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身份的建构:殖民体系下的香港新界与台湾
作者:陈丽华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界  六堆  殖民地  客家  身份建构 
描述:助于更进一步思考近代殖民经验对于族群身份建构的意义。
台湾客家弥浓人之敬外祖与族群性
作者:洪馨兰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台湾地区  族群性  行政区域  传统聚落  20世纪  冲积扇  闽方言 
描述:所在地。
初探失落的客家人:以高树乡大埔村为例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北市教大社教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堆  福佬客  族群认同  客家开拓史 
描述:初探失落的客家人:以高树乡大埔村为例
客家大佬温兴春辞世享誉文史教育界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 【侨报讯】屏东客家籍大佬温兴春,14日晚因胰脏癌病逝,享寿87岁。温兴春是屏东的国民党籍客家大佬,和民进党籍的邱连辉,并列国、民两党在屏东客家庄的两大龙头。他在高屏教育界
客家聚落的文化空间再现:以台湾佳冬乡历史建筑为例
作者:许光廷 杜奉贤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府志》中,被形容为“阴云瘴疠,触之必死”的汉化番境。佳冬乡在台湾屏东县西南方。在行政区域上划分为12个村落。其中,佳冬村,根村、赖家村、万建村、昌隆村、丰隆村为客家人聚集村落,属客家组织之左
“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地区召开
作者:吴启琳  期号:第6期 来源: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研究  地方文化  台湾地区  地方社会  地方政府  学术研讨会  科技大学  职场  理论问题 
描述:"相互之间良性互动的思路和方法。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高雄应用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学者、部分相关专业学生及台湾文化传播社、屏东县政府客家事务处、客家文化园区公共服务组与詹姆士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议。
屏东客家文化园区行销策略之研究
作者:张佩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博物馆行销  策略规画  客家文化园区 
描述:客家文化園區是否有效的保存、發揚地區之客家文化。 研究結果發現,客家文化園區內部環境最受遊客喜愛,所推行的客家演藝活動也逐步獲得好口碑。然而園區內部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和各級學校
客家歌謠在地區國民小學班級與社團音樂教學之個案研究
作者:林韻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歌謠教學  六堆地區  個案研究 
描述:社團音樂教學時,在教學策略、教材選用與教學方法上的異同,從而探討客語專業教師在運用客家歌謠作為音樂教學素材時所面臨的問題。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兩位個案研究的對象皆為客籍音樂教師,他們分別在「」地
客家伙房文化之研究-以美和村利氏河南堂为例
作者:吴婷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记忆  祭祖  宗族认同  客家伙房 
描述:與宗族祭祀活動對宗族組織的認同?族譜在伙房人心中所象徵的意義?為了回答上述問題,筆者將從田野現場觀察伙房人的生活並配合口述訪談之方式採集資料,藉此描述美和村利姓伙房演變的過程與宗族凝聚,並嘗試與「族群認同」及「集體記憶」的相關理論進行對話,以凸顯利姓伙房人的宗族認同。本研究發現由於家庭型態改變家庭結構與價值觀也隨著改變,族譜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低,已經漸漸變成各家戶壓箱寶。雖然社會變遷,人際關係受到衝擊,但利姓伙房人不因在外開枝散葉而影響宗族凝聚力,反而藉由年節及清明祭祖活動凝聚伙房人,表現出對宗族組織的認同,並將伙房宗族功能展現。
内埔客家聚落伯公廟 美和、和兴、内埔、内田、兴南村为例
作者:蔡明坤 王淑慧  来源:南天书局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内埔客家聚落伯公廟 美和、和兴、内埔、内田、兴南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