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地名中“岌”实为“鑼”之误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交通游览图·大埔县》地图,湖寮镇有一村名印为“矮岃背”
【勘误】
梅州客家地名中,有一个字读为rèn的,如大埔县的“竹子rèn”、“旧洞rèn”、“矮rèn岗”、“沙子rèn”、“rèn头岗”、“rèn头坪”等等;梅县等地的“赤rèn岗”、“教子rèn”、“瓦窑rè
-
把台湾建成“世界客家新都”
-
作者:兰文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导报讯 (驻台记者 兰文 文/图)2013全球客家恳亲大会19日在台湾盛大开幕,来自全球五大洲的600多名客家乡亲与会,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开幕时致辞称,台湾“政府”重视保存客家语言、文化,希望把台湾打造成全球客家文化中心,成为世界的“客家新都”。
马英九表示,只有保存语言才能保存文化,全球有7
-
古稀老人出书忙 新客家魏冬晖笔耕不辍 已作2000古体诗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魏冬晖老人正在创作。本报记者朱金赞摄
■ 本报记者朱如丹 徐焕棠
玻璃门窗上贴满大幅剪纸,柜子上放着带蒙古族韵味的陶瓷摆件……走进魏冬晖老人位于市区江景新苑的家,一股浓郁的东北风情扑面而来。然而,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这位7旬老人书房里收藏的丰富书籍和书房地上放着的几叠稿纸。魏老伯笑着告诉记者,
-
吉隆坡与沙巴州山打根客家方言词汇比较研究
-
作者:江玲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吉隆坡 沙巴州山打根 客家词汇 词汇比较
-
描述:古汉语词,然而,于此同时,两地客话也会出现不一样的保留方式,一些特征词与古汉语词的保留与否方面也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国内兄弟方言对两地客话的影响也不完全一致,其中吉隆坡客话受福建话影响较多,而山打根客话则受
-
梅州客家方言粤语词研究
-
作者:温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粤语词 借用方式 结构特征 语言态度
-
描述:的结构特征三个方面对梅州客家方言粤语词进行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br> 第四章在第二、三章的基础上对梅州客家方言粤语词进行计量分析,从借用领域、借用方式、借词的结构特征三个方面对《汉语方言词
-
客家文化的两个节点解析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编者按:客家民系是汉族颇具特色的一支民系。由于历史上中原发生战乱、灾荒,大量衣冠士族南迁,中原汉人几经辗转,聚集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长期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互相交融,同化了当地的土著,孕育出既有中原文化传承,又有独特语言、社会、文化特征的客家民系。地处闽江、赣江、汀江三江源头的三
-
客家门匾
-
作者:黄传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不管从哪个方向进入上犹县境,你都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家家户户门额上都绘有精巧别致的匾框,框内写着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这就是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上犹客家门匾”。匾额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的“眼睛”。一块制作精美的牌匾融汉语言、书
-
下市话融客家方言而衍生发展,独具梅州古城区域文化特色 双声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壳格嘀咕美改挤姑溪小”……这一连串基于客家方言说出的话语是什么意思?经过梅江区下市话代表性传承人杨伟煊的一番解释,记者才明白,原来这是下市话,讲的是“客都梅州好”的意思。为什么简单的5个字用下市话表述要10个字?下市话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它在历史上发挥过怎样的作用?随着他的介绍,我们走进了下市话的
-
弘扬客家文化,是客家、中国和世界之急需 ——许嘉璐先生访谈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许嘉璐
●本报记者曾秋玲
■人物简介
许嘉璐:江苏省淮安市人,1937年6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担任的主要社会团体职务有: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世界汉语教
-
赣南客家舞蹈中“单袖筒”的形态与文化传承研究
-
作者:胡蜀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舞蹈 单袖筒 形态 文化 传承
-
描述:。论文的写作建立在较为严格的田野工作基础之上,通过历史及具体动作形态考察,客观描述和分析赣南采茶舞蹈“三绝”之一的“单袖筒”独特的形态、特征、文化及与其相关的艺术文化关系,力求客观准确地研究“单袖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