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713)
期刊(4506)
学位论文(1030)
会议论文(119)
视频(91)
图书(34)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713)
期刊 (4506)
学位论文 (1030)
会议论文 (119)
视频 (91)
图书 (34)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91)
2014(5340)
2013(987)
2012(964)
2011(931)
2009(425)
2008(389)
2007(240)
2005(56)
1991(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334)
其它(1138)
南方都市报(247)
客家研究辑刊(24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39)
寻根(11)
地方文化研究(6)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建筑技艺(1)
大义大爱客家女大德大孝树楷模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的妇女,最值得赞赏的当推客家妇女了。”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如此评价客家妇女。无独偶,英国学者爱德尔也在他所著的《客家人种志略》一书中说道:“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
何以解暑,唯凉菜
作者:张佳玮  期号:第13期 来源:风尚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么广府和客家两支的凉菜就实在寒酸,让人怀疑他们在空调还没发明出来的日子里怎么胃口吞咽那么多热菜。广州人要吃凉菜,得向外取经。 老舍《二马》里写老马在伦敦,请房东太太做饭,老太太递来牛肉和热茶。老马
独特的“鸳塘话”:兴宁苑塘罗家族的兴衰史
作者:陈靖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鸳塘话  宗族  兴衰 
描述:底是如何发明和宗族小学对鸳塘话在宗族内部的普及和对下一代关鸳塘话的教育、继承等的作用。
才能免牢狱灾
作者:顾建平  期号:第5期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才能  外出经商  袁枚  江宁县  诗文  丈夫  诗评  江州 
描述:将幽怨诉琵琶?”道出了自己屈嫁俗商的内心痛楚,恳求袁枚主持公道。袁枚不相信普通民女此才华,就指着公堂前的一枝枯树,要张宛玉当面作诗。张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袁枚不禁暗暗佩服,遂当堂判张无罪。
人鬼
作者:钟兆云  期号:第11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每年清明,冥界的天空就像凡尘的纷纷丝雨一样,浓浓酽酽地飘起了袅袅香火。在我们客家乡村,扫墓当然是追念祖先和亲人必修的一课,但时间多半不在清明。在我的印象里,大年初五甫过,陆陆续续人拣日
平和致 动静自如
作者:宁树恒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含蓄而又低调,这就是至善、大美的修行。所谓“情之所至”,情不真者,意难切,无情者,则为人为艺难成,其作品震撼力,也不会感人至深。 启功先生言,欣赏一幅好的书法,就像听一首名曲,即使最后的音节已经消逝,但寻音韵和节奏的美还会余音袅绕,娉婷不歇。延岳兄的书法,就不由自主地带给人这种享受。
客家宗族与在地社会变迁-以新竹新丰凤山崎何宗族为例
作者:何瑞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公庙  社会变迁  客家宗族 
描述:南觀音廟-鳳蓮宮,從鳳蓮宮原始樂捐簿的統計中發現何宗族是樂捐金額占全部樂捐姓氏排序的第一位,從鳳蓮宮第一屆亯徒名冊統計中也發現何氏族人是所更卂與廟務人數占最多的,可見何宗族透過公廟的運作,穩定了鄉
单纯的孩子拥纯粹的快乐
作者:元博姐姐  期号:第24期 来源: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快乐  孩子  不负责任  小字 
描述:的商品经济会让人无限的满足感。 小宇在初二那年,全家迁到香港定居,转眼已是第四个年头。四年前,他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少年,四年后,他在繁华中依旧安心地追寻着心里小小的梦想。 成长的路上,需要
广东大埔县桃源钟宗族的建构:以《钟氏族谱》为中心的探讨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3期 来源:神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族  谱系  大宗  建构 
描述:本文利用广东大埔县桃源《钟氏族谱》中的关记载,描述明末这个钟姓宗族建构过程。钟姓家族后裔钟铭彝获得功名,成为宗族文化建构者。他们以自己家族这一支世系定为大宗,建构了谱系,并成为整个社区钟姓谱系的基础。
移民、血缘与信仰变迁:以台湾客家巫为例
作者:吴巍巍  期号:第2期 来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  血缘  信仰变迁  台湾  客家巫氏 
描述:血缘关系的承传和延续.在迁台过程中,巫罗俊崇拜在台湾也由"人"升格为"神",演变为王爷信仰这一颇具地方色彩的神明角色,它提醒我们要注意福建民间信仰在台湾自然、人文环境下所产生的调适与衍变,只正视这种差异性才能更好地为我们论证闽台文化同一性树立科学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