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桥村的华丽转身
-
作者:石灵子
期号:第5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桥村 汤坑镇 党支部书记 丰顺县 华丽转身 客家民居 村风 资源优势 文化公园 梅州市委
-
描述:村里的落后面貌真的不为过。"说起石桥村过去贫穷落后的一面,石桥村党支部书记高兴约直言不讳。他说,过去,石桥村路不通,出行难,危房旧房多,村民住得很
-
乐做老区人民的“打工仔”:广东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梅州调研纪实
-
作者:柯绍华 邓杜廉
期号:第11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苏区 打工仔 陈开 振兴发展 调研 广东省 重要贡献 革命老区 传奇色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描述:史部门确认为原中央苏区。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革命老区,老区人民急切盼望加快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上任伊始的省老促会会长陈开枝,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促进落实中
-
客家源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局部质疑
-
作者:郭志超
期号:第4期
来源:闽台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客家源流 赣闽粤边区 最新进展 客家先民 客家方言 交界地区 北方移民 赣语 少数民族
-
描述:出,赣闽粤边区客家的源流与汉民三次南下大迁徙有关。这三次迁徙先后兴起于西晋末、唐末、北宋末,他认为:客家形成的主要来源
-
客家颂
-
作者:赖育芳
期号:第1期
来源:炎黄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古文化 中原
-
描述:我是客家人,老家在兴宁。若问咱祖先,河南淮河边。定居广东后,已有六百年。中原古文化,传承至今天。勤劳又智慧,双手建家园。家庭有分工,配合妙得很。
-
让客家古邑文化走进历史课堂
-
作者:董艳鑫
期号:第10期
来源:师道·教研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历史文化 客家 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 教学实践 学生 家乡
-
描述: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多次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辛亥革命》一课中, 讲辛亥革命领导人时, 我插入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对孙中山先生的祖籍设问,让学生知道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
客家地区的古山寨
-
作者:冯锡煌
期号:第2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顺县埔寨镇桐子坑古山寨,明末清初抗清志士谢志良在平远县差干镇筑建的五子(指)石兵寨,还有清咸丰九年(1859)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义子石镇吉在兴宁县建造的马鞭岭营寨等。
-
客家香荷包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吉祥物 孩子 女儿 大梁 习俗
-
描述:一线地把香荷包绣好,等着上大梁的时候,恭恭敬敬地把它存放在大梁正中的顶上方。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为的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平安!
-
清朝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著《使东述略》订正版本前言
-
作者:何维柱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如璋 驻日公使 前言 版本 订正 述略 清朝 晚清时期
-
描述:晚清时期,岭南出现了一位睿智干练、有胆有识的外交家,他既是中日两国正式邦交的开创者,也是晚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进人兴盛时期的开拓者。此人就是何如璋。
-
20世纪上半叶粤东地区陶瓷业产销状况初探
-
作者:丁德超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经济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粤东 陶瓷业
-
描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陶瓷业的兴盛不仅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活跃了附近的农村市场,而且促进了专业化市镇的形成,进而影响到近代粤东的社会变迁。
-
深圳本土文化在特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作者:刘丽川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深圳经济特区 文化建设 本土文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户籍人口 暂住人口 移民城市
-
描述:的人口南下,在刚刚开放的中国,曾一度掀起了“孔雀东南飞”的热潮。深圳成了一座年轻的、蓬勃发展的新兴移民城市,为中国城市之罕例。[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