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迁徙地客家文化及其本土化趋势:赣西北万载民间佛、道度亡醮仪
-
作者:杨永俊
期号:第10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度亡醮仪式 客家 文化融合
-
描述:醮法事的趋同,表现了迁徙地客家与本土民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融合。
-
弘扬本土文化 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作者:唐亚玲
期号:第7期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土文化 文化底蕴 惠州 地域特色 历史悠久 生产生活 广东省 客家文化 闽南文化
-
描述:位于广东省的惠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生产生活,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东江地域特色的汉文化遗产,以本土文化、客家文化为主干,兼具广府文化、闽南文化、中原文化特征。
-
客家地区交响乐本土化研究
-
作者:叶碧青
期号:第2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交响乐 客家音乐 本土化
-
描述:目前,以客家音乐文化为背景而创作的交响乐有三部:交响音诗《土楼回响》、交响合唱《山歌交响.客家新韵》、交响组曲《客娘颂》,文章以这三部作品为例,对客家地区交响乐本土化从创作体裁的多样性、音乐元素的新颖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
广东汉剧早期外江乐班本土化历程
-
作者:李英 张贵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皮黄声腔 粤东 外江戏班
-
描述:今天的广东汉剧与京剧同源异派,曾是粤东地区盛开的一朵鲜艳奇葩。为潮剧、正字戏、西秦戏等粤东各民间小戏的进一步完善与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外江乐班是本戏种早期形态赖以生存的土壤,而粤东四大戏班为外江戏的生发、传播与演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外江班"与"本地班"的交流探寻其本土化历程。
-
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
-
作者:荣仕星 徐杰舜
来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
-
越歌 岭南本土歌乐文化论
-
作者:冯明祥
来源: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越歌 岭南本土歌乐文化论
-
当下台湾的三类本土文学创作
-
作者:古远清
期号:第1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语文学 客家文学 原住民文学
-
描述:新帜。至于原住民文学,已由过去被汉族作家所书写到发展为原住民自己"书写的主体"。这种转变解构了汉人中心论及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文学史叙述。
-
台湾电影甩不开的“地域视界”:不一样的台湾导演,一样的本土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9期
来源:up向日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立,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样 “人为的历史断层”。 于是“主体性”和“本土化”的诉求在台湾自然出现,“历史断层”加上族群间的不断融合,有“本土性”的诉求正常得很。龙应台在《大江大海1949
-
客家“根认同”探析
-
作者:李尚宁
期号:第10期
来源: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寻根 客家 根认同 地域文化 宗族制度
-
描述:客家人对根的认同是汉民系中具有最鲜明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客家人透过对祖先的崇拜、心系中原、看重宗亲情义、讲究姓氏辈份排序、执着地对中华文化的传承等,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豪感。籍此探究,加以认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
试析客家宗族认同心理
-
作者:周美娇 曹丽华 闫玲玲 李刚
期号:第S1期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宗族 宗族制度 认同心理
-
描述: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大多数学者对客家的宗族问题及其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对客家族群的认同心理只稍谈及,没有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论述,本文即从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色入手,结合客家的家谱,家训,族规,从婚姻制度,风俗习惯,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宗族认同心理,进而剖析这一认同心理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