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144)
期刊(1972)
学位论文(888)
图书(352)
视频(174)
会议论文(61)
人物(5)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144)
期刊 (1972)
学位论文 (888)
图书 (352)
视频 (174)
会议论文 (61)
人物 (5)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4(2913)
2013(833)
2012(883)
2011(834)
2010(706)
2009(402)
2008(343)
2007(200)
2006(104)
2004(5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35)
梅州日报(1167)
南方都市报(234)
三明日报(210)
香港文汇报(161)
客家研究辑刊(112)
澳门日报(100)
客家(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臺灣戲專學刊(1)
冠豸:价值连城的“丹霞奇观”
作者:林英健  期号:第9期 来源:资源导刊(地质旅游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连城  价值  旅游景点  福建省  客家土楼  鼓浪屿  西南部 
描述:
台湾新世代作家甘耀明、童伟格乡土小说研究
作者:吴绍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代作家  乡土小说  甘耀明  童伟格  客家族群  家族史 
描述:間映像與時間意象、家族代的生命經歷、以及對反詞概念回環往復的處理。單調的地景與潮濕的氣候、空漫逝去的自然時間與因等待而留停的心理時間、祖父輩、父執輩、我輩中男性與女性與鄉土之間糾葛的情結、反詞中
作者:赵园  期号:第9期 来源:山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著的好意。在我看来,山民之于,与其说是倚托,不如说是对抗。山民是在与的对抗中延续
梅州看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客家人  山神  欣欣向荣  形象化  徐悲鸿  火车站  九歌  客家先民  水库 
描述:坐片刻,观飞瀑流云,听林壑松涛,透过竹林,可以看到石壁上有客家名人宋湘的题字:"灵镇山河"。这里的山国王骑着老虎,昂着头,并排前行,形象独特。我觉得这更近于真实。屈原《九歌》里的山神,经徐悲鸿先生的形象化,成为一个美丽的裸体少女,骑在虎背上,显得过于理想
文教与社会力:敬字亭与客家社会意象的建构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敬字亭  惜字崇文  文化符号  集体记忆  公众场域  社会建构 
描述:的建構。根據本文研究發現,敬字亭作爲一種集體記憶與文化符號,從傳統到當代似乎呈現以下之趨向:(一)「惜字崇文」的象徵意被保留,並轉介爲對知識教育的講求。(二)地方社會交織互構與自我超克的記憶落實爲社區
台湾客家人为何信仰山国王?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神州民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民间信仰  客家人  台湾地区  “根”  妈祖 
描述:连、乔、赵姓首领,因为救驾有功,被封为这三山之王。一说是,山国王,分别为红脸、黑脸、白脸。红脸者为铁匠,天天面对炉火,脸焉得不红?
閩南客家地區的道教儀式:朝醮個案
作者:林振源  期号:第158期 来源:民俗曲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閩南客家地區  道教儀式    臺灣北部正一派  道法二門 
描述:上,自2000年起在詔安及鄰近(與臺灣北部道教傳統源頭相關的饒平、南靖與平和等縣的閩、客混居地區進行實地調查。主要目的是想藉由儀式的比較,進一步討論臺灣北部道、法儀式傳統的源流與界,以及道教儀式傳
河坝个歌-利玉芳诗作之客家书写研究
作者:陈丽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玉芳  客家意识  本土认同  女性形象 
描述:尋根之旅的所見所思。2000年第本詩集《淡飲洛神花茶的滋味》出版,其客家認同明顯在地化,嘗試以客語歌謠書寫記憶中的童年、家鄉和風俗文化,充滿懷之情。2010年第四本詩集《夢會轉彎》出版,面對多元化
台湾客家运动之研究(1987-2000)
作者:曾金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运动  新的客家人  社会运动 
描述:以具改革性的客家團體為對象,擇以客家雜誌、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與寶島客家電台做個體分析。客家雜誌以文字勾勒族群圖像和探討客家議題,臺灣客協和客家電台則以實踐行動來展現客家意識。
、 客家運動
客家脚采茶戏的喜剧艺术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李梁淑  期号:第2期 来源:联大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脚采茶戏  民间小戏  卖茶郎故事  喜剧风格  喜剧艺术 
描述:,分別就人物形象塑造、情節的安排、語言的表現方面考察腳採茶戲之喜劇藝術,包含喜劇性的來源、喜劇創作的技巧、喜劇美感的呈現及喜劇風格的流變等層面,其,探討客家人喜劇創造的文化意,最後總結本論文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