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39)
期刊(630)
学位论文(96)
图书(65)
视频(17)
会议论文(17)
人物(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39)
期刊 (630)
学位论文 (96)
图书 (65)
视频 (17)
会议论文 (17)
人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4(869)
2013(363)
2012(318)
2011(317)
2010(225)
2009(107)
2008(132)
1994(1)
1992(1)
1988(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536)
其它(147)
客家文博(20)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2)
中国食品(1)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
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1)
雅园出版社(1)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1)
挖掘客家文化资源做活做大文化篇章倾力打造文化名城 我市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琪欣)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宣传文化工作在理论武装、舆论宣传、文明创建、文化名城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亮点纷呈,整体工作呈现出主基调明亮、主旋律响亮、主动仗漂亮的特点,为全市深入实施“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战略构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和
悠扬动听的客家山歌、韵味无穷的广东汉剧、精彩绝伦的民俗舞蹈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歌表演唱《梅江船歌》中原生态的山歌令人大饱耳福。(高讯摄) 精彩的铙钹花表演。 客家山歌声声传情,广东汉剧韵味无穷,铙钹花表演大放异彩,锣花舞舞出客家古韵,嘉宾表演点燃现场激情……昨日上午,在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的舞
历史时期广西茶业研究
作者:李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  茶业  发展 
描述:势产业之一。广西茶业要发展,提升广西各产茶区的历史文化知名度是关键,这能大大增加广西茶叶的产品附加值,摆脱广西茶叶质优价低的尴尬局面。 对建国前广西茶业发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学术论著不多,本文认为广西茶业的发展与茶叶生产技术、茶叶利用方法的南传有很大关系,因而本文把建国前的广西茶业与自然条件、军事、政治、生产技术、商品贸易、文学活动、民俗、宗教、移民等方面联系起来,探究建国前广西茶业萌芽和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当今广西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第一章简单的介绍了广西适合茶树生长、传播和种植的自然环境,指出广西发展茶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第二章介绍、分析、评价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的萌芽与发展。本文把战国至隋朝时期定为广西茶业的萌芽与缓慢发展的时期,战国的楚、统一的秦朝、偏安的南齐、短暂的隋朝都是借由军事行动和政治号令把茶文化普及至广西境内的传播者。本文把唐朝定为广西茶业的兴盛期,在这一时期,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普及,广西的象州茶被陆羽《茶经》列为全国名茶,广西地方官吏教授当地居民植茶牟利,曹邺在广西北部实践、传播陆羽的煎茶法,唐政府根据广西茶业情况在广西征收一定茶税,这些都说明广西茶业在唐朝时候紧随全国步伐已经兴盛起来了。本文把五代马楚时期定为广西茶业的继续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马楚统治下的广西北部和湖南一样实行重视茶业、休养生息的国策,桂北产的茶叶还参加了马楚对南的茶叶贸易。本文把宋朝定为广西茶业的繁荣期,在两宋时期,宋朝时气候的转冷、宋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战争都让广西因祸得福,广西的邕州、横山寨成为西南茶马贸易的主要市场,静江府修仁茶成为茶马互市中广西茶的主要品种。本文把明清时期定为广西茶业多元化发展的鼎盛期,在这一时期,广西茶叶品种繁多,有些茶类还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广西名茶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广西各地的土茶也大量出产,广西还是粤、湘、赣商帮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区域。第二章梳理了广西茶业发展的历程,扼要的概括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发展的原因。本文在第三章中依据笔者对历史时期(主要为明以降)广西茶叶生产演变的观察和思考,大胆提出并分析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第四章主要是介绍广西所特有的茶文化,在该章中,笔者详细描述了广西境内与茶紧密相连的各大名泉,简要论述了广西境内众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油茶文化和包括广西客家在内的客家擂茶文化对广西茶业的促进作用。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章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广西茶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及对当今的启发。通过各章的论述,不难发现,围绕茶叶,广西各地域、各民族共同编织了广西茶业发展的美丽历史画卷,我们广西后辈应继往开来、不断进取,继续谱写这一画卷的辉煌
客家春节“上红”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冬儿 光阴似箭,又一个春节款款而至。各地欢度春节的民俗异彩纷呈,客家地区过年风俗更是精彩叠出,尤其是客家人过年“上红”之俗,趣味横生,令人难忘。 所谓“上红”是指客家人在大年三十(即除夕)这一天贴春联和贴红纸。记得儿时每每到大年三十清早,父亲就会到供销社买回几张大红纸和笔墨回家,凭着自已只念一年私
王老吉与客家人的传说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肖绍彬 王泽邦 王老吉是广东家喻户晓的名牌中草药饮料,风行近二百年,已打入北方市场,今年8月,王老吉荣获全球食品工业奖。 很多客家人喝过王老吉,但王老吉与客家人的情缘却鲜为人知,关于它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清嘉庆年间大埔县茶阳王姓21世养和公派下第五房人丁兴旺,不断外出发展,其中一
我市举行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欢迎晚宴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黄俊) 昨晚,我市在闽西宾馆举行晚宴,欢迎前来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的领导、嘉宾。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富卿,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福建省委原副书记、福建省客家研究联谊会会长林开钦等领导、嘉宾,市领导黄晓炎、林 仁芳、陈建寿、杜乔元、黄海英、饶作勋
《古井的传说》揽全国大奖 惠阳业余演员表演的客家山歌小戏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古井的传说》上了戏曲舞台。 东江时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刘容萍 摄 东江时报讯 (记者黄尉宏)日前,惠阳区业余演员黄嘉兴、林丽琴、潘海兵从杭州载誉归来。11月23日,他们表演的客家山歌小戏《古井的传说》在杭州举行的“良渚文化杯”小戏小品暨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复赛中获得三等奖,是惠州
林碧红到五华检查客家山歌文化节参演节目 深挖艺术内涵提高表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11月16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碧红率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负责人和部分市文艺专家,到五华县检查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参演节目进展情况。林碧红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修改提升,确保在客家山歌文化节上奉献高质量的精品节目。 林碧红一行观看了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
赣州生态文明和灿烂文化独具魅力 史文清张忠厚考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1月20日,观众在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赣州主题馆参观。记者王雪梅 摄 本报讯 记者杨怿华报道:11月20日上午,中国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在南昌开幕。副省长、市委书记史文清,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忠厚来到主馆区、特色生态文化展区,考察参观了赣州馆和赣州客家风情馆。史文清强调,要以这次生态
客家女赞□谢国光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捱①自中原来,黄河是母亲。坦坦荡荡,自强不息,乃成秉性。源远于炎黄,捱是龙的传人。勤劳俭朴,至善至真,传承着中华之魂! 富饶东江,美丽大亚湾,安居繁衍之地,创业兴盛之根。天足②、凉帽、银簪,莫过史书一页,亦美奂美仑;扛锄、扶犁、执线,岂止辉煌全部,却可赞可敬。博罗陈孝女③,“允为孝诚第一”人;
上页 1 2 3 ... 7 8 9 ... 21 22 23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