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族群与政治:台湾枋寮义民庙十五大庄形成史及其传播
-
作者:罗烈师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祭祀圈理论 宗教信仰 中国 族群 台湾省 枋寮义民庙 义民信仰 政治参与
-
描述:义民是台湾客家的核心信仰,其中又以新竹县新埔镇的枋寮义民庙影响力最大。本文重新思考台湾汉学人类学的重要理论“祭祀圈”,以十五大庄的形成史及其传播为素材,说明这一信仰过程中所包含的族群与政治力量。
-
分裂的认同:重新解读19世纪槟城国际港口的客家社群
-
作者:王琛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港口 槟城 19世纪 客家 社群 解读 分裂 会馆
-
描述:一般讨论东南亚客家历史,往往认为槟城嘉应同乡或者增龙同乡最早在当地为乡人建成会馆。在槟城华人史上,嘉应会馆的地契志载明1801年,最初称为“仁和社”或“仁和公司”,增龙会馆由增城与龙门先贤合创,前身则是“仁胜公司”,其会史曾经说明嘉应会馆1801年地契上亦有标明北侧是“仁胜公司”。
-
客家研究院2012年大事记
-
作者:嘉客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大事记 研究院 社会管理模式 学术研讨会 文化资源 传统宗族 学术报告
-
描述:一月5—7日,肖文评参加政协梅州市六届一次会议,提交《充分利用客家传统宗族文化资源,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模式》议案,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二月5日,房学嘉应邀出席大埔县政府主办的“张弼士学术研讨会”,并作《关于开发张弼士故居旅游文化的思考》学术报告。
-
赣闽粤“大峡谷”修成客家人七尺金身
-
作者:胡殿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大峡谷 80年代 联谊会 世界 祖地
-
描述:2006年11月底,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台北举行。这是自从1921年9月,香港“世界客属第一届恳亲大会”召开以来的第21次恳亲会。1980年代以后,恳亲会曾在大陆客家祖地的梅州、龙岩和赣州先后举行。自此,在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地方,纷纷组织起客家联谊会,创办研究客家问题的刊物或网络,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
一个踏足东西半球的客家基督徒世家初探:从《王氏家谱》说起
-
作者:刘义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氏族谱系 中国 王氏 王氏家谱
-
描述:2003年冬,笔者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时,星期日上午到波士顿华人布道会守礼拜,因而认识了王志信先生。当王先生知道我其中一个研究课题是关于客家人的历史与文化时,他告诉我自己也是客家人。后来,笔者与王先生作了两次比较详细和深入的访谈,因而初步了解王氏家族
-
切不断的血脉亲情:陈宝箴祖籍地调查记
-
作者:刘经富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家 籍贯 中国
-
描述:2003年12月下旬,我到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开“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顺道到陈宝箴的祖籍地——福建上杭县进行实地调查,实现了酝酿两三年之久的一项田野调查计划。会议期间,非常幸运地结识了久闻其名的上杭县图书馆馆长严雅英女士,使我在行色匆匆之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
修祖祠与弘扬客家传统文化
-
作者:陈干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传统文化 20世纪90年代 《羊城晚报》 百年历史 公共场所 公共秩序 文化功能
-
描述:经族中有声望的长辈牵头成立清理维修祖屋理事会,在众人的支持下拆除乱搭乱建,订立维护公共秩序和卫生的公约,恢复祖公厅堂的文化功能,使之面目一新。《羊城晚报》登载了一篇关于此事的报道,影响不小,这是一个城里宗族修祖祠的典型。[第一段]
-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以现代移民城市深圳为例
-
作者:杨宏海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移民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圳 现代 传承 客家文化 兴国山歌
-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客家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文化,具有文学、历史学、音韵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价值。2005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梅州客家山歌”与江西“兴国山歌”名列其中,两者同属客家山歌。
-
21世全球化下台湾客家语言与客家文化之研究
-
作者:张民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研究 语言与文化 全球化时代 台湾地区 多元文化政策 客家学研究 客家研究 弱势文化
-
描述:后,展开民主化历程,并引领民间与政府加强重视对客家语言与文化之研究;此外,台湾大专院校也进步设立客家学院、客家语言与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促使台湾的客家研究迈入一个新的局面。客家语言与文化之研究,从学术的角度反思将决定客家研究之水平。客家研究的方法,可将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多研究方法,加以广泛应用。甚且在全球化时代下,建立一套活络的客家研究方法,希冀活化与赋与台湾客家文艺复兴运动之新价值。本文旨在分析,在21世纪全球化实现台湾多元文化政策之下,如何保存台湾客家语言和发展客家研究。本文亦审思与评价当前台湾客家语言与文化之研究方法,并对加客家学的诸多面向、意涵加以区分;并提出:人文、自然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整合运用到台湾的客家研究,希望客家学采用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提升其学术水平,扩大其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客家学研究的范畴并不受限于哪一学门,其研究的方法也并不受限于哪一学科,而应该是全面又深入的多元科际整合工程。而且,客家研究不能缺乏客家语言之研究,因为没有客家语言就没有客家人。本文亦指陈客家语言研究之重要,并指出台湾21世纪台湾客家学的发展;希冀有志于客家语言与文化之研究者,大家戮力以赴共同为台湾客家学术研究而努力。
-
饶平半山客之研究
-
作者:邓开颂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理论 客家民系 方法问题 专家学者 奠基人 客家学 罗香林
-
描述:罗香林是客家学的奠基人,他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饶平半山客的研究同样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饶平半山客是客家民系中的一个支系,本文就饶平半山客的基本状况;半山客的特有的、传统的、客潮相融合的文化和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及方法问题进行一些论述和探讨,旨在求教于专家学者的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