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城“过漾”,客家文化奇葩“隐”深山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邱有平特约记者赖於艳
“漾”为石城方言,意为人来人往,“过漾”即众人来往欢聚,祈福祈平安。在石城,“过漾”这一天,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亲朋好友,邀请剧团开锣唱戏。这一天,是全村老少的欢庆日,更是年轻人的狂欢节。
“过漾”是一朵隐藏在深山里的民俗文化奇葩,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的期盼与希
-
赣南客家婚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据考证,婚嫁的礼仪和程式,发轫于有了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夏代,臻于周代。赣南是中原汉民南迁较早的聚集区与扩散地,是形成客家民系的摇篮。婚俗在赣南客家地区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当今就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婚俗而言,其程序主要有:相亲、送庚帖、定婚、睄节、报日子、迎亲。
一、相亲
相亲,亦称“提
-
让赣南客家文化大放光彩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补皮鞋》。记者郭智勇摄
□康诗俊记者幸菲菲
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婺源县被列入跨地域(安徽、婺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江西省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无疑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打响客家品牌 做强文化产业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钟荣荣记者李伟明龚文瑞郭远/文记者刘凯/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赣南如何利用文化资源,特别是如何利用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由赣南日报社专刊编辑中心、赣州市政协办公厅宣传信息处主办,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承办的赣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
-
客家山村新风来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接1版) 龙南县在塑造农村新风貌工作中,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从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设施完善、活动组织等方面入手,突出“四新模式”,创建特色文化新村。充分挖掘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将客家古村落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设“古村新韵”型特色文化新村;发展建设创业文化,依
-
营前客家水酒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赖建华
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上犹县营前客家水酒,以醇香爽口、后劲十足的魅力倾倒了不少外乡人,称得上家家客不断,樽中酒不空,营养丰富,味道悠长,美在民间,乐在酒中。
水酒是营前客家人招待客人最珍贵的礼物。若是贵客临门,菜肴可以从简,但是一壶热腾的水酒却是万万少不得的。到了营前客家屋里,主人每劝一碗水
-
客家妇女的精神品质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周建新/文阳春/图
在客家文化里,客家妇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客家妇女身上闪耀着吃苦耐劳、聪慧勇敢、贤惠忠贞等人性的光辉,她们最完整、最充分地体现出客家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成为客家文化中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
吃苦耐劳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客家人大多居住于山区,山多田少、人多地少,
-
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史文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天下客家同源,两岸手足情深。今天,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在客家人的重要发祥地——江西赣州隆重开幕。我谨代表中共赣州市委、市政府和927万赣南人民,向莅临盛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
赣南客家文化,如何走出“摇篮”?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赣州、梅州、龙岩三地同为我国主要的客家聚居地。如今,梅州和龙岩推广客家文化的脚步已经走在前面,被誉为“客家摇篮”的赣州,在这方面正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傅亮记者李伟明 尴尬现状,文化“宝贝”藏在深闺 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在哪里?何处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哪里拥有的方形客家围屋最多?
-
“客家名城”入目来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徐丽芸特约记者傅亮 一座座客家围屋修葺一新,各显特色欢迎八方宾客;客家民俗文化载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多样艺术形式展现其魅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彰显客家元素和气息;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日益红火,富了农民口袋,带来经济效益……走进龙南,一座“客家龙南”、“客家名城”清新入目而来,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