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族与当代地方社会-以湖口陈四源为例
-
作者:王钧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湖口 宗族 社群 网络 政治 选举 礼簿 关系
-
描述:論來作為論述基礎;第二章對湖口地方社會和當地的主要宗族做個背景介紹;第三章以陳四源成員中,舉行婚禮和喪禮所記錄人情來往的禮簿為主要分析資料,分析宗族中關係網絡的建立;第四章透過訪談和第三章的資料分析比對,點出宗族的關係如何轉換;第五章結論收結。本研究認為在現今社會脈絡下,宗族關係的建立,血緣雖然是基礎,但是更重要的是平時往來的互動,這樣的互動包含了:對於宗族象徵認同下的祭祀儀式、成員間婚喪喜慶的勞力與禮物交換、生活上的一切往來等。而這樣的互動旨在建立關係,是神聖而不帶功利性,也只有這樣的神聖的關係建立後,透過了不同的機制的出現,才有可能轉換成其他形式的關係,例如影響選舉中的投票行為。這樣的聖與俗的關係轉換,都印證了客家俗諺:「行使會親」(hang si voi qin)。
-
民众对政府道德规范态度之影响因素-台湾案例
-
作者:陈柏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伦理 贪腐 官僚 道德政府
-
描述:機率模型(Ordered Probit Model),雖然沒有確切的指標可以用來衡量儒家文化,但是宗教信仰中的道教、佛教或民間信仰其文化背景有些概念與儒家思維的政治倫理相符,因此我們可以藉由這些變數來作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表4.4)其年齡、已婚或同居者、宗教信仰為佛教、道教及天主教者、教育程度為高中者、宗教活動參與一年好幾次者、政黨為泛藍支持者對政府的道德行為規範呈顯著正向的影響。父親籍貫為閩南籍、客家籍或原住民籍、教育程度為研究所(含博士)者呈顯著負向的影響。然而,我們觀察「政府的責任」、「政府的品德」及「政府的榜樣」之估計結果,發現不管宗教信仰把道教和民間信仰分開或合併來看,其均對「政府的榜樣」呈顯著正向的影響,可知大部分民眾認同政府官員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做人民道德上的榜樣。而「政府的品德」即只要我們有品德高尚的領導者任何事情都可以託付給他,在宗教信仰變數方面普遍未呈顯著影響,可見民眾將事情託付給領導者時,品德高尚雖是重要的因素但並不是唯一的條件。
-
多重认同困境与台湾文学─以吴浊流与王幼华为例
-
作者:黄信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作家 多重认同 民主化
-
描述:兒》裡面已經蘊含了多重認同的想法,而在本文的第四章裡面,吳濁流更提出了類似民主化的論點,期望不同的族群可以藉由認同台灣來解決認同歧異性的問題。就本文的第五章來說,解嚴後崛起的小說家王幼華,其實已經表明自身早已具備了多重認同的思維。而在第六章裡面,王氏的重要長篇小說《廣澤地》與《土地與靈魂》,都可說是一種多重認同概念的體現。循此,從吳濁流到王幼華,這兩位橫跨近百年台灣新文學發展史的客家作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與多重認同的觀念產生了關聯。
多重認同的概念,不論是吳濁流抑或是王幼華,都是他們的身分認同的真實處境。對吳濁流來說,族群認同的問題,不應該構成國家認同的障礙,大家應該秉持民主的精神,共同為台灣的發展而努力,反過來說,不同族群之間的多重認同,應該也可以是促成台灣進一步民主深化的要素。就王幼華來說,由他對於多元文化發展的肯定就可以看出,倘若說多元文化會有助於台灣的民主深化,那麼,多重認同的概念也就會有助於民主化的進展。
-
台湾游戏童谣在国小多元文化音乐课程中之研究与应用
-
作者:陈正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国小音乐课程 台湾游戏童谣 阿美族童谣 福佬系童谣 客家系童谣 国语童谣 游戏理论
-
描述:、各族群童謠之相關文獻;接著再以遊戲理論將所蒐集到之臺灣阿美族、福佬、客家、國語四種語系之遊戲童謠加以分類,之後再以內容分析法探討其音樂特質與文化意涵。並進一步根據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探討其在國小多元文化音樂課程中的應用與可行之音樂課程設計範例。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出如下結論:
一、以遊戲理論作為臺灣遊戲童謠之分類依據,更能將童謠中之遊戲性質
詮釋出來。
二、臺灣遊戲童謠之音樂特質與豐富的文化意涵,相當適合作為國小多元
文化音樂課程教材。
三、臺灣遊戲童謠具有豐富的多元文化意涵,其豐富的文化意涵相當適合
應用於課程統整之教材中。
四、研究者亦就遊戲童謠、多元文化音樂課程、多元文化音樂教材等方
面,提出進一步研究之相關建議,期能作為音樂學研究者、音樂教育
研究者,以及其他相觀教育工作者未來研究之參考。
-
佳冬神社的设立原由及原貌探讨
-
作者:蔡志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佳冬 神社 一街庄一神社 原由
-
描述:納出,大分為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四種層面,而各層面又可分為幾種因素:一、政治分政策、移民、軍事、攻台有功人員、政治交情等因素,二、經濟分糖業、礦業等因素,三、社會分社會示範、族群分布等因素,四、環境分地理、風水等因素。
佳冬神社的設立原由按以上層面因素,經過一一檢視,得知其可能之主因除紀念「國民精神振興詔書」頒發十周年及一街庄一神社之政策外,乃在於軍事因素,佳冬鄉內建有陸軍飛行場,而軍隊駐紮之處,幾乎都設有神社,以便於祈求武運長久,及撫慰戍守海外之日本子弟;另外佳冬庄長蕭恩鄉先生和日本當局的交情非比一般,所以政治交情因素,亦是促成優先在佳冬設立神社的因素。此外調查佳冬神社現存的狀況,進而探討其原貌並提出神社的保存建議,從歷史價值和建築的樣式,綜合考量,提出希望以神社為中心,相關軍隊設施為範圍,向縣政府提出文化資產的申請,以維護神社遺跡,和作為歷史見證及教學之用。另外結合賴家村,發展客家深度之旅,及推銷地方產業,以達社區營造之功能。
-
族群文化对家务分工影响之研究
-
作者:吴梅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平等 族群文化 原生家庭 家务分工
-
描述:家庭父母在家務上的分工上,男性除了負責農事或外面的工作之外,是不做家事的,尤其是廚房內的事;外省族群原生家庭父母不論其工作性質如何,男性較願意主動參與家事,且較願意走入廚房內。另外各族群對子女在家務的分配上要求也不同,閩南、客家族群對女兒從小就會分配各式的家事,對兒子則會要求做農事或工作;外省族群對女兒做家事的要求上不多,但同時因為外省族群家庭人數較少,且較無農事可做,家事在父母親的分擔下,兒子做家事的機會也不多。再由婚後的家務分工上去分析,女性在婚後不論是否和公婆同住,都是主要的家事負責者,原生家庭對夫妻雙方在婚後的家務分工所造成的影響很大,有和公婆同住者更是明顯。外省公公會做家事並不表示外省先生也會做家事,因為他們從小並沒有做習慣。本文並提出改善性別分工不均的建議,期能營造兩性和諧平等環境。
-
台语文学论争及其相关发展1987?1996
-
作者:吴长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语文学 母语教育 文字化 白话文
-
描述:主化,促使台語文學運動再度興起。台語文學論爭就在這種時空背景下產生。
台語文學論爭有二個很重要的核心議題。一就是中國本位與台灣本位價值觀點的衝突。二就是以台語做為文學語言的訴求。因為這二個議題的辯論,而引發台語文字化、母語教育、語言政策等相關議題的發展。因為台語文學論爭,打破獨尊華語的權威,其他族群的語言文化運動也受到鼓舞。台語文學論爭不但追求自己的生存空間,也激起客家族群及原住民族追求本身語言文化的主體性。雖然台灣本土認同興起,但面到英語國際化的壓力,如何取得均衡,也是一個嚴肅的議題。
本論文在探討台語文學論爭除了追溯到歷史淵源,也涉及相關發展,及延伸到對未來發展的意義。在理論應用上也藉由高低文字的理論來詮釋台語文學運動,包括台語文學定位問題、台語文學論爭及相關發展的議題。另外本論文將戰後曾被殖民過的國家,他們的語言發展,跟台語文學運動做一個比較。我們希望這一本論文,能夠做為未來台灣語言發展的參考。
-
遥远的一方:自我水墨绘画语境探索
-
作者:彭羽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社会 客家文化 自我情感 影像输出
-
描述:藉由每章不同探討的觀點,統整與歸納。 第一章:緒論 包括創作動機及創作目的。 第二章:創作主題內容與創作理念 關於創作主題內容與創作理念的核心探討,從物象轉化到對於都市社會 “人”的觀想,延伸至自我於社會所處價值以及家族文化(客家文化) 在當代與自我連結的關係,進而注視觀看個人內在生命情感變化的探尋。 第三章:創作技法與分析 形式媒材上的思考,以影像輸出與水墨視覺語彙作結合呈現及探討,並列舉當代藝術家在形式技法及內容上與個人創作對應處的比對。 第四章:自我水墨繪畫語境發展途徑 「承」與「變」的思考方向,繼承最熟悉及接觸最多的水墨藝術文化,把握當代創作意識及個人內在的特質,發展出自我水墨繪畫的語彙。 第五章:結論 檢視自我創作成果及展演心得並釐清創作思維的方向。
-
台湾稻米调制技术发展之研究
-
作者:黄锦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砻 土砻间 砻谷机 碾米 碾米机
-
描述:、保存提供參觀而倖存,就如屏東六堆客家文物館所展示之碾米器具,是由歸來碾米廠捐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機具陳列館也收集部分,提供教學與展示等等。 本研究發現,碾米技術的演進,(1)在稻米碾製上,碾製米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