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三明日报>  龙安:闽中古村的客家密码

龙安:闽中古村的客家密码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36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B1版(新闻·周末)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挂接】

【全文】

王长达 罗鸣灶 杨开长 王伟来 文/图

秋日午后,驱车过三元莘,沿薯沙溪进山,山路蜿蜒,从水泥路拐上一条土路,盘山而上,一排排古民居鳞次栉比错落在大山肩上。

这就是三元莘龙安李氏古民居。李氏先人为何来到这个高山村?这些古宅里藏着多少历史密码?我们带着疑问,走进了这个700多年的古村。

一个以龙为名的山村

龙安,海拔700至800米,属龙泉村管辖。《三明市地名录》称“此地山藤多,似龙故名”。但一个山村以龙为名,应当另有深意。

一条石板路通向山上的古村,路边古木参天。拐个弯,穿过“紫气东来”的门楼,就来到瑞光堂。古宅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平面布局呈南北椭圆形,由前门楼、二门楼、前厅、边厢、正堂、左右二排护厝及围墙等部分组成,为一进多排附厝合院式民居,建筑面积2915平方米,院与院有小门相通。

瑞光堂挂着“骑尉第”“儒林第”的匾额。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穿斗式木构,悬山顶。地面铺着方砖,天井铺设石条,石构花台、陶鱼缸分列天井两边,透出往日的气派。古厝内雕梁画栋,砖石泥塑色彩斑斓,厅壁书画点缀,立柱牌匾题联文彩焕然。

瑞光堂顺着山势构筑,共分三个台面,整栋房子小径曲廊相连成一体,有石台阶下到最底层,这里住的是下人、长工,他们早出晚归,不会影响活动在正房的主人。

瑞光堂不仅是精巧的民居,更是一个守卫森严的堡垒。面坡的土墙上布有射击孔。村民李大钦说,解放初,土匪“铜菩萨”余大昆率众从西际进犯龙安,村民居高临下射击,打跑了土匪。

与汀州李氏血脉相连的家族

龙安村里古道勾联,石板路边古宅处处,黑瓦白墙,木构雕工精美,白墙、照壁或题字或绘画,就连路边的小杂货窗板上也有雕花图案。更精彩的是凝秀堂,这是目前三明市区发现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清代民居之一。这座单进合院式建筑同样依山而建,前后落差达十余米,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面积2200平方米,由门牌楼、空坪、门厅、边厢、天井、正堂及前厢房等部分组成,院内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渔、樵、耕、读画像造型优美。这里门额上也有“骑尉第”的牌匾。

村民李大淋,今年75岁,是李氏家族第50代传人。他说,《李氏祖谱》记载了李氏家族衍化历程:龙安李氏为入闽鼻祖唐初江王李元祥后裔,“尚昊公始迁皇历,其洪公迁双峰、小三公迁洋畲”,“元祥公计廿四代,是皆远祖也”,“始祖李顺四,富七公之子。元时由(永安)洋畲徙居龙安,筑庐于庄坑而居”。

据《三明姓氏考略》,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封其二十弟李元祥为闽越江王,是陇西李氏入闽最早的一支;唐建中四年(783年)其曾孙李万康的孙子李尚昊从长安避难回福建,归隐剑州尤溪皇历村(今永安槐南乡皇历村),被三明李氏尊为开基始祖;后李其洪开基于永安贡川双峰上村,其孙李小廿三携六子迁居宁化石壁,后裔播迁到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四川等地,其中第四子李火德被尊崇为“入闽汀州始祖火德公”、台湾李氏始祖。

史料证明,龙安李氏与汀州李氏同根同源,同是客家人。

龙安村,最多时有999人,李氏后裔扩衍至三元区莘镇天孟塘、上环坑以及岩前镇等地,繁衍1000多人。据《李氏家谱》记载,凝秀堂“始建于清乾隆中期,为元堡公和增鳌公父子所建,增鳌公之孙盛行公在一次征剿土匪战斗中战死,当地官吏为表彰其功绩,封其祖房‘凝秀堂’为‘龙安骑尉第’,以志纪念。”按清代官制,儒林郎、骑尉为文武官散阶,儒林郎是从六品,骑尉是正六品,相当于“百夫长”,与“门千总”“营千总”同级。地方军官的职位可世袭,通常由部落首长担任,骑尉相当于营长。据说,“瑞光堂”比“凝秀堂”迟建60年,两家的主人是兄弟,莫非一个官职由两家共同承袭?

龙安村山下是龙泉村,住的是陈姓家族,据说先祖是当时李唐王室的护卫,陈家随同李家迁徙,定居于山下。

“小小永安县,大大龙安府,县官不来拜,抓来打屁股。”至今龙安村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可见龙安村在古代的地位。

李大淋曾听祖辈们说,当年先人经商发家,修建房屋时,所用的青石板都用人工从村尾的半山腰抬上来,每天光工钱就需要一斗光洋。

耕读传家七百年

返身出院门,凝秀堂门楼前的那棵老桂花树花香四溢。“先祖开基建的祖祠‘崇德祠’就在那。”龙泉村村主任李大荣指着山麓对面的一个平台说。

李大荣说,先祖迁居龙安时,曾在村边水田养鸭子,没想到每天鸭子都到水田旁的荒地下蛋,先祖据此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在此修了祖祠。

民房后面的小路直通祖祠。崇德祠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重修,1991年被市政府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再次重修,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为木结构。

祠前有半月池,前坪两边分立石旗杆。祠里屋梁挂着“恪承朱训”“群英蔚起”“柱史延祥”等清代牌匾,无声地向人们叙说着当年龙安李氏的辉煌。祠边一块清咸丰五年时立的禁伐碑,要求人们保护祠后山林。木柱上还有永安李氏农历八月十五纪念贡川双峰开基始祖李其洪的通知。

崇德祠在村庄之上,高于所有房子,前面山峦起伏,气象万千。“那是文笔峰。”李大荣指点着……

山坡上梯田一片金黄,山麓遍布着桔林、竹林,山后是茂密的原始次森林。700多年来,龙安李氏避居在这片世外桃源,耕读传家,一度是一方望族。瑞光堂、凝秀堂至今保存着清嘉庆、道光年间永安、沙县官员颁给太学生李树谟的牌匾;村中的老私塾已残破不堪,院前一条遛马道依然清晰,这两层木楼当年可是书声朗朗,墙上的“柳汁染衣”“商山四皓”等壁画寄托着李氏对子弟的期许。“早些年,龙安还有中学呢。”

“保护好这座客家古村”

岁月沧桑,如今老屋内,只剩下老者,年轻一代如李大荣已经搬出去住了,或者外出打工。老屋漏水、房梁倾斜,一些窗棂、牌匾被偷走了,壁画雕饰已斑驳陆离……“我们想筹资修缮古村,希望能加以保护,开发旅游。”李大荣说。

今年3月,省博物馆考古所副所长、研究员楼建龙等专家到龙安实地考察后,认为龙安古民居保存较好,面积较大,设计复杂,很有保存价值,基本具备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站在崇德祠前坪,远眺暮霭中的李氏古民居,老屋层层叠叠,如同一幅唯美灵动的国画。但愿这幅画能永久地定格在这里,成为闽中的客家传奇。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