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水磨豆腐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资料图片)
王春芝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冬天,和祖母一起做豆腐的情形。豆子,是祖母提前两天就发泡好的,已经胀得很大。我和祖母把支撑石磨的豆腐架子抬来,放在厅堂中央,放上石磨。在石磨下面,放一个大大的簸篮。在屋顶上垂下一条绳子,套住推动石磨的T型磨棍。祖母拿个高脚板凳,一只手把勺,往石磨眼里灌泡
-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节目展演在市黄金广场举行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芳实习生陈柯伶)橙香四溢,果压枝头,橙乡儿女载歌载舞,共享脐橙丰收喜悦。11月29日,精彩纷呈、极具特色的第四届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节目展演在市黄金广场举行,来自我市18个县(市、区)的客家民俗节目轮番登场。四海宾朋和赣州的父老乡亲相聚一起,共同感受多彩的客家文化和民俗风
-
龙南举办第五届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傅亮记者任继众)11月25日,龙南次中心城市发展论坛在龙南县城举办,国内多名知名专家在论坛上作了“城乡统筹发展,发挥龙南次中心城市作用”“赣南次中心城市——龙南的思考”“软实力与次中心城市”等主旨演讲。此次论坛是第五届中国·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本届文化旅游节以“永远热爱党永远
-
定南明远第围:客家围屋的奇葩
-
作者:李文娟 叶熠斌 郭华平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围屋,是一种聚族而居的民居。它集家、祠、堡于一体,住在围屋内的居民,都是某一个共同祖先的后裔。而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明远第围,则是集家、堡、祠、内院、门坪五者功能为一体的赣南客家围。历经风雨沧桑的定南明远第围,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独具特色的客家围屋奇葩,在赣南众多客家围屋中大放异
-
客家山村新风来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接1版) 龙南县在塑造农村新风貌工作中,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从组织机构、队伍建设、设施完善、活动组织等方面入手,突出“四新模式”,创建特色文化新村。充分挖掘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将客家古村落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设“古村新韵”型特色文化新村;发展建设创业文化,依
-
客家“路趣”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钟瑞华
笔者的老家在兴国的农村,昔日,有一路景,蛮有看头。
老屋临近大路,每逢圩日,早晚总能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清一色的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前边的嘻嘻哈哈,后边的叽叽喳喳。若偶有一小伙回望,立即有一少女(少妇)脸红,此少女(少妇)便成了被人取笑的对象。临近圩口,少了空旷,多了拥挤,两套人马很自然
-
客家炸春卷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原料:五花肉350克、鱼肉150克、鱿鱼适量、香菇10克、鸡蛋3只、盐6克、味精3克、薯粉2两、清水500克。
做法:将猪肉、鱼肉、鱿鱼、香菇分别剁切成小粒,再一同放在盆中加入调料、薯粉、鸡蛋液、清水拌至成胶,制成肉馅,中火烧热炒锅后,端离火位,用竹手帚在锅上薄薄地扫上一层油,将鸡蛋液倒入锅内
-
客家布鞋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春芝
去了一趟乡下,偶得一双布鞋。细细端详,爱不释手。
手工布鞋针脚细密,耐穿。因为是棉布制作,所以防汗防臭,绿色环保,脚底平整,舒适轻便。
手工布鞋现在估计已经很少了,但曾经带给我们温暖的记忆不会磨灭。在那个年代能穿上一双新布鞋,就是一种幸福。
不管是母亲们在灯下为儿女纳鞋底,还是姑娘
-
一部讲述赣南客家儿女命运的长篇小说面世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善若)近日,缪俊杰的一部讲述赣南客家儿女命运的60多万字长篇小说《烟雨东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以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一段令人感慨万千、刻骨铭心的历史。当今的读者会从小说中读出:历史应是如此。也许若干年后的读者会惊讶地发现:历史原来如此。
该书分为《天龙镇》《风雨桥》和《
-
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8月13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在赣州隆重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记者王雪梅摄
本报讯(江西日报记者刘勇、张武明记者陈济才、刘荣松)赣台交流迎盛会,根脉相连中华源。8月13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和第十一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在赣州隆重开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