大的铁棍嵌入墙中,号称九子杠,各扇大门都装上坚厚防火防弹的泡桐木做成的门板,每遇紧急情况,即将九子杠拉出闩上,再关闭大门,可固若金汤。

颍川旧家

成为政治、经济

和文化中心

古镇拥楼280幢,无论是丘陵地区还是平原,村村有角楼。走进楼里,墙壁上留下不同时代的印记,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到包产到户的标语口号,文字画像都清晰可辨,见证了“文革”时期那段风起云涌的政治岁月。

在众多古民居中,颍川旧家是当时林寨地区客家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四角楼。

颍川旧家建在兴井下井村开阔宽敞的显赫位置,雄伟壮观。颍川旧家为三进两侧建筑,气派蔚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琉瓦流彩、石柱擎天。颍川旧家两侧建筑设计十分考究,注重环保,雨水从墙体涵沟流下,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该楼主人陈襄廷,曾任广东省督军府顾问,民国期间连任两届和平县长。因此该屋带有浓厚的政治文化色彩,屋主结识的也都是显赫政要。大门匾“颍川旧家”是首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恺所题。据说这块匾是谭延恺生前书法绝笔,时至今日,更显得弥足珍贵。颍川旧家里有很多书题楹联都是徐傅霖题写的,散发着三民主义精神的光辉。

颍川旧家现开辟为“人文馆”,展示林寨古村的人文、历史。

司马第

展示客家农业生产变迁

司马第又叫九栋屋,是司马第、朝议第、上新屋三幢楼房依次连贯成九栋的总称。始建于清嘉庆二年,距今200多年,是朝议大夫陈鸿铭兴建的。

司马第为府邸式结构,厅廓屏风十分考究、木刻镂雕别具一格,木雕金光灿灿,历200多年仍保存完好。厅堂宽敞,窗明几亮,历来是村内排练粤剧之所。1932年粤剧名家薛觉先、叶弗弱、李翠芳等送戏下乡,曾在这里排练。解放后,这里还是浰江公社千人食堂和毛泽东思想文化室。

现在,司马第被开辟为“农耕馆”,馆内陈设农村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各式工具。

薰南楼

誉为客家乡村银行

薰南楼建于清道光丙午岁(1847年),是林寨富绅陈襄廷祖父陈豫年的当铺,这里是林寨地区早期的乡村银行,经济实力雄厚,积累了大量钱财用来放贷牟利,其下属在龙川、河源、赣南以及广西等地开设分行,体现着东江客商的气派。

陈襄廷参加同盟会时,曾资助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帝制,辛亥革命成功后,廖仲恺先生为了发展地方工业、创新农村国民教育,曾到林寨乡村进行调研,在此小住时日。廖先生的儿子廖承志,曾两临林寨乡间体恤乡情,题词吟诗,成为千古佳话。1915年股东陈锦钧引进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桂源外资联营办起创林织染厂,合办逢源栈各省杂货苏杭布疋商店,开启了林寨乡村银行中外合营之先河。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