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49)
期刊(96)
学位论文(6)
视频(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49)
期刊 (96)
学位论文 (6)
视频 (6)
按年份分组
2015(6)
2014(146)
2013(120)
2012(159)
2011(113)
2010(80)
2009(56)
2008(46)
2007(14)
2006(1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66)
深圳特区报(20)
客家文博(4)
世界知识(1)
中国纺织(1)
记者观察(1)
福建侨务(1)
今日国土(1)
前卫·大案(1)
广东史志.视窗(1)
同是传统中国年 新老客家味不同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元妙观的许愿树挂满了红绸布。 彭程 摄 ▲市民在市区数码商业街买年货。 彭程 摄 ▲西湖花灯造型各异。 谢汉恒 摄 大年初二晚白字戏开场“八仙贺寿”的镜头。 大年初二,赵智虹正在沃尔玛三楼女鞋部工作。 ▲色彩艳丽的瑶族服饰。 业主为保安送上新年问候和
《客家意象》:打造客家文化艺术经典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3月21日下午3点,由《羊城晚报》文艺部和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主办的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艺术研讨会在广东省文联大楼举行。来自广东文学艺术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客家意象》主创团队成员共同探讨了《客家意象》的艺术价值、发展走向等问题。创作历程,梅花香自苦寒来3月19日和20日,《客家意象》在广
客家山歌穿上“交响外衣”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小资料 郑钢坚:成名在梅州,发展在深圳。曾以一曲《梅花香里望郎来》唱红南粤大地,荣膺广东省“百花奖”、“梅花奖”,有“客家山歌皇后”的美誉,多次在香港、台湾、东南亚及欧美华人社区演唱客家山歌。现任罗湖区文联主席。 2008年2月17日,宝安区石岩街道办组织市、区、街道三级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对客家山歌
福建土楼 客家永定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福建省永定县是世界闻名的土楼之都,分布全县的2万多座土楼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土楼所蕴含的客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去年7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根在永定 福建土楼涉及二市三县,但源于哪
体现学术之“预流”坚持独立之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重光在讲学 谢重光的客家学研究部分著作 【名家重磅】 作者简介:谢重光,1947年生,福建武平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北师大历史学博士。曾任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教授、闽台区域研究中心文化研究所所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际客家学会理事、
穗城名家共谱大型山水长卷
作者:杨逸 杨正锋 赵晓青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山居图》长卷。 《客家山居图》大埔段。 《客家山居图》梅州段。 由广州市美协山水画艺委会策划、列入去年重点策划“岭南人文山水长卷”创作计划之一的《客家山居图》长卷在日前完成。《客家山居图》经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后,以长卷和册页的形式向全国经销发行,并于8月17日在2014年南国书
客家山歌演绎民间情与爱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山歌,便是坪地民间文艺重要而有特点的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坪地客家人特爱以各种歌谣抒发感情。坪地客家山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等等。人们用山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对世事的感慨。也有针砭时弊的,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唱。$$月光光,月光光,船来等,轿来扛,扛得姐姐扛姐丈。月
深圳最早的客家围堡
作者:贾少强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建筑既是凝固的历史,也是凝固的艺术,如今仍矗立在坑梓的46座客家围堡,就是坑梓当年文化发达、经济繁荣的无字纪念碑。它们是当年客民经济实力、建筑技术和艺术成就的记录……$$如果有人问你,深圳的客家围屋哪里最多?第一座客家围屋在哪里?你可能想不到,答案就是坑梓。$$据长期从事客家文化研究的深圳大学张卫东
八成“新客家”起步城中村
作者:樊克宁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T从 今年7月1日起,广州市开 始对农转居人员实施基本养 老保险;此前还完成了城中 村的村民变居民、村委会变居委会 的工作;以及将集体经济转为股份 公司;把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有 的城中村
龙安:闽中古村的客家密码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长达 罗鸣灶 杨开长 王伟来 文/图 秋日午后,驱车过三元莘,沿薯沙溪进山,山路蜿蜒,从水泥路拐上一条土路,盘山而上,一排排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在大山肩上。 这就是三元莘龙安李氏古民居。李氏先人为何来到这个高山村?这些古宅里藏着多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