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东江时报>  建议惠州申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

建议惠州申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6版(惠州新闻)

【入库时间】20111230

【全文挂接】

【全文】

东江时报讯 (记者侯县军实习生陈雁茹 通讯员黄小华张琪)昨日上午,惠州学习论坛·政协论坛 “客家文化源流与文化惠州建设”专题报告会在市会议中心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谭元亨教授应邀向现场1000多名听众作专题报告。

谭元亨阐述了客家民系产生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地位和影响,还特别讲述了惠州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谭元亨称,惠州是广东最早的客家文化中心,客家文武人才辈出,建议惠州打造客家文化艺术博物馆和申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以推动文化惠州建设。

惠州是广东最早的客家文化中心

惠州的客家人当初是如何到达惠州的?谭元亨认为,惠州的客家人形成分两部分,明代甚至更早的时候第一批客家先民到达惠州,这占了大部分;另一部分是清初“迁海复界”后,大量客家人进入沿海地区,填补了沿海50里的空白地带。

谭元亨认为,惠州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广东最早的客家文化中心。他举例,1800年前后,有一些非常著名的文化名人聚集在惠州,不但是客家的文化名人,也是全国的文化名人,如福建长汀的伊秉绶、广东梅州的宋湘、广东和平的徐旭曾等。徐旭曾在任惠州丰湖书院山长时,写下《丰湖杂记》,被誉为是“客家人的宣言”,首先把客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族群、独立的称谓提出来,这是客家历史上了不起的事件。

客家文化传统是值得深挖的课题

谭元亨说,惠州当时的文化重镇地位是由文化大师支撑起来的,直到清末和民国,广东客家文化中心才转移到梅州,梅州出现了如黄遵宪、丘逢甲等文化名人。尽管如此,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时期,惠州地区涌现了邓演达、叶挺、曾生等名将,贡献也非常大。

“客家人崇文重教、尚武,如果没有这种文化传统,历史上的客家人就没有立足之地。”谭元亨认为,惠州客家人的文化传统,是惠州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也是值得深挖的一个课题。

建议惠州打造客家文化艺术博物馆

对于惠州如何重振客家文化的雄风,谭元亨认为,作为广东最大最早的客家文化中心,惠州可以在客家文化中心这方面做文章,抓住建设文化强省、文化惠州等契机,把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出来。

谭元亨建议,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先后在龙岩、梅州等地举行,惠州完全具备承办这个论坛的条件,惠州可以把它做好做大。此外,谭元亨认为,惠州也应该申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弘扬惠州的客家文化。

谭元亨还建议惠州打造客家文化艺术博物馆,因为客家人中的艺术家、文化学者很多,惠州可以把它组织起来,比如,伊秉绶的书画、题字等可作为镇馆之宝,重新让惠州成为一个真正的客家文化中心。

专家名片

谭元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南理工大学客家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已出版著作逾130多种,3000多万字,主要代表作有《元亨文存》、《谭元亨自选集》,理论著作 《中国文化史观》、《广府寻根》、《客家圣典》等30多部。文学著作《客家魂》三部曲等40余部。纪实与史传《无效护照》、《潘氏三兄弟》、《雕塑百年梦》、《东方奥斯维辛》等20余部。

近日出版《客家文化史》、《广东客家史》、《客家文化大典》等。(侯县军)

相关新闻

《客家文化研究丛书》首发

东江时报讯 (记者侯县军实习生陈雁茹 通讯员黄小华张琪)昨日上午,由市政协组织专家编写的 《客家文化研究丛书》举行首发仪式,该丛书包含《客家院士》和《客家名将》两书,让读者了解客家人中 “院士”、“名将”两大群体,被誉为填补我市客家学研究一大空白的力作。

作为省内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惠州存在着独特的客家文化并影响着惠州的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近期,市政协突破区域界限,组织了惠州、广州、杭州等地的客家文化研究专家编撰了 《客家文化研究丛书》。

该丛书以“院士”、“名将”两大群体为对象,从不同角度展现客家人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精神面貌、人格魅力、重要贡献等,其中,《客家院士》对38位客家院士的成长和学术成就进行了翔实而生动的描述,《客家名将》则呈现了客家将帅群体的风采,叶挺、邓演达、邓仲元等惠州客家杰出将才的故事也收录在内。“院士”“名将”一文一武,两书堪称双璧。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