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86)
期刊(4767)
学位论文(899)
图书(372)
视频(160)
会议论文(140)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86)
期刊 (4767)
学位论文 (899)
图书 (372)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140)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5791)
2013(1025)
2011(1010)
2010(863)
2008(415)
2007(248)
2006(133)
2004(76)
2003(34)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67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19)
寻根(22)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市场瞭望(2)
对外传播(1)
武夷学院学报(1)
大连大学学报(1)
咸宁学院学报(1)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
惠南大道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风貌设计(草案)公示拟建珠三角
作者:黄慧莹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慧莹)为更好地指导惠南大道沿线地区合理有序地开发建设,近日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公示《惠州市惠南大道两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风貌设计》(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依托区位、交通和环境优势,惠南大道沿线地区目标建设成为珠三角向粤东地区辐射的“东联门户”;惠城中心区向南部沿海地
黄晓炎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我市保障房建设、创建国家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 林阿玲) 昨日下午,市长黄晓炎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研究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高新区以及参加“9·8”投洽会暨举办2011年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福建土楼文化节筹备等工作。 会议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民生工程战役”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
把龙舟赛打造成世界客家品牌赛事 市委、市政府将于6月11日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编者按:盛世赛龙舟。市委、市政府将于6月11日在梅江河梅州城区段举办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赛事——龙舟赛,这是一项尊重历史,光大民俗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充分展示客都风貌和梅州奋发向上的风采。为配合这一
安远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研究
作者:钟慧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叠式形容词  形式  语义  功能  类化 
描述: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范围,介绍了安远的人文地理概况及安远方言的基本情况。第二章根据是否具备基式将安远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分为三种类型:有基式的重叠式形容词、无基式的重叠式形容词和部分有基式部分无基式的重叠式形容词。其中有基式的重叠式形容词包括AA式、A哥A绝式、BBA式、A打A式和A里AB式;无基式的重叠式形容词包括AAAA式、ABAC式;部分有基式部分无基式的重叠式形容词有AABB式、XXA式、AXX式、ABB儿式、AXX哩式。第三章概括了安远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语义,以及形容词基式与重叠式、形容词的不同重叠形式之间存在的量的级差。第四章分析了安远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和表达功能,其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具有描述、强调和评价功能。第五章从形式、语义、语法和功能四个角度描写了安远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重叠特点。第六章从形式、意义和功能三方面探讨了安远客家方言重叠式形容词的类化作用。第七章得出结论。
梅州客家围龙屋文化旅游市场开发初探:以梅州万秋楼为例
作者:张崴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开发  客家围龙屋 
描述:化遗产保护价值严重缺失。作者调查梅州地区客家围龙屋得出以下结论:梅州地区客家围龙屋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非名门望族的住所;绝大多数围龙屋的旅游价值并没有得到认识;即使用作旅游开发,也不能避免部分围龙屋受到改装类的损害;用作旅游开发但并不能得到完全市场认同,经营者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而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的矛盾,本文讨论得出客家围龙屋的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起基础性作用,开发要以保护为前提,客家围龙屋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保护工作应同样遵循生命原则、创新原则、整体原则、人本原则和教育原则。 位于梅江河畔的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客家围龙屋万秋楼,集建筑参观、客家特色饮食服务、民俗表演于一体,在文化旅游业发展道路上取得不错的成果。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总结万秋楼策略成功经验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由此总结梅州地区客家围龙屋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经验。
台湾客家俗谚语在国小乡土语言教学之研究
作者:李雪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俗谚语  乡土  本土  语言  中心德目  七大议题 
描述: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先確認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實務教學的不足,做為研究本論文的依據;第三章以文獻分析、問卷諮詢、訪談法了解台灣客家俗諺語在國小本土語言教學之實際情形;第四章探討客家俗諺語教材在教學上的呈現,分析各年級使用版本和課程綱要、台灣客家俗諺語教材在中心德目和七大議題的運用;第五章分析台灣客家俗諺語在教學現況與策略;第六章總結全文。本研究以各校使用最多的翰林、康軒二個版本為研究對象,這兩種版本以人生哲理的客家俗諺語為最多;另外,也以學校的中心德目和七大議題為討論範圍,希望學生在學習生活習慣的同時,也能使台灣客家俗諺語深植學生心中,俾落實於日常生活裡。在學校常用或常聽的俗諺語以勸善勵志居多,客語支援教師教學現場最提倡親情倫理,教師可運用優良的客家俗諺語教學策略(利用朗誦、背誦、漫畫、圖片、故事、遊戲、話劇等方法),讓學生學習客家俗諺語,適時印證現實生活經驗,並善用媒體、教具來輔助教學,為客家俗諺語編入好聽的歌曲,實施「小老師」制度協助教師輔導同儕等。客家俗諺語是文化的瑰寶、語言的明珠,妥善的融入語文教材、或其他領域教學,可讓學生更多元的學習客家俗諺語,並使客家俗諺能綿延不息。
国家、地方与宗教:客家青年世代的族群认同建构
作者:钟效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认同  族群边界  族群性  世代差异 
描述:對「認同」(identity)進行更細緻的討論出發,探討在這個概念並運用在族群範疇的脈絡下,解釋台灣客家青年世代如何在這個身份建制化以及語言流失的矛盾情境中建立客家認同。筆者針對三個客家相關團體:客家鄉鎮中的客家後生會、都市中的義民廟祭祀組織,以及政府所開辦的客語班,並以隨機滾雪球方式所接觸的受訪者跟上面三者比較,進行深度訪談,分析不同社會脈絡下客家青年關於客家認同的自我敘事。研究結果發現,客家血緣是四個脈絡中受訪者共同界定客家身分的判準,但對於客家文化內涵的界定則隨脈絡不同而有相當不同的認知。客家鄉鎮後生會成員普遍將客家認同連結到地方認同,都市中義民廟祭祀圈受訪者則著重在信仰的靈驗以及對廟宇的認同感,客語班參予者則直接投射出客家身分建制化後的官方論述。隨機的受訪者則明顯分歧,許多人甚至將將客家視為不具特殊意義的身分。本研究指出,作為辨認族群身分的方法,儘管血緣卻仍是各個脈絡下認同建構的基礎。換言之,社會脈絡深刻地影響了認同的內涵,導致了迥然不同對族群身分的認知方式與實踐。我們指出,這個案例顯示出即使相似的族群性認知,也可能蘊含了具有不同特定的認知。這個結果對理解台灣族群現象具有重大的理論意涵。
搭建交流平台 弘扬客家文化 客家首府汀州与客家文明研讨会在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 黄俊 朱裕森 通讯员 陈天长) 昨日上午,由厦门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市社科联、龙岩学院客家研究中心、汀州客家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客家首府汀州与客家文明研讨会在长汀召开。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刘大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杨彦杰,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王日根等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
追寻客家文化 体验客家风情 2011年闽台粤赣“千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5月25日至27日,由福建省旅游局、三明市人民政府、中国旅游报社、中国旅游出版社共同主办,三明、龙岩、梅州、河源、赣州五市旅游局和台湾部分客家县,第一旅游网共同承办的2011年闽台粤赣“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区域旅游协作系列活动在宁化举行。 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陈志学、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