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8)
学位论文(181)
期刊(128)
图书(17)
视频(16)
会议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8)
学位论文 (181)
期刊 (128)
图书 (17)
视频 (16)
会议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6)
2014(264)
2013(59)
2010(54)
2007(8)
2006(9)
2004(3)
2003(4)
1999(1)
199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0)
香港文汇报(28)
家庭教育与谘商学刊(2)
法制与社会(2)
科技创新导报(1)
台湾师大历史学报(1)
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
散文诗(1)
語文學報(1)
潮商(1)
太平天国妇女地位之研究
作者:陈幼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妇女地位  妇女政策 
描述:成員之因。再闡述拜上帝的創立與發展的經過,分析義中的婦女思想,論證在此思想基礎下的婦女政策沒有男女平等意識。最後說明起事初期太平軍中「女營」的編制由來與組織規模、女軍職責與地位。第二部分是太平天國
板橋客家節古禮迎親搶鏡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文化節 板橋市客家文化節十日舉行,台北縣客語老師黃文 貞(右)在現場導打竹板、唱歌謠,以都會客家藝 文成果,展現“城市客家村”新風貌。(中央社) 客家婚禮 板橋市客家文化節十日舉行,仿照
上犹客家匾额文化展览馆开馆 成我省首家民间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黄传章报道:近日,上犹县客家匾额文化展览馆开馆,这是江西首家民间客家匾额文化展览馆。 上犹县客家匾额文化展览馆位于该县大观园生态农庄,占地面积60余亩,距赣州主城区30余公里,赣粤高速、厦蓉高速穿境而过。据私人收藏家、该馆馆长陈文渊介绍,他们历时10年,征集了明、清、民国时期的各类木制古
台湾客家俗谚中的数词研究
作者:谢淑援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意涵  客家  俗谚语  数词 
描述:內容,最重要的媒介是「人」與「物」三、數詞的修辭構詞明確,實虛之間應用靈活四、數詞文化反映出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質五、數詞俗諺易學、易記的特徵,更適用於本土學。
国民小学客家语教材内容特性之分析研究:以康轩版为例
作者:许淑梅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容特性  教材  客家  康轩 
描述:客家主要鄉鎮國小開設客家語的總比例為86%,台灣客家主要鄉鎮國小開設客家語課的學校使用康軒版客家語科書的總比例為29%;康軒版客家語教材在桃園縣、南投縣使用率超過六成;苗栗縣及台中縣的市 佔率為零
媒体再现客家馆与阅听人解读之研究
作者:董季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体  再现  客家  形象  接收分析 
描述:有偏高的傾向,另應提昇觀眾素。至於「蚊子館」新聞部分,媒體呈現客家館變成「蚊子館」的原因有如下:(1)乏味的靜態展示;(2)典藏品數量與內容皆不足;(3)工程進度停滯、閒置且乏人照料;(4)地點偏僻
博罗:建设岭南文化名县发掘缚娄古国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打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目前博罗县已有11个镇建设了文化广场。这是湖镇镇文化广场一角。 博罗日前召开县委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并出台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探索建设文化强县的路子。会议提出,以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为目标,该县
消防警营内唱响客家山歌 汤明哲到梅江区消防一中队传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是一个消防兵,人民消防为人民,不怕苦来不怕累,刀山火海也敢拼……”昨日上午,梅江区消防大队一中队营房内传来悠扬的客家山歌,原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山歌大师汤明哲走进消防警营消防官兵学唱山歌,并向消防官兵赠送了一套山歌教材、影碟等资料。 据了解,梅江
华侨城幼儿园唱响客家山歌 汤明哲再收百名教师和幼儿为徒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大师好!”昨日上午,在梅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等的见证下,随着华侨城幼儿园的教师和小朋友双手作揖完成拜师仪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山歌大师汤明哲不遗余力传承山歌再结硕果——华侨城幼儿园山歌班正式开班,100多名幼儿教师、幼儿将跟着汤明哲传唱客家山歌
客家民居几百年不倒之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邓锐 在客都梅州,仍存在有许多距今一、二百年,最远的有六百年历史,错落有致、漂亮、古老的客家民居建筑,这些客家民居建筑几百年不倒。依现代人看来,在当时的人力因素、建筑材料和建筑水平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客家人却创造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奇迹,留下一个谜。 为了揭开这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