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763)
期刊(4138)
学位论文(1067)
图书(915)
会议论文(218)
视频(217)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763)
期刊 (4138)
学位论文 (1067)
图书 (915)
会议论文 (218)
视频 (217)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22)
2014(5515)
2013(984)
2012(1052)
2011(1029)
2007(253)
2006(136)
2001(23)
2000(33)
1994(4)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41)
客家研究辑刊(323)
江西社会科学(18)
红土地(17)
教育文化论坛(5)
巴蜀史志(4)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4)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
神州民俗(上半月)(2)
木工机床(1)
叶帅故乡美 客家风情浓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桥溪古韵 雁南飞旅游度假村:远处满山苍翠,近处繁花似锦,雁南飞围龙大酒店掩映其中 叶剑英纪念园:集展现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灵光寺:香火鼎盛,每年均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礼佛。 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参照道家“天、地、人和合”
客家山歌队也来欢庆六一
作者:汤蕊妍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大爷带着客家山歌队参加和谐社区文艺演出。受访者供图 南都讯 记者汤蕊妍沙河街道新塘社区客家山歌队一直活跃在社区内外。这不,连华夏社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晚会也邀请他们去表演,大爷大妈们要和小朋友一起过儿童节啦! 5月28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来到沙河街道白石洲片区社区服务中心三楼阅览室,客家
千余文物有“组织”浓浓惠阳客家味
作者:陈海燕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这个装鱼的器具口径设计很妙,让鱼进得去出不来。 南都记者陈海燕摄 南都讯记者陈海燕半个世纪前,农户怎样用农机耙田、插秧,怎样喷灌浇菜?那时的人使用的沙发、床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去惠阳博物馆或许就能找到答案。惠阳区从2011年开始筹建惠阳博物馆,目前还在征集文物,已经征集到了1200多件文物
客家媳妇山东女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勤劳的客家妇女。蓝巧摄于大埔(图文无关) 【家事春秋】 吴松山 我的母亲孙翠香,山东人氏,今年七十有五,养育了二子一女。母亲有其平凡的一面,也有其不平凡的一面,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女人,为了照顾远在千里从未谋面的家婆,毅然告别婚后不久的丈夫,只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南方,在丈夫长年不在身边的日子,带着三
英雄客家村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霞 摄 陈留弟 离兴国县城大约七里,有一座古村,村头的右边是蜿蜒连绵的山峦,远远望去影影绰绰。左边是一条叫水的大河,河水有节奏地拍打着堤岸,飞溅起串串晶莹的水珠。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村口码头上,十八级红石台阶从岸上铺展到河面。山水环抱的村庄中,散布着十八口池塘,或大或小,或圆或扁。 十八级
社区“美食节”居民蹭吃蹭喝
作者:周伟涵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每年元宵节,居民们聚在居委会门前现场制作特色客家茶果及点心。(资料图片) 龙西社区交通有些不便,虽然隶属龙城街道,但找这个社区却要开车左转右绕。不过,来这个社区做客的居民还真不少,因为这里的客家菜最为地道最为出名。 每年元宵节,社区居委会大楼门口总会聚着数百人,专门在此处比拼各种客家风味菜和
一起体验一起欢笑一起分享
作者:贺达源 俞康 陈文才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万世居的民俗展示让小朋友们很感兴趣。 专业的舞麒麟队员在大万世居院子里欢迎参加坪山周活动的孩子们。 “哇,这个指甲好逼真!”在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参加第五届南都留守儿童圆梦行动“坪山周”活动的孩子对创意园内的雕塑艺术赞叹不已。昨日,孩子们参观了大万世居,欣赏了精彩的舞麒麟表演,近距
十月朝客家糍粑碌碌烧
作者:曾海城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社区“巧手妈妈”们在做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日前,沙田社区一帮“巧手妈妈”聚在一起,做客家糍粑送给社区孤寡老人。 糯米粉、花生、芝麻……在沙田社区居委会的饭堂,“巧手妈妈”已经把做客家糍粑的原料准备就绪,正准备“大干一
房梁·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梁”是客家民居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上梁”,是客家建房最隆重的仪式。 家里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层楼砌好时,父亲把大大的红花缠在粗大的梁上,壮实的乡亲喊着号子,把梁高高地架了上去。立时鞭炮轰鸣,喜气盈门。 这是孩子们的开心时刻。男人们站在梁上,将点心糖果一把一把撒下来,全村的小伙伴
千件古董串起客家“千年古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朱伟明向记者介绍古时用过的轿子 【社会一角】 特约记者朱双玲 在平远县东石镇双石村石寨下,有一位85岁高龄的台湾退休老兵朱伟明,怀着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与眷恋,从2006年起行走世界各地,用心收集客家先辈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日积月累竟成了一家像模像样的私人客家博物馆,串起了散落的客家“千年古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