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92)
期刊(85)
学位论文(67)
视频(3)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92)
期刊 (85)
学位论文 (67)
视频 (3)
图书 (2)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48)
2013(54)
2012(42)
2011(51)
2010(49)
2009(24)
2008(21)
2006(12)
2004(9)
按来源分组
香港文汇报(62)
梅州日报(51)
东江时报(18)
中国保健营养(3)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方言(2)
东南亚研究(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福建轻纺(1)
宜春学院学报(1)
网油蚝豉 《东江时报》“客家制造”共同征集客家私房菜应征菜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菜式编号:023 应 征 者:黄红妹 住 址: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 材 料:水发蚝豉8两,网油6两,叉烧3两,马蹄肉2两,浸发冬菇、葱白适量,盐少许,蚝油2汤匙,酱油2汤匙、白糖1汤匙
雪花丸 《东江时报》 “客家制造”共同征集客家私房菜应征菜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菜式编号:037应征者:李宏斌住址:惠城区 材料:光猪瘦肉8两、肥肉1两、鱼肉3两、浸发虾米1两、葱白、淀粉、糯米、盐、味精、白糖、胡椒、熟猪油适量、蛋清2只。 制作流程: 1、将糯米洗净,用沸水浸泡20分钟,捞起凉干,肥肉切成粒,用白糖拌匀腌20分钟,虾米、葱白切成细粒。 2、将瘦肉,
应征菜式选登:乡村大块肉 《东江时报》“客家制造”共同征集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菜式编号:017 应征者:李斌 住址:惠城区水口 材料:五花肉1.5斤,芋荷4两、鸡蛋2只,生粉1汤匙,面粉2汤匙 料酒2汤匙,老抽1汤匙,白糖2汤匙,葱姜适料,南乳水2汤匙,生抽2汤匙 制作流程: 1、将五花肉切成6×1.5㎝块状,放入钵内,老抽、蛋液、生粉拌均。 2、热锅下生油
客家國際論壇在京召開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創會會長李月亮出席北京平谷區「2007年客家經濟文化國際論壇」時,向來自全球客家鄉賢表示,平谷擁有完善的投資環境,當地超前的交通建設,豐富的水力、電力資源,優惠的投資政策,他期望不久的將來,他的會友及工業界好友能夠落戶該區。 李月亮還介紹「香港中小企業經貿促進會」的情況。他
酸菜焖白鳝 《东江时报》“客家制造”共同征集客家私房菜应征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菜式编号:028 应征者:黎红妹 住址:惠城区 材料:白鳝1条,烧肉3两,湿冬菇2朵,炸蒜子2两,潮州咸酸菜半斤,盐、味精、老抽、白糖、姜花、胡椒粉、麻油、湿粉适量,调和油2斤。 制法:1、将白鳝斩头,放进盆内倒入热水洗去粘液,然后由头至尾脊部每隔3厘米切一刀(不切断),抽出内脏,用水洗净
客家植物?
作者:周继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春回大地,万物生长,百花盛开。客家人总喜欢利用山区生长的一些树叶、花草、果实等,做出许多具有客家风味的食物来,如苎叶、白头翁、南瓜花、芋子等,这些米是客家人的保健食品,也是一种绿色食品。  &n bsp;苎叶是这些米中最常见的一种。在客家居住的山区生长着一种叫苎叶树的树木,青青的,绿绿的,树高
客家服饰文化研究
作者:刘运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系  二元性  服饰文化  根源性 
描述:夏季用苎麻纺织的白布,富家用白绸缎,款式与一般中原汉族衣饰并无多大区别,直至清末仍大体如此。近代平时一般人家衣服,男女无多大区别,上衣是“大襟衫”,右衽,女服只在襟边一二条绲边(讲究的用绣花
陈丕显故居:承载红色记忆的客家古宅
作者:张锋育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当年新四军的重要一员―陈丕显同志的家乡,瞻仰了他少年时的故居。 陈丕显(1916―1
香浓无华客家菜 原汁原味 粗料精作 口味咸肥香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酿豆腐 秘制清蒸鸡 焖鱼 白切肉 酿猪脚 属于东江流域的惠州市,是客家人云集的地方,也是客家菜“争相斗艳”的地方。客家,听起来古色古香的字眼,字里行间积聚着厚重的文化气息。惠州的客家酒楼非常多,喜欢吃客家菜的也不全是客家人。在惠州众多的客家菜馆里,记者就见过许多外地人也
“姐妹花”编客家山歌颂生活唱了40多年山歌的杨圣玉杨来珍最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姐姐杨圣玉在舞台上演唱客家山歌。 本报记者陈秀峰 摄 祖籍河源市龙川县的杨圣玉、杨来珍姐妹俩,从10多岁起就开始唱客家山歌,如今40多年过去了,退休后的姐妹俩重新加入到演唱客家山歌的行列中,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也为弘扬这一本土文化艺术发挥着余热。 妹妹杨来珍 自编自演山歌赞陈江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