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29)
期刊(268)
学位论文(23)
图书(9)
会议论文(6)
视频(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829)
期刊 (268)
学位论文 (23)
图书 (9)
会议论文 (6)
视频 (3)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370)
2013(148)
2012(167)
2011(136)
2010(98)
2009(71)
2008(67)
2007(39)
2003(3)
按来源分组
东江时报(48)
其它(31)
客家研究辑刊(15)
闽南风(3)
福建史志(2)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1)
安全与健康(1)
广州:广州出版社(1)
大江周刊(生活)(1)
深圳青年(星期8)(1)
文化交流与人口迁徙互动:从江州“义门”陈氏大分家说开去
作者:许怀林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口迁徙  文化交流  分家  陈氏  江州  客家人  中原人口  人口流动 
描述:客家,这个因迁徙而得名的人群,在其源头是特指一个小地域的居民,随着研究与宣传的推进,演化至今,已经是相当宽泛了。中原人口的南迁与客家的迁徙揉合,客家人的迁徙又与一般的人口流动不分,于是,不仅闽粤赣交接地区的人口全都包含在客家之内,
大埔茶阳传统丧葬习俗调查
作者:谢立言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丧葬习俗  传统  祖父母    逝世 
描述:当父母或祖父母弥留之际,要把他(她)移于厅堂,男左、女右,地板用竹笪垫底,上面挂纱帐,垫好枕头,向内,脚向外。古礼逝世者男在厅堂,称曰正寝。女在卧室,称内寝。父母称高堂,父母将逝前皆移于厅堂,以待其终,不分男女。但报孝书时(讣音)则写正寝和内寝。[第一段]
闽客方言与“脖子与下巴之间的部位”意义有关的本字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方言  本字  部位  客家话  关系词  闽语  汉语  简称  同源 
描述:一、问题闽语与客家话是地理上相毗邻的两个方言,两者有一部分特有的关系词,可以找到早期汉语的源头,但不见于其他方言(参看严修鸿2001)。本文将讨论的“下巴以下脖子前面(以下简称‘脖子前’)”这个意义的说法,在闽客方言显然是同源的:[第一段]
赣闽粤交接区的人口与社会变迁:以明清时期为主的观察
作者:许怀林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口状况  社会变迁  明清时期  社会发展  社会关注  封建统治  社会矛盾 
描述:产穷困、避役逃民谋生的空地,或寇盗劫掠者藏身之所。朝廷坐北朝南,以江西南端的虔州(南宋时改名赣州)为战略要地,作为控扼东南沿边地带的重镇,派遣精明强干的大臣前往驻守,故此,唐朝人说“虔居江,地扼
客家话形成于汀江、韩江流域
作者:张佑周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韩江流域  语言学理论  地域方言  社会发展进程  北京人  广州人  相对独立 
描述:”;北京人说“再等一下”,客家人说“等一下掭”;北京话说“一棵树”,广州话说“一坡树”,厦门话说“一丛树”,而客家话则说“一树”。诸如此类因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做“地域方言”,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一般就是指这种地域方言。[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