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救大万世居
-
作者:曾海城 陈文才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有着220年历史的客家围屋大万世居。
●一些地方种起了瓜果。
●老房子的墙体严重失修。
●除了老祠堂修缮得较好,旁边的老房子都缺少有效修缮。
◎以前坍塌的房子就算了,现在好的房子要保护好,再塌下去世居就没了。
———曾在大万世居居住过的居民曾利华
◎现在深圳的文物破坏和
-
救救大万世居
-
作者:曾海城 陈文才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以前坍塌的房子就算了,现在好的房子要保护好,再塌下去世居就没了。
———曾在大万世居居住过的居民曾利华
◎现在深圳的文物破坏和古村落消失的速度太快了,跟“深圳速度”有一拼,让人很痛心也很无奈。
◎政府不应只做表面文章,要多听取民间的声音,把对文物的保育和对文化的传承工作落到实处。
——
-
惠阳筹建博物馆民俗古物抢先看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何伟光介绍征集举人牌匾的情况。
加工花生油的木榨重达1000公斤。
用来采摘果子的沙梨篓。
第一间收藏室摆放了各种器皿。
百年雕花木床。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罗孝宗 王品端
为筹建区博物馆,惠阳区向社会广泛征集客家民俗文物,目前已收集到280多件。昨日,《惠州
-
《走马官山》多角度描绘官山村独特的人文气质和新农村建设成就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今日,市作协举行新春团拜会暨《走马官山》等书籍首发式。去年夏季,市作家协会组织采风团到全国绿色小康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和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名村的博罗县官山村采风,作家们以各自不同的抒怀笔触,从不同侧面倾情歌颂这个奔跑在小康路上的美丽乡村。这个美丽乡村是正在建设中的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
-
房梁·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梁”是客家民居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上梁”,是客家建房最隆重的仪式。
家里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层楼砌好时,父亲把大大的红花缠在粗大的梁上,壮实的乡亲喊着号子,把梁高高地架了上去。立时鞭炮轰鸣,喜气盈门。
这是孩子们的开心时刻。男人们站在梁上,将点心糖果一把一把撒下来,全村的小伙伴
-
“纵有成就,全是客家乡亲成全”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吴伯雄题写的贺词
郑钢坚演出照。(郑丽萍摄)
本报记者李少凤
曾在国家大剧院和中国国际合唱节上亮相的大型客家山歌主题交响曲音乐会《交响山歌·客家新韵》,6月11日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唱响。这种将客家山歌交响化、实现大俗大雅交融的创意获得了专家与观众的双重赞誉。而提出这一创意的正是我市蕉岭乡贤、深圳
-
走进美丽的客家古村落
-
作者:缪德良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到梅州旅游,笔者觉得最值得旅游的是那些美丽的古村落。
在梅州,至今仍留存着许多古老的村落,据悉,经省级命名的古村落就有26个,其中国家级命名的2个,是梅县的茶山村和侨乡村。这些古村落,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走过了沧桑岁月,走过了几百年的风霜血火,至今仍保存完好,建筑及生活设施几乎无损。它们犹如一颗颗
-
客家学的奠基者罗香林
-
作者:夏和顺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罗香林 (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当今客家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而现代客家文化的研究肇始于罗香林(1906年—1978年)先生。
深圳学者杨宏海曾致力于客家文化的研究,他现在又是深圳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的领头人,他与记者谈起罗香林,兴致盎然。他说,罗香林是客
-
历史印记:酒城犹见客家之光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由梅州客家人温镛(温荣盛)及其后人传承至今超过四百年的泸州老窖池群及生产场面。
走出国窖广场的展厅,可以看见温家重修的"龙泉井"。
在国窖广场的墙上,反映温家百年风云的浮雕清晰可见。
至目前,泸州老窖池群是全国唯一被列入国家"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国宝"白酒生产企业。
至目前
-
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史文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天下客家同源,两岸手足情深。今天,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在客家人的重要发祥地——江西赣州隆重开幕。我谨代表中共赣州市委、市政府和927万赣南人民,向莅临盛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