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9)
期刊(102)
学位论文(97)
图书(11)
会议论文(5)
视频(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9)
期刊 (102)
学位论文 (97)
图书 (11)
会议论文 (5)
视频 (2)
按年份分组
2014(163)
2013(31)
2011(42)
2009(26)
2007(18)
2006(10)
1981(1)
1980(1)
1979(2)
197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8)
侨报(12)
客家研究辑刊(6)
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
广东建筑装饰(1)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1)
台湾民主季刊(1)
家具与环境(1)
华中建筑(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1)
香港特别行政区导游图 2013版
作者:广东省地图院编制  来源: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香港特别行政区导游图 2013版
客家行政法规汇编
作者:行政院客家委员会  来源:客委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客家行政法规汇编
学校行政与客家母语的推动
作者:黄怡雯  期号:第436期 来源:师友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学校行政与客家母语的推动
行政区划变迁对客家文化发展的作用:以福建三明地区为例
作者:邹春生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行政区划  三明地区  族群结构 
描述:唐宋时期大量外来移民涌入福建三明地区,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族群结构,促进了经济开发,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三明地区在客家发展史起了重要作用,三明行政区的隶属关系频繁变动使得该地区的文化分区十分复杂,影响了三明地区的客家文化整合.
多元文化下台湾客语之保存与展现:以行政院客委会推广之客语生
作者:江惠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国家语言政策  客语  客语生活学校 
描述:的鄉土語言課,實屬不足,在此情況下對於客語教學、客家文化的認識或是傳播仍是有侷限性,故藉由2003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開始推行之客語生活學校計畫做為研究的標的,筆者利用文件分析與深入訪談的方式,探索客語
方言地理和历史行政地理的密切关系--以浙江方言分区为例
作者:游汝杰 周振鹤  期号:第2期 来源: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政地理  政区沿革  州府  嘉兴  移民史  二级政区  浙江地区  行政区划  方言地理  青田县 
描述:语言学界都承认这种关系有重
说邵武方言
作者:雷伯长  期号:第2期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语方言  闽语  三国时期  客家  吴人  不送气  武夷山  江西省  古人声  势力范围 
描述:三国时期的吴永安三年(260),邵武方始建置,初名昭武。换句话说,邵武的祖先跟闽北吴人的祖先来源不同,但从建置伊始就在吴人的势力范围之内。
利用行政區域重新分類臺灣地區為十一區以探索癌症死亡率之地理
作者:廖勇柏 羅珮云 徐書儀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山醫學雜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變異  直接年齡標準化死亡率  客家地區 
描述:統計顯著差異。相反地,新分類法中,可看到客家地區的死亡率相對較低。其中客家地區男性胰臟癌每十萬人年3.64人(95%信賴區間為3.30~3.98人),顯著低於台灣地區的4.06人;客家地區男、女性的肝癌死亡率分別為每十萬人年27.16人(95%信賴區間為26.20~28.12人)、9.39人(95%信賴區間為8.80~9.98人),分別顯著低於台灣地區的36.72及12.07人;肺癌死亡率男性每十萬人年25.83人(95%信賴區間為24.94~26.73人)及女性每十萬人年11.80人(95%信賴區間為11.14~12.47人),也顯著分別低於台灣地區的31.35及14.33人。結論:新分類法較能看出死亡率地理變異的差異性。
利用行政区域重新分类台湾地区为十一区以探索癌症死亡率之地理
作者:廖勇柏 罗佩云 徐书仪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山医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理变异  直接年龄标准化死亡率  客家地区 
描述:統計顯著差異。相反地,新分類法中,可看到客家地區的死亡率相對較低。其中客家地區男性胰臟癌每十萬人年3.64人(95%信賴區間為3.30~3.98人),顯著低於台灣地區的4.06人;客家地區男、女性的肝癌死亡率分別
客家蓝衫在跨媒材输出之加值应用研究
作者:黄嘉译 朱盈洁 廖建彰  期号:第2010期 来源:资讯传播学报-跨媒体资讯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蓝衫  蓝染  转写印刷科技  创意加值应用 
描述:及大型導光板等複合媒材上。並且在此數位時代思潮下,建置互動多媒體網站,將藍衫文化、藍染工藝及藍染之創意加值產品加以呈現,結合實體與虛擬的文化空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