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67)
期刊(181)
视频(61)
学位论文(24)
图书(13)
会议论文(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67)
期刊 (181)
视频 (61)
学位论文 (24)
图书 (13)
会议论文 (1)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282)
2013(179)
2012(243)
2011(206)
2010(195)
2009(105)
2008(119)
2007(29)
2006(20)
2005(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95)
闽西日报(198)
赣南日报(67)
惠州日报(53)
三明日报(39)
东江时报(3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
今日科苑(1)
椰城(1)
牡丹江大学学报(1)
山歌里的客家情怀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艳芳 不似中原的粗犷雄壮或严肃庄重,也不似吴越的缠绵哀婉或多愁善感,这是一支开朗乐观、明朗如泉的文化支流,一如这里的人们——可爱、可亲又可敬。他们聪明伶俐、勤劳勇敢而又平易近人。在那远久的历史上,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那么的艰辛坎坷,然而也正是这一方山水的长期塑造,使他们天性里有了与之相协调的因素
客家山歌 群艺奇葩
作者:陈济谋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永定客家山歌,闻名遐迩,是客家文化精神孕育的一朵奇葩。历经千年岁月,如今愈发光彩。 去年初冬,我再访永定。当地朋友告诉我:山歌大王李天生演唱的永定客家山歌收入“飞天U盘”,搭乘“神七”遨游太空,真成“天籁之音”了,建议我到“山歌之乡”湖坑镇去 感受山歌的精彩,去聆听那位山歌老人的心灵倾诉……这与
没有围墙的客家民俗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牌匾。 记者何敏 摄 宁都桥梆灯记者何敏 摄 □廖海峰杨伟辉特约记者许万里 【这里,是早期客家摇篮,中原汉族先民从遥远的故园携文明成果与文化习俗在这里繁衍生息,强大的文化传承性、包容性,使得客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这里,宛如一个没有围墙的客家民俗文
无可比拟的文化地位、尽心尽责的文化自觉使梅州在众多客家地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凭借着无可比拟的文化地位、尽心尽责的文化自觉,梅州在众多客家地区脱颖而出,成功获批为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梅州是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世界客都”梅州设立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可预见的传承发展前景,更是众望所归!  文化地位无可比拟 梅州是“客家人
博罗:建设岭南文化名县发掘缚娄古国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打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目前博罗县已有11个镇建设了文化广场。这是湖镇镇文化广场一角。 博罗日前召开县委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并出台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探索建设文化强县的路子。会议提出,以建设岭南文化名县为目标,该县
新客家在惠州过年形式不同心情一样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来自重庆的刘芳新年搬进新家,高兴地添置了不少年货。本报记者侯县军 摄 编者按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更能体现出来。虎年到,许多外来工、来惠工作白领老外等新客家,选择与惠州的老客家一起,在这里过大年。其实
石城古邑:千年古道上的“客家摇篮”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东门门楼全景。 温礼明 摄 市民在修缮后的古城墙上休闲娱乐。(资料图片) 有着150余年历史的桂花屋。如今,修葺一新的桂花屋与周边的客家民居风格新建筑相互映衬,和谐共存。(资料图片) 修复一新的旭华门门楼一角。(资料图片) 晨光中的宝福院塔。 温礼明 摄 ○赖於艳 刘敏
邓炳昌:十年坚守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结束在海南上山下乡生活的老三届知青邓炳昌开始闯荡深圳,至今已整整过了30年。 对于去年刚刚退休的邓炳昌而言,深圳,是一个比故乡广东揭西还要熟悉的地方,在这里的30年间,他当过特区的筑路工人,在横岗开过书店,做过代课老师,90年代,商品经济大
彭美珍:从丰顺走出来的客家妹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10年2月27日,彭美珍(前排左三)在深圳的全家福,这个大家庭里现在已有8名成员在深从教。本报记者 余海波 摄 1980年在老家的母亲61岁生日时家人合影。三排右一为彭美珍。 1983年7月梅县师范毕业时留影。 1985年冬彭美珍和汪汉民在深圳注册结婚时照片。 1991年7月到星海音乐学
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梅州,丰富了“世界客都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天,是一个值得梅州人民骄傲和铭记的日子:国家文化部为梅州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梅州成为继闽南、徽州、热贡、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上的一件喜事,也是我市在打造文化强市进程中的里程碑。“世界客都”梅州作为全世界客家人精神家园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