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剧《大围屋》背后的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是什么?“客家”就是“客户”,是相对于当地原有的土著居民而言的,后者应该是“主户”了。“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舞剧《大围屋》就被翻译为“Hakka dance drama”。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人的主
-
“低盐”并非越低越好在粤菜和客家菜菜系中,“清淡”是主要特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食盐有“百味之母”的美称。它不仅仅是人们日常饮食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同时还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广东人的饮食习惯中,“清淡”是其主要特色,这符合现代健康学的低盐要求,但健康营养专家提醒,“低盐”并不是越低越好。适当控制好盐的摄入量,将其保持在一定的控制范围内,才是科学健康的“
-
一个“湿”字放倒几多“新客家” “湿热症”病人迅速增加
-
作者:张小磊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张小磊
一周门诊情报站
上周,广州天气多变,时而风雨大作,时而热浪袭人。湿热的夏季,让“湿邪”肆无忌惮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来穗工作、生活的外地人特别是北方人更感不适。记者获悉,这一周来医院变化最多的是“湿热症”病人的增加。专家建议,由于气温、湿度等的不同,人们在异地生活,需学会当地“养
-
打响客家品牌 做强文化产业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钟荣荣记者李伟明龚文瑞郭远/文记者刘凯/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赣南如何利用文化资源,特别是如何利用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由赣南日报社专刊编辑中心、赣州市政协办公厅宣传信息处主办,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承办的赣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论坛
-
客家猪倌的龙门传说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记者胡怀军 10多年前,他还是一名乡村猪倌,养了两年猪,亏了8万元。 而今,他创办的龙树门业已经成为央视上榜品牌,龙树钢木门销量占据华南第一、全国第二,每3分钟,就有一套龙树门卖出。他的目标是:争做中国门业第一,跻身全国500强。 从客家猪倌到门业骄子,邓树生谱写了一段蜕茧成蝶的龙门传说。一路走来
-
目不识丁却出口成歌 擅长自编自唱客家山歌的冯乃福被乡亲们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冯乃福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冯乃福今年78岁,是惠东县安墩镇杉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因自幼家贫,无缘上学,直至4年前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几个。但是他嗓子亮,聪颖过人,年轻时耳濡目染中竟无师自通,学会了自编自唱五句板客家山歌,被乡亲们誉为“山歌王”。
从小不识字 却能自编自唱出口成歌
冯乃福19
-
客家祠堂淌古韵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张腾 在赣南乡村,有村庄就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赣南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乡村,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至少有一栋祠堂。子孙多了分“房”,“房”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也有几姓同建一个村庄的,如龙南桃江的
-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2008年3月24日,在解放思想大潮中,梅州成功召开了一场让全广东感到震撼的“绿色崛起”高峰论坛,在专家、学者、传媒的共同努力之下,绿色的经济生态,绿色的政治生态,绿色的文化生态,绿色的社会生态成为论坛最热议的话题,一时间,梅州山区被浓郁的绿色崛起氛围沾染得春意盎然。广东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这次高
-
“中秋征歌”启奏客家文化节先声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 王俊/文 齐洁爽/图 记者从第三届客家文化节组委会获悉,在深圳市委宣传部的重视与支持下,第三届客家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基于深圳是现代移民城市与世界客家人“窗口”的特点,本届客家文化节的主题是:创造活的文化、承接新的传统,打造“新客家文化”。由本报文体中心参与主办的“新客家民谣·中秋传情”歌
-
客家作家爱写客家人邓仕勇创作的“客家人系列”得到专业人士肯定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8月29日,《东江文丛》在惠州举行首发式,省作协副主席谢望新亲临现场向惠州作家、作者表示祝贺。在这批作家、作者中,有一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城区发行站副站长、市散文学会秘书长邓仕勇。
17岁发表处女作
邓仕勇1976年出生于惠城区芦洲镇的一个农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