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83)
学位论文(354)
报纸(222)
图书(50)
会议论文(38)
视频(7)
按栏目分组
期刊 (583)
学位论文 (354)
报纸 (222)
图书 (50)
会议论文 (38)
视频 (7)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798)
2013(67)
2012(60)
2011(78)
2009(61)
2008(43)
2006(15)
198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4)
客家研究辑刊(58)
香港文汇报(37)
澳门日报(27)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北京:华文出版社(1)
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1)
医学文选(1)
医师进修杂志(1)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
地方产业通路建构之网络治理探讨:公馆乡红枣产业为
作者:黄宏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产业  通路  网络治理  公馆乡  红枣  客家文化 
描述:門、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互動對紅棗產業通路角色功能;四、探討公館鄉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關係以及未來發展。本研究使用質化研究,將透過文獻資料回顧,瞭解以影響通路建構和網絡治理互動概念進行訪談。使用深度訪談對公部門、營利組織以及第三部門行動者進行訪談,瞭解紅棗產業通路建構過程中的互動狀況。在研究當中,也向地方文史工作者進行訪談,更能夠得知紅棗產業的發展概況,以及影響紅棗產業通路建構之因素。故此研究訪談人數15位,公部門2位、營利組織6位、非營利組織2位、棗農2位、地方文史工作者3位。最後整理三個部門之間互動層面,再與文獻理論對照,提出紅棗產業通路網絡建構研究發現與建議。研究發現,紅棗產業通路建構過程,受到大陸紅棗乾進口影響,使得紅棗產業轉型觀光果園市場,從主要乾果市場轉變成為鮮果市場,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或者中盤商不同,也建構不同的通路。然而通路建構過程之網絡,公部門、營利組織以及第三部門行動者互動,專業能力以及資源的分享,於鮮果通路銷售時建立運銷制度以及產品篩選,而在乾果部分對產品進行創新、研發,轉變成為商品,而公部門是以政策補助,第三部門成為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議平台,成為建構通路過程中的橋樑。最後,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的結合,在紅棗本身與客家飲食層面是很難搭配的,而是導入客家元素於整體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環境,或者在紅棗相關體驗活動,結合客家意象進入,更能夠使消費者瞭解紅棗產業與客家文化的關聯性。
关西饶平客家话调查研究-以郑屋、许屋为
作者:张孟涵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时  历时  移借  接触  语言  关西 
描述:人們口耳相傳的鄉音,但也因為近代各族群間互動頻繁,使得語音開始轉變,饒平客語開始滲入其他方言、次方言的語音現象,但因宗族語言的封閉性,使得各姓氏內變化速度與情況不一,關西的饒平客語呈現多樣化,故本文以關西兩大饒平姓氏:位於「內關西」的鄭屋與「外關西」的許屋,為研究對象,探討關西饒平客語的現狀與語言接觸下的變化。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對象與環境、研究方法以及相關研究參考文獻。第二章描述了關西鄭屋、許屋的聲、韻、調等音韻結構及同音字表。第三章將關西饒平客家話與中古音相比較,作歷時的縱向探討。第四章則詳細說明關西饒平客家話本身的特點以及姓氏之間的內部差異。第五章將關西饒平客家話與其他現有的饒平客家話語料如:中國饒洋、台灣卓蘭、新屋、竹北作一共時的橫向平面比較。第六章針對詞彙部分探討關西饒平客語在語言接觸的影響之下詞彙的變異情形。第七章為結論說明本研究成果與價值。經過研究發現,關西饒平客語各姓氏之間雖然有些微差異,但饒平客語的基本音韻現況大致相同,不過因經過兩三百年時間的消磨,語音遺失、轉變的現象在所難免,兩姓各自留下了一些饒平原鄉的語音特色,也或多或少借用了其他客家次方言如:四縣、海陸的語音。在聲母方面,饒平客語在曉組、影組具特色的v-聲母,有些字已慢慢消逝v-的讀音,而轉變為跟海陸一樣的?-聲母,如:「縣」已從vien24→?an24。在章組字也出現聲母從舌尖面音t?-演變成舌尖前音ts-的中間過渡現象,展現出t?i→t??→ts?的變化過程。在韻母上四等無介音的字也展現了原鄉饒平的特色,如:「鳥」tau24。在聲調方面,鄭屋陰入調為32,許屋則是2,而兩屋的變調規則,則是豐富多元各具特色。在詞彙上,由於受到語言接觸的影響,則分為「完全移借詞」、「部分移借詞」、「完全語音借用」、「部分語音借用」、「關西特殊詞」五部分來闡述。關西饒平客語的變化,除了受到對外溝通的影響,也因為在婚姻嫁娶時與其他方言或次方言族群結合的關係,使得對內交談也出現了兩種以上的語言,而後代子孫在第一語言習得時即是雙語環境,使用語言時將之融合運用也在所難免。關西饒平客家話的現狀,如同整個饒平客家話在台灣的縮影,各自保留了部分從原鄉帶來的原音,一方面也隨著環境和時代漸漸在轉變,關西各姓氏饒平客們自不同的地區移民而來,帶來了不同的鄉音,呈現饒平原鄉豐富的語音表現,並無所謂的唯一「標準音」,就如徐貴榮先生(2008)所說「台灣多元聲調才是饒平客話原貌」,關西饒平不同姓氏各自有不同的變調情形,也可與此作一對應。
越南华人迁移史与客家话的使用:以胡志明市为
作者:吴静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越南华人  越南客家人  语言竞争  母语教学 
描述:統一前後當地政府的華人教育政策、華人社區中的語言競爭對客家話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基於以上的論述,筆者將藉由文獻的蒐集、田野現場的觀察以及配合口述訪談等方式採錄相關的資料,來呈現華族在越南歷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客家人在越南族群中的獨特性,以及越南客家話在複雜的語言環境下所產生變化的情形。從本研究發現越南華族及客家族群的遷移,與中越兩國在近代歷史上幾次重要的戰役有關,而越南華族在越南歷史上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許多的貢獻。至於越南客家族群與當地少數民族,不管在北越或南越地區,往來十分頻繁,特別是與艾族(Dân Tộc Ngái)、儂族(Dân Tộc Nùng)的關係都非常密切。在語言方面,越南客家族群在僑居國多語言、多方言的語言環境下,借入不少漢語及非漢語方言族群的詞彙,即使是客家人群聚的大本營胡志明市,客家話依然受到廣府話結構性的滲透。此外,越南政府在統一前後的語言政策,使客家話的發展出現斷層現象,華人社區中激烈的語言競爭環境,也讓客家話的傳承出現了危機。
地方特色产业竞争力之研究-以新埔柿饼为
作者:邓闵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钻石理论  地方特色产业  新埔柿饼 
描述:、獨特性、文化性,創造新的觀光旅遊經濟,協助傳統產業的升級與轉型,讓生產活動更有效率,也提升產品的品質。新埔柿餅產業是地方特色產業成功轉型的典範之一,也代表了客家飲食文化與刻苦耐勞的一種體現,基於此,再將產業分析中的鑽石理論與其相結合,試圖以全方位的角度來重新檢視新埔柿餅產業之競爭力為何。本研究主要是採質化方法中之深度訪談法,針對地方特色產業中的新埔柿餅產業中,規模最大的四家業者為主。本研究結果發現,良好的自然環境與柿餅節的舉辦是新埔柿餅產業成功之關鍵;而業者與政府單位、農會之間關係不夠緊密;業者無提升知識力之意圖,導致無法提升新埔柿餅產業之競爭力。
构件的年代意义:以粤东南地区客家民居为
作者:陈亮  来源: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构件  年代  客家民居 
描述:客家文化内涵。通过对部分年代已知的客家民居构件的形式特征进行辨识归类,并以此为基础追溯大量
客语能力认证政策对话之研究:利害关系人观点
作者:黄幸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策对话  利害关系人  Burton政策行销模式  焦点团体 
描述:;焦點團體則舉行兩場,其中A場以客語教師為主軸,B場則為通過客語能力認之考生。研究發現包括:(1)客語能力認政策參與者之認知:政策配套措施以國家考試增用客語人才比例最高,且缺乏客語使用環境、沒有
客家話程度副詞的語法結構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話  程度副詞  詞彙  語法      兜仔      有兜仔 
描述:+V+(了/、)+數量成分、HF+性質形容詞、HF+縣態形容詞、HF+N等,除田野調查外,並結合運用行政院客委會2008年所出版的《九十七年客語能力認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語料選粹海陸版》,以典型的六個客家程度副詞爲代表,說明客家話程度副詞的語法結構。
台灣客家方言詞彙闗係與語言活力
作者:錦全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台灣客家方言  詞彙相似度  方言類聚  語言活力 
描述:本文以客家話語言能力認基本初級詞彙2,438條詞目在台灣四縣、海陸、饒平、大埔、詔安等客家方言以及閩南語和國語所對應的詞語,計算方言之間的詞彙四類相似度。第一類利用全部資料,第二類排除專有名詞詞目,第三類不計算通用漢語詞語,第四類不計算專名和通用漢語。本文還從計算的結果討論語言的活力。
民俗旅游研究: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开发为
作者:朱小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俗  客家  旅游规划 
描述:的各个年龄段的普通旅游者,又可满足专业人文学者的考察需要。适逢当今人文学界“向下看”的学潮引发的对民间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所带来的良好机遇,民俗旅游事业蓬勃开展,中国各民族的民俗研究和相关旅游研究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中国汉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族群的民俗研究在赣南师院客家研究院多年的积累下是硕果累累,凭此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使本文获取立文之本。论文既有理论研究又包含实践为方向的调查与规划构想,以理论为指导对客家民俗以旅游学为角度进行归类,总结特色,而后对其旅游规划作出初步的构想。论文第一章分为民俗、文化和民俗旅游方面的理论综述;第二章汇总客家地区富有代表性的各类民俗旅游资源;第三章对客家民俗旅游作出初步的规划构想。
客家文化意象的想像与建构:以胜兴国际桐花村为
作者:林锡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文化意象  胜兴  桐花祭 
描述:花退燒或者有新的文化勢力興起之際,客家文化是否也會隨之凋零?本研究由桐花祭出發,企圖透過釐清現代客家文化的想像與建構過程,探索現代客家文化的發展方向與爭論:究竟文化商品化策略是否可行,抑或有其他策略?在此問題脈絡下,本研究以苗栗勝興「國際桐花村」的客家文化意象的創造與轉化過程,提供一個社會學式的田野觀察與分析。之所以選擇此一地區,係有鑑於勝興經常成為全國「客家桐花祭」之主祭場,在客家文化現代化過程中具有指標性地位。而以勝興作為分析全球化衝擊下的客家文化自我重整的場域,無論在理論層次或政策面均有重大意義,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於:勝興原本只是台鐵舊山線上的一個小站,但後來卻演化成為國際桐花村,古老懷舊的鐵道山城意象,如何與「國際桐花村」的現代意象銜接?事實上,透過勝興由懷舊鐵道逐步演變為客家文化地標的過渡,可發現其中充滿媒體、政府、當地業者與社造團體之間的利益折衝,也呈現出族群認同與商業力量間的緊張與拉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