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梁·客家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梁”是客家民居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上梁”,是客家建房最隆重的仪式。
家里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层楼砌好时,父亲把大大的红花缠在粗大的梁上,壮实的乡亲喊着号子,把梁高高地架了上去。立时鞭炮轰鸣,喜气盈门。
这是孩子们的开心时刻。男人们站在梁上,将点心糖果一把一把撒下来,全村的小伙伴
-
“要把客家妇女打动我的地方写出来”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专访】
人物简介
李琦,女,1956年出生于哈尔滨。著名诗人,当代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萧红文学院院长。著有诗集《帆·桅杆》、《最初的天空》、《莫愁》、《天籁》、《守在你梦的边缘》;散文集《从前的布拉吉》、《云想衣裳》等。曾获东北文学奖、中国女性文学奖、艾青诗歌奖、鲁迅文学奖等文学
-
“客家衫”少人穿缝制“后继无人”
-
作者:董哲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身着传统客家衫的罗才娣。
客家衫“所用的纽扣。
李光晨一针一线缝织着“客家衫”。
樟木头客家服饰制作一度被列为“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或将面临缺失传承人的尴尬境遇,曾几何时,樟木头的纯客家人可能依稀地记得“穿起漂亮衫,欢乐过大年”的童年,如今已无人在日常生活中穿这些客家服饰了,
-
到良井来一趟客家文化之旅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霞角村古老的客家围屋内,如今杂草丛生。
闲暇时到一个幽静的地方走走,是不少都市人的梦想。离市区只有20余公里的惠阳区良井镇,就是一个寻幽探古的好去处。400余年历史的甘泉古寺,与参天古树相依为伴,清幽静谧;霞角村5大清代围屋,处处透露着独特的客家风情;还有闻名的草鹅及“三黄一胡鸡”,刺激着
-
广州白云区:太和第一小学打“客家文化”牌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采风】
课外辅导员给学生讲解客家美食的制作和品尝。
学习刺绣。
这哪里是一所小学?这明明是一座客家风情园!走进白云区太和第一小学的校门,你会欣赏到绣在竹簸箕上的花朵,听到余韵悠长的客家山歌。如果来得巧、碰上“客家美食课”开课,还能大饱口福,吃到原汁原味的客家菜!白云区太和一小有一半以上的在校
-
历史印记:酒城犹见客家之光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由梅州客家人温镛(温荣盛)及其后人传承至今超过四百年的泸州老窖池群及生产场面。
走出国窖广场的展厅,可以看见温家重修的"龙泉井"。
在国窖广场的墙上,反映温家百年风云的浮雕清晰可见。
至目前,泸州老窖池群是全国唯一被列入国家"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国宝"白酒生产企业。
至目前
-
建客家文化名城塑最美陶艺新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大东镇坪山农耕文化名村建设正加快推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文化经济优势
【基层走访】
全年空气质量为优的天然大氧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悠扬飘逸的中州古韵……世外桃源般的自然
-
梅州雁洋镇桥溪村:再现客家建筑古韵
-
作者:范琛 袁丁 柯鸿海 翁尚华 许国义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东北部雁洋镇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广东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村庄四面环山,不少客家古建筑坐落其中,极少有游人打扰
-
海上客家海耕“最美火山岛”
-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涠洲岛全景。
涠洲天主堂。
冼叔谈起他拍的珊瑚照片,非常自豪。
火山地质公园。
冼叔拍的涠洲岛独有的七彩珊瑚。
长云酒店的船型设计非常独特。
本报记者在火山地质公园合照。
7000年前,断续喷发了百万年之久的海底火山终于安静了下来,打磨涠洲岛的慢工细活交由海
-
粗布蓝黑衫与裤务实简朴客家衣
-
作者:郑子龙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古时,客家妇女穿的“蓝衫”所用的蓝布,据说是用草木染成的,可以防虫和预防皮肤病,被称为“蓝百永”或“蓝包永”,按字索义,是象征永永久久、百穿不厌的意思。
“现在旗袍最多,有近一半的量,客家传统服饰只占十分之一,只有四五个客人。”李光晨做一件旗袍的手工费可达400元-600元,但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