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1360)
期刊
(1269)
学位论文
(285)
图书
(98)
会议论文
(52)
视频
(30)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360)
期刊
(1269)
学位论文
(285)
图书
(98)
会议论文
(52)
视频
(30)
按年份分组
2015
(31)
2014
(1496)
2013
(245)
2012
(324)
2011
(314)
2010
(239)
2008
(99)
2007
(77)
2006
(37)
2004
(23)
按来源分组
其它
(371)
客家研究辑刊
(91)
韶关学院学报
(7)
地方文化研究
(5)
旅游
(4)
贺州学院学报
(2)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
宝藏
(1)
中国电视(纪录)
(1)
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
(1)
相关搜索词
文天祥
广东移民
村落
构件
哭嫁歌
客家教育
客家族群
客家话
客家人
文化变量
客家先民
客家筝乐
地区
客家研究
地方政权
客家
客家民系
民系
客家山歌
普通话说话
社会科学
旅游
性格特质
客家认同
客家信仰
东南亚客家研究
客家社会
暨南大学
民间舞蹈
首页
>
根据【检索词:东南地区】搜索到相关结果
91
条
台湾六堆客家人“还神”祭典仪式研究
作者:
谢宜文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祭典
仪式
台湾
客家地区
代名词
岁时
描述:
一、前言“还神”,在客家
地区
是个代名词,通常指晚上行“拜天公”或“行礼”。“还神”祭典,是客家人岁时祭典中重要的祭典,通常是在晚上深夜子时开始进行。虽然“还神”祭典是客家人重要的生命礼俗,可是祭典时除了主事的礼生、引生,其他人对仪典的礼程看似熟悉实质却是生疏的。
走向围龙屋的多元性分析:河源传统民居初探
作者:
河合洋尚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河源市
多元性
围龙屋
文化人类学
文化内涵
田野工作
和平县
描述:
从2007年7月起到2008年6月,笔者到河源
地区
进行过三次短期考察,并在这段时间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来研究河源市的传统民居及其文化内涵。笔者考察的地点是河源市区郊外的苏家围、罗村以及和平县的浰源镇等。虽然笔者进行考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也收集到关于河源传统民居,
行政建置、区位特征与族群文化:河源在客家形成发展中的地位与
作者:
宋德剑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族群文化
行政建置
区位特征
河源
学术研究
文化特性
关注焦点
描述:
客家以其独特的族群特色和区域文化特性自20世纪初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发展至今已成为众多学科的研究兴趣所在。然而透视客家研究的现状,从地域而言,粤东、赣南、闽西一直是重点探讨
地区
,就粤东而言,梅州向为客家研究的关注焦点,而河源、韶关等客家重镇却为研究者所忽视,
明末清初粤东北的山林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大埔县《湖寮田山记》
作者:
肖文评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业经济
经济史
明清时代
广东省
环境保护
湖寮田山记
描述:
粤东北为山区,自明代中叶以来,该
地区
人口大增,除垦种有限的盆地外,人们靠山吃山,以山养人,山林成为重要的的生存资源。开发山林,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如果采伐过度,则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产生一系列生态灾难和社会危害。大埔县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向有“山中
地域、族群与休闲文化产业:台湾闽、客、原住民案例之比较
作者:
刘阿荣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台湾省
闲暇社会学
描述:
不同的地域、族群,其发展经验与生活水平,亦呈现不同的样态。以台湾
地区
为例,居住平地之汉人与生活于山地之原住民,经济条件与生活水准有相当之差异。不过,二十世纪末叶,两股重要思潮影响着人类生活与经济生产方式:其一是“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的来临,表现
“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评
作者:
吴永章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历史
客家
文化史
研讨会
描述:
2003年12月19日,在广东梅州嘉应学院举办了“客家文化与全球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10多个国家和
地区
的专家学者共139人(其中境外40余人),提交论文97篇,堪称盛况空前。这次研讨会的论文特点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富有新意,量多质高,再掀客家研究热潮。综评如下:
客家围龙屋文化的旅游开发——以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为例
作者:
李小燕
期号:
第2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龙屋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
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描述:
2003年5月15日,富有客家民俗特色的旅游景点——梅县丙村“仁厚温公祠”举行隆重的开业庆典(客家研究所宋德剑老师出席了这次庆典)。这座“围不住的围龙屋”终于与国内外游客正式见面了。在客家
地区
,类似“仁厚温公祠’’这样的客家古民居为数不少,但为何“仁厚温公祠”一支独
文化交流与人口迁徙互动:从江州“义门”陈氏大分家说开去
作者:
许怀林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口迁徙
文化交流
分家
陈氏
江州
客家人
中原人口
人口流动
描述:
客家,这个因迁徙而得名的人群,在其源头是特指一个小地域的居民,随着研究与宣传的推进,演化至今,已经是相当宽泛了。中原人口的南迁与客家的迁徙揉合,客家人的迁徙又与一般的人口流动不分,于是,不仅闽粤赣交接
地区
的人口全都包含在客家之内,
帝国边区的客庄聚落:以清代屏东平原为中心,1700—1890
作者:
陈秋坤
期号:
第2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区
清代
平原
聚落
帝国
土地商品化
比较视野
经济中心
描述:
一、前言 本文试图从清朝边区拓垦的比较视野,叙述清代早期土著和汉人垦佃在台湾开垦过程中,经由政府地赋政策和土地商品化,逐渐建立以家户为地权所有单位,并以村庄作为纳税单元的体制。①文中选择台南府城政治经济中心的边区——屏东平原作为论述焦点,主要原因在于边缘
地区
的占垦和开辟,
清初新安迁海复界后的客家移民潮
作者:
曾祥委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村落
移民潮
清初
方言区
香港地区
新安县
客家人
明代
描述:
新安县原属广州府,清初迁海复界以前,基本上是粤方言区,明代的客方言区移民,有些后来改操本地话,如上水廖氏;已知香港
地区
建于明代的客家村落只有锦田胡氏和葵冲陈氏。现在的新安客家人基本上都是清初迁海复界以后客方言区移民的后代。
上页
1
2
3
...
7
8
9
10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