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45)
期刊(3582)
学位论文(1042)
图书(783)
会议论文(211)
视频(210)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645)
期刊 (3582)
学位论文 (1042)
图书 (783)
会议论文 (211)
视频 (210)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14)
2014(4901)
2013(965)
2012(1028)
2011(1001)
2010(813)
2009(453)
2008(436)
2007(232)
2006(129)
按来源分组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4)
四川烹饪(3)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3)
艺术探索(3)
时尚北京(1)
生意通(1)
老友(1)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
轻纺工业与技术(1)
台湾客家俗谚语在国小乡土语言教学之研究
作者:李雪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俗谚语  乡土  本土  语言  中心德目  七大议题 
描述: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先確認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實務教學的不足,做為研究本論文的依據;第三章以文獻分析、問卷諮詢、訪談法了解台灣客家俗諺語在國小本土語言教學之實際情形;第四章探討客家俗諺語教材在教學上的呈現,分析各年級使用版本和課程綱要、台灣客家俗諺語教材在中心德目和七大議題的運用;第五章分析台灣客家俗諺語在教學現況與策略;第六章總結全文。本研究以各校使用最多的翰林、康軒二個版本為研究對象,這兩種版本以人生哲理的客家俗諺語為最多;另外,也以學校的中心德目和七大議題為討論範圍,希望學生在學習生活習慣的同時,也能使台灣客家俗諺語深植學生心中,俾落實於日常生活裡。在學校常用或常聽的俗諺語以勸善勵志居多,客語支援教師教學現場最提倡親情倫理,教師可運用優良的客家俗諺語教學策略(利用朗誦、背誦、漫畫、圖片、故事、遊戲、話劇等方法),讓學生學習客家俗諺語,適時印證現實生活經驗,並善用媒體、教具來輔助教學,為客家俗諺語編入好聽的歌曲,實施「小老師」制度協助教師輔導同儕等。客家俗諺語是文化的瑰寶、語言的明珠,妥善的融入語文教材、或其他領域教學,可讓學生更多元的學習客家俗諺語,並使客家俗諺能綿延不息。
「客家日」乡土教学课程设计之研究:以高雄市美浓区广兴国小为
作者:林月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乡土教学课程设计  乡土教学  客家日 
描述:。本研究以專家判斷法進行評鑑,商請具有客家語教材編寫、課程與教學、客語教學、美濃鄉土等不同專長的五位專家,對本研究課程設計之初稿進行評鑑。分析歸納評鑑資料後,為回應專家的評鑑意見,研究者完成課程設計之修正稿,並進行分析與省思,以作為未來課程設計之借鏡。專家評鑑的結果歸納如下:專家們對課程設計之理念、課程架構、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內容組織、教學實施、教材與教具等各方面予以肯定支持,並提出疑問與建議。其建議包括:一、本課程設計初稿對鄉土的歷史與地理做統整性的介紹,但主題概念統整圖宜更精細些。二、課程實施對象年齡差距大,透過客語能力指標的選取與教師課程實施的技巧,可增進教學活動進行時,學習內容難易度之掌握。三、客語教材之編寫應盡量採用部頒之客家語用字標音,鄉土教學教材圖片須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四、鄉土教學勿侷限家鄉一隅,宜隨機舉例,擴展兒童視野,同時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習慣。五、宜配合鄉土實查,讓兒童體驗鄉土實境。最後,本研究對教師進行鄉土教學課程設計及後續研究方面提出建議。
同是传统中国年 新老客家味不同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元妙观的许愿树挂满了红绸布。 彭程 摄 ▲市民在市区数码商业街买年货。 彭程 摄 ▲西湖花灯造型各异。 谢汉恒 摄 大年初二晚白字戏开场“八仙贺寿”的镜头。 大年初二,赵智虹正在沃尔玛三楼女鞋部工作。 ▲色彩艳丽的瑶族服饰。 业主为保安送上新年问候和
“《八子参军》也可以说是一部客家大戏”——解读大型采茶歌舞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1月7日,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术报告馆进行首次对外彩排。该剧大量运用“矮子步”等赣南采茶戏特有的舞蹈动作,展现浓厚的赣南地方特色。记者吴悦 摄 ■核心提示 11月7日,大型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首次对外彩排,剧中对白充满本土乡音,如“样么子搞(怎么办)
老的老小的小,守不住古宅文物 梅州地区大量客家古民居仅剩老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埔古民居莲瑞流馨 梅县联芳楼、大埔花萼楼、梅江区南华又庐、继善堂……这些承载着深厚的客家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民居,像一颗颗价值连城的耀眼明珠,散落在梅州城乡大地。然而,由于梅州古民居留居人员多为老弱妇孺,保护意识较淡薄,保护措施和相关硬件设施也不到位,近年来客家古民居内的文物出现了一种“在保护中流失
晚清民国潮汕地区基督宗教女性研究
作者:蔡香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潮汕地区  新教  天主教  女性 
描述:的情况下,她们为自己创造经济、社会和宗教空间的自主能力。这便摆脱了妇女史研究中的现代和女权主义的话语模式。在理论上突破了西方传教会赋予当地妇女权能(empowerment)和当地传统社会的反抗(resistance)这一常用的二元对立的女权主义分析模式。
客家人的待客之道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乐秋 客家人历来好客喜茶。他们大多居于山区,自己种茶、制茶。即使没有茶园茶山的人家,也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棵。客家人喝的是热茶。过去没有热水瓶储热水泡茶,家家都用茶壶锅炖茶。亲戚朋友来了,首先是炖滚茶,张碟子(用盘子装上食品)招待。邻里乡亲路过家门也要热情招呼:“进来,食碗茶来!”
客家“踩桥”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民俗] “踩桥”这一习俗,在客家地区至今犹存。在建造一座桥时,建桥师傅会用木桩把桥两头钉住,暂时不许人通行。待桥竣工后,要举行首通仪式,这种仪式十分隆重,气氛异常热烈,它充满了古朴的乡风,不亚于当今的“剪彩”。这种仪式就是“踩桥”。 要修一座桥,的确是十分艰苦麻烦的事。首先要有“头家”发起
桅杆:客家的华表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故乡有句谚语云:“男建功名树桅杆,女守贞节立牌坊”;又有俗话称:“嫁人要嫁徐坊坝,又有豆子又有蔗;发财要数桅杆下,死了也有后人话”。 桅杆,本是航船上的设备之一,用以升帆、挂旗、吊灯和安装风向标等。但客家地区的陆上桅杆,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当你走进群山苍茫,流水环绕的客家村落,一支支的旗
客家农村拔火罐与刮痧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乐秋 以前由于客家人多聚居在深山,出入往来不便,加上医疗卫生事业较为落后,因此在客家人中,有人受寒、中暑或风热头痛时,除了服药打针,更多的是采用简单实用的如刮痧、拔火罐和铜钱除风等传统疗法。因为从医学角度来讲,人体中的风邪、毒气潜伏在经络中,用刮痧、拔火罐等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毒气、风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