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099)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22)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2)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099)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22)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2)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18)
2013(1274)
2011(1279)
2010(1108)
2009(694)
2007(354)
2002(48)
2000(55)
1997(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26)
梅州日报(1768)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71)
赣州晚报(144)
客家(113)
歌海(22)
创作评谭(18)
食品与生活(11)
2005台湾文学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
中国广告学刊(1)
客家服色中的蓝色情结
作者:肖承光 刘勇勤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蓝色  情结  精神 
描述:客家人对蓝色服饰的崇尚,源于客家族群长期漂泊、渴望宁静生活的心理需求及思恋故土的忧伤情结,同时,也是为适应异地环境、祈求子息繁荣的精神寄存。
浅议客家筝的艺术特色
作者:张婷 郑颖琼 梁山  期号:第16期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广东汉乐  客家筝 
描述: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是我国众多古筝流派中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以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风格深受大众的喜爱。本文简要介绍了客家筝的艺术特色。
山边客家味:紫苏鸭
作者:马俨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外食品工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紫苏鸭  烹饪  客家  广东风味 
描述:客家,既是客也是家。这一群被称为客家人的中原汉人,经过千辛万苦的族群迁徙定居在岭南山边,把家乡的味道融入岭南的风情,既有中原咸、辣的浓味,又有广东风味中鲜、甜的清爽。
闽西客家风俗
作者:李娜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风俗习惯  福建省 
描述:客家是中原汉族南徙,与中南、东南各地土著民族融合的一支民系。主要聚居在闽粤赣边区,广东中西部和东部、台湾、溪南、四川和东南亚等地也有不少客家人杂居其间。
客家学与法学研究遗忘的领域:客家民事习惯法
作者:赖丽华  期号:第11期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事习惯法  民事调解  司法裁判 
描述:证事实的方式,对查明案件事实更是颇具功效。在客家地区,合理引入客家民事习惯法作为正式国家法的补充,在民事调解和司法裁判中具有现实意义。
台湾地区客家运动的法制叙述:以“客家基本法”(草案)为例
作者:祝捷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语  台湾地区  “客家基本法” 
描述:救语言、族群平等和政治参与上的诉求,在法制层面都有所反映。2009年10月通过的客家基本法(草案),对客家运动的诉求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回应。
客家民间体育文化研究现状与分析
作者:焦峪平  期号:第19期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体育  研究  现状 
描述:客家是在历史迁移中形成的独特的汉族民系,粤东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民间体育植根于客家传统习俗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客家体育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关于客家体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对客家体育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为后期客家体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馬來西亞柔佛客家人的移殖及其族群認同探析
作者:安煥然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東南亞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馬來西亞  柔佛  客家  認同 
描述:客家族群意識的打造,有三十年代中期胡文虎推動的客屬公會成立運動。但就柔佛客家人社團組織來看,戰後成立的祖籍地緣性客籍會館在數量上竟比「客家公會」來得多,客家社群的分立,仍然明顯。 我們認爲,柔佛
当代客家流行音乐的族群再现与文化认同
作者:杨蕙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流行歌曲  族群再现  文化认同 
描述:到屬於自己的認同,在1990年代前後,客家歌曲的創作者陸續為客家歌曲創作,以多元的形式來詮釋客家歌曲,不僅為它注入新生命,其質與量的成果也是有目共賭,在流行樂界的金曲獎競賽中尤見到其來勢洶洶的輝煌紀
多族群杂居区壮族与客家的互动:以贺州大盘村为个案:壮族与客
作者:袁丽红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  客家  族群互动 
描述:语言以及风俗习惯,但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客家习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