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06)
报纸(346)
学位论文(319)
视频(58)
图书(50)
会议论文(27)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06)
报纸 (346)
学位论文 (319)
视频 (58)
图书 (50)
会议论文 (27)
按年份分组
2014(607)
2013(95)
2011(115)
2010(95)
2009(40)
2007(42)
2006(27)
2005(13)
2004(16)
200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396)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8)
嘉应学院学报(25)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
龙岩师专学报(3)
东南文化(2)
野草(1)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1)
史学月刊(1)
行走在现代田野上的客家传统仪式:以赣南寻乌县汶口村的扮故事
作者:郑紫苑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扮故事  仪式展演  变迁  客家  民间信仰 
描述: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策略,另一方面在深层仍然揭示了民间信仰在赣南客家民间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政企共建企业廉洁文化的制度安排
作者:曾小华 方文青 邱开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廉洁文化  制度安排  技术路径  文化建设 
描述:企业廉洁文化是廉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在阐明企业廉洁文化的内涵基础上,论述企业廉洁文化与廉洁制度的逻辑关联,提出政企共建企业廉洁文化制度安排的具体路径,实现廉洁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结合。
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作者:闫兴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科学发展观  区域一体化  闽粤赣边  客家区域 
描述:作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为界标。1978年到1992年止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初步发展阶段,学术界对其成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和探索;1992年后至今为我国区域旅游
民系理论的初步探索:客家学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作者:王东林  期号:第2期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族  民系  客家  吸收性  排他性  稳定性  变异性 
描述:基本理论问题。
论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公私观
作者:郑庆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社会  乡村治理  农民公私观  “善治” 
描述:至左右了乡村治理的绩效。毋庸置疑,在乡村治理制度变迁中研究农民公私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及历史学等学科视角,在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乡村治理、公私观与
《天朝田亩制度》“乡政”考
作者:王明前  期号:第2期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  乡政  公正原则 
描述:国领导集团权力斗争的影响。
永定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
作者:于佳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定下洋  侨乡  客家  社会变迁  认同 
描述: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也为祖籍地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下洋海外客家人与侨乡的互动,下洋侨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文化认同的转变,这种联系正在逐渐衰退。如何重构下洋侨乡与华侨
六约新村旧改落成 1500桌大盆宴贺新居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客家  城市化建设  龙岗区  变迁  风俗  融合  新村  建筑面积  共聚 
描述:六个小山村地缘相邻、风俗相同,随着岁月变迁而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横岗的六约。17日,这里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上万名社区居民和各方来宾围桌共聚1500桌的客家大盘宴,共同见证目前龙岗最大的居民统建新村六约新村落成。
社会变迁中的铜鼓客家山歌状况调查
作者:李广贞 钟璟  期号:第1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铜鼓县  山歌  客家  改革开放  新中国 
描述:在社会变迁中的演进历程。
勾勒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轨迹——读谢重光《闽台客家社
作者:兰俏梅 蓝七妹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谢重光  客家文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年9月  轨迹  变迁  传承  台湾  闽台文化  关系研究  文化关系  亲缘关系  成系统  全方位  特殊性  同质性  区域内  作为 
描述:家亲缘关系的独到见解,读后深感立论有据,论述严谨,资料翔实,得益良多。本书首先探讨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闽西(即宋元明清的汀州)社会与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及闽西客家在客家大本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书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