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春节“上红”
【版次】第A08版(文化·客家风·广告)
【入库时间】20110520
【全文挂接】
【全文】
○冬儿 光阴似箭,又一个春节款款而至。各地欢度春节的民俗异彩纷呈,客家地区过年风俗更是精彩叠出,尤其是客家人过年“上红”之俗,趣味横生,令人难忘。 所谓“上红”是指客家人在大年三十(即除夕)这一天贴春联和贴红纸。记得儿时每每到大年三十清早,父亲就会到供销社买回几张大红纸和笔墨回家,凭着自已只念一年私塾的写字功底,亲笔写上几副对联,然后把大红纸折好,剪成大约五寸长,二寸多宽的红纸条,抑或菱形红纸条。准备就绪,就吩咐我一起把散发着墨香的春联贴到大门两侧或厅堂神像两边;而在谷仓、柜橱、桌、凳、饭甑、门窗、床脚、锄头、耙子以及猪、牛、鸡、鸭圈门等处却虔诚地贴上了红纸条。父亲告诉我这叫“上红”,是很吉利的。望着墨香缕缕的春联和鲜红飘飘的纸条,我兴致勃勃,感觉很好看,很喜庆,知道穿新衣、吃美味、放鞭炮的大年就到了。 年岁渐长的我,读书增长了知识。知道贴春联的习俗由来已久。原来早在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联语《宋史·蜀世家》载:“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联便是有史可查最早的春联。而在民间贴红纸春联却盛行于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除夕下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从此“红纸春联”在民间(包括广大客家地区)广为流传到今。 师范毕业后,每至春节我便回到老家过年。父亲便把写春联、贴红纸的“上红”任务交给我。爱好文学、书法的我也十分乐意,不仅自已家里的春联包了,就连左邻右舍、村民们的对联我也包写。 把红纸春联贴上大门,把条条鲜红的纸条贴到家具、农具和重要的物品上,心里美滋滋的,脸上笑灿灿的。年味在“上红”中酿浓,新的希望在心中酿就,红红火火的日子在向我们频频召唤。 大年三十这天,你到乡村各家各户瞧瞧,你会惊喜地发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皆乐呵呵贴春联、贴红纸,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红色欢乐的海洋中,沉浸在吉祥喜庆的气氛里,沉浸在酒肉飘香的年味间。从那“上红”的热闹情景中,从那红扑扑的脸蛋上,让我们看到客家人图吉祥、盼兴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