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客家菜“土”风浓
-
作者:吴琼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酒蒸鸡、炒腐竹、炒梨菇、香煎鱼……本月,老颠泡猪腰推出了这些系列新菜。这些新菜都来自店主的老家,当地的食材再加上地道的客家做法,成为夏日的美味。“酒蒸鸡用的是我老家的米酒酒酿。”老颠说,炒腐竹最多人点。它和大多店里卖的腐竹不同,略带嚼劲儿,再加一点黄椒和青红椒一起炒,滋味特别好。
另外,香煎鱼也
-
采集天下土 共筑和谐墙 ——永定县采集全球客家圣土行动
-
作者:刘永良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一夯,风调雨顺;二夯,国泰民安;三夯,和谐盛世……”9月9日,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前,采自五大洲、99个客家聚集地的圣土,汇聚于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经过恭迎圣土、诵文祭土和筑墙仪式后,这些圣土紧紧融合在一起,筑起了一面“和谐墙”。
源于对土地朴素的
-
他们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一往情深
-
作者:梁茂淦
期号:第3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土流失治理 长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 福建省 红军
-
描述:长汀,客家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根据地,红军的故乡。2013年4月,这里又增加了一顶意义非凡的“桂冠”:“福建省第一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众多桂冠来之不易。
-
论客家围龙屋建构的生态意义:以梅县丙村镇仁厚温公祠为例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县 丙村镇 仁厚温公祠 客家围龙屋 生态体系 宗族简史 宗祠结构
-
描述:本文主旨,在于通过广东省梅县丙村镇仁厚温公祠建构的实证,亦即通过围龙屋主人温氏宗族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分析此一围龙屋在特定背景下的功能及其在整个生态体系中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五部分,即生态体系、宗族简史、宗祠结构、祖先崇拜及讨论。文中作者尝试利用历史资料说明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人们
-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与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
-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1期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族 民俗 赣南 门榜 九狮拜象
-
描述:拜象。可以说,营前地区独特的两种民俗———"门榜"和"九狮拜象",并非单纯的"客家民俗",而是营前各宗族历经土客冲突与融合,面对变动的社区政治经济格局,对原有民俗的"发明"和"创造"。从本质上
-
井冈山斗争时期因土客籍矛盾而被错杀的红军将领
-
作者:肖小华
期号:第4期
来源:世纪桥·纪实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是什么?它对根据地建设又有什么不良影响呢? 一、土客籍矛盾的由来 湘赣边界的土籍居民,主要指唐朝以来因躲避战乱自北方等地迁入湘赣边界的移民,由于来得比较早,他们占据了平原和良田。而客籍居民则是指明
-
民间信仰与乡村都市化:以华南地区K村客家人的五土龙神信仰为
-
作者:刘军
期号:第4期
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土龙神 乡村都市化 安龙补土 民间信仰
-
描述:在华南地区,民间的五土龙神信仰对村落房屋建筑、村庄规划、道路建设等有诸多影响,但是在实施乡村都市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加强乡村的改造方面往往忽略了村民的信仰习俗问题,结果可能产生矛盾冲突。
-
客家土楼前 共筑和谐墙 ——永定县采集全球客家圣土行动侧记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把采集来的圣土,被倒在一个木盒子里。 □ 刘永良 文/图
“一夯,风调雨顺;二夯,国泰民安;三夯,和谐盛世……”9月9日,世界遗产福建土楼永定“振成楼”前。采集五大洲、99个客家聚居地的圣土汇聚于2011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暨福建土楼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经过恭迎圣土、诵文祭土和筑墙仪式后,
-
半月形的池塘、高耸的碉楼……这座近百年的客家围屋,诉说着厚
-
作者:艾丽何思旗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西埔新居。
保存完好的壁画。
在一个晴朗的春日,记者来到位于龙城街道爱联社区新西居民小组的西埔新居。穿梭于各座客家围屋中,一睹围屋的风采,体会着那纯真朴实的客家文化,感受着清新的空气里弥漫出的一种古老的气息……
西埔新居建于1928年,虽然迄今不足百年,但因其为大唐李氏
-
从围龙屋的神圣空间看其历史文化积淀——以粤东梅县丙村仁厚祠
-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梅县 丙村仁厚温公祠 世俗空间 围龙屋
-
描述:成时间,保守的估计在南宋宝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围龙屋的根在梅州,主要分布于梅州市各县,中心区在梅县、梅江区、兴宁市,向蕉岭县、平远县、五华县、大埔县及丰顺县辐射等,相关文化符号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