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84)
期刊(413)
学位论文(108)
图书(31)
视频(9)
会议论文(7)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84)
期刊 (413)
学位论文 (108)
图书 (31)
视频 (9)
会议论文 (7)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583)
2013(211)
2012(241)
2011(216)
2010(151)
2008(64)
2007(43)
2006(21)
2005(8)
199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3)
客家研究辑刊(2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9)
风景名胜(3)
语文学刊(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
龙岩师专学报(2)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厦门文学(1)
南国红豆(1)
客家人的门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门林荣哲文/摄 宁江炳 在客家人的眼里,门管着一家人的出入平安,福禄寿喜。客家人认为门有神,称之为门神。特别是对大厅门、厨房门,客家人很崇敬。客家人外出时,都会说一句:“我出门了。”外出回家,到了门,也会说一声:“我回来了。”如此这般,是以求得门神的保佑。此外,客家人的“门崇拜”还有一些有
归侨家国情怀 筑起晶莹丰碑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古民居祥辉楼全貌 祥辉楼过道走廊 祥辉楼主人、爱国侨领朱祥辉 【围龙故事】 朱紫球 导读:沿着s224线,来到丰顺县黄金镇遍沙村段,会看到一座鹤立鸡群、别具风格的客家古民居——祥辉楼。在这座虽然留下残缺与遗憾的古民居身上,却闪耀着一连串深邃且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楼的主人是一位爱国爱乡的丰顺
《走马官山》多角度描绘官山村独特的人文气质和新农村建设成就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今日,市作协举行新春团拜会暨《走马官山》等书籍首发式。去年夏季,市作家协会组织采风团到全国绿色小康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和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名村的博罗县官山村采风,作家们以各自不同的抒怀笔触,从不同侧面倾情歌颂这个奔跑在小康路上的美丽乡村。这个美丽乡村是正在建设中的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
房梁·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梁”是客家民居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上梁”,是客家建房最隆重的仪式。 家里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层楼砌好时,父亲把大大的红花缠在粗大的梁上,壮实的乡亲喊着号子,把梁高高地架了上去。立时鞭炮轰鸣,喜气盈门。 这是孩子们的开心时刻。男人们站在梁上,将点心糖果一把一把撒下来,全村的小伙伴
难忘赣南美景 难舍客家热情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阳春三月,我随老乡回赣洲探亲访友,终于有机会在赣南宁静的山水美景和客家人民的淳朴热情中,了却心中积淀许久的愿望。 兴国陈也村画眉坳钨矿 从中山出发,车进入赣州地境,浮燥的心思慢慢静了下来。一路所见,山虽不高,却非常葱绿;水虽不阔,却清澈可见底,车在山间云雾中
访“义民庙”走进客家信仰中心
作者:张燕娟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七夕会员在义民庙拜祭“义民爷” 义民庙 导报讯(记者 张燕娟 燕子 林靖东/文 陈巧思/图)台湾客家文化之丰富多元,令人叹为观止。七夕牵手会会员们既然已经造访过桃园的客家文物馆、苗栗的客家文化园区,当然也不能错过新竹的客家义民庙。毫不夸张地说,这间义民庙虽然看上去不太显赫,但却是
走进美丽的客家古村落
作者:缪德良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到梅州旅游,笔者觉得最值得旅游的是那些美丽的古村落。 在梅州,至今仍留存着许多古老的村落,据悉,经省级命名的古村落就有26个,其中国家级命名的2个,是梅县的茶山村和侨乡村。这些古村落,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走过了沧桑岁月,走过了几百年的风霜血火,至今仍保存完好,建筑及生活设施几乎无损。它们犹如一颗颗
凌晓芳:21载潜心收藏客家花帽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凌晓芳展示她收藏的花帽。 戴客家花帽的孩子。 凌晓芳创作的客家花帽油画。 谢利生文/图 她从小受客家文化的熏陶,对客家花帽那精致的图案花纹产生了浓厚兴趣。1992年,大学毕业后的她开始了收藏客家花帽,如今20多年过去,已收藏各式绣花客家花帽2000多件,并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
广州白云区:太和第一小学打“客家文化”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采风】 课外辅导员给学生讲解客家美食的制作和品尝。 学习刺绣。 这哪里是一所小学?这明明是一座客家风情园!走进白云区太和第一小学的校门,你会欣赏到绣在竹簸箕上的花朵,听到余韵悠长的客家山歌。如果来得巧、碰上“客家美食课”开课,还能大饱口福,吃到原汁原味的客家菜!白云区太和一小有一半以上的在校
不能让客家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消亡
作者:陈季冰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乡野文化记忆 陈季冰 上海媒体人 我出生、生长和生活于上海,当然自认为是一个上海人,并引“海派文化”为豪。但如同大多数上海人一样,我的祖籍也不在上海本地,我父母年轻时从邻近的江苏省海门县来到沪上,因而我也总是将海门人氏视为自己的“同乡”。 虽说这两种身份认同交织在一起,在强度和深度上经常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