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世博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3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出江苏水乡文化特色,荟萃大江南南北民族、民俗、民间艺术精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果,通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苏州缂丝、雕版印刷、四大剪纸,以及评弹、木偶、江南丝竹、水乡服饰等戏剧、音乐、舞蹈、曲艺、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的舞台表演、广场表演、行进式表演和活态展示,将传统的浪漫与现代的时尚完美结合,营造精致典雅、诗情画意的艺术生活空间,渲染江南水乡的秀丽婉约与清新柔美、苏北大地的钟毓灵秀与豪迈大气,演绎江苏的灵感与智慧,彰显江苏“创新、进取、开放”的人文精神。 浙江活动周:6.18—22圭题:锦绣钱塘 概述:叙述长江流域发祥地之一浙江的社会历史、文化发端,经由传统社会演变、工商业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地方历史进程,彰显浙江特有的水乡文化、樵作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生相容的人文形态,向世界展示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浙江地域文化,展现富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精神。《浙江风》萃取篝火狩猎、制茗品茗、诗酒竹墨、蚕花踏歌、锣鼓渔俗、乌篷荡船、红妆嫁娶和时尚脚步、动漫休闲等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诠释“人文浙江、风情浙江、时尚浙江。”《春涌浙江》以“鼓之韵”、“灯之情”、 “龙之魂”演绎浙江大地上国泰民安、盛世恒昌的繁荣景象。《龙腾盛世》以民间狂欢节的踩街行进表演形式为主,展现丰富多彩的浙江民间吹灯、抬阁、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物华天工》展览汇集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品项目和“绝活”,彰显出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神韵和“巧夺天工”的魅力。 安微活动周:6.23—27主题:盛世微韵 概述: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微剧、花鼓灯等安徽特色文化艺术为主线,融戏、舞、歌于一体,荟萃名段名曲名家,黄梅戏淳朴清新、优美流畅,是安徽标志性文化形象;徽剧古朴神韵,四大徽班进京催生了国粹京剧的形成:花鼓灯热烈欢快、激情奔放,是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芭蕾”。 福建活动周:6.28—7.2主题:海西画卷 概述:根据本届世博会提供的活动区块和活动项目安排, “福建活动周”的文艺演出展示活动,主要按世博会庆典广场举办综艺晚会《海风画卷》、特钢大舞台大演出区举办歌舞演出专场《风从海西来》、特钢大舞台小演出区举办木偶戏专场《其余叠翠》和世博园区北环路举办踩街巡游活动《海西灯会欢腾踩街》等四个系列的文化艺术演出展示活动,展现福建特色。 江西活动周:7.3—7主题:赣风都韵 概述:江西素以“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著称。赣风鄱韵,将着力展示江西独具韵味的客家文化,享誉世界的陶瓷文化和富有时代品格的红色文化,向世界呈现赣鄱大地的神奇魅力。赣风鄱韵舞台艺术表演篇:江西特色文艺结合舞蹈、音乐、戏剧等表演等,以江西省部分专业艺术院团代表性节目为组合,充分展示江西舞台艺术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赣风鄱韵踏街巡游篇:民间歌舞、原生态表演等,以江西千姿百态的群众性文化代表性节目为组合,充分展示江西的地域风情特色。赣风鄱韵民间技艺展示篇:现场展示极具汪西特色文化的表演。 山东活动周:7.8—12主题:齐风鲁韵 概述:选择最具山东特色的地方戏曲、歌舞、曲艺、鼓乐和传统蹴鞠表演,以及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技绝活展示,打造出艺术水平高超、地域特色鲜明的舞台艺术盛宴,突出山东历史文化特色,彰显齐鲁风土人情,展现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成果,营造山东文化演艺活动热烈氛围。
-
个性底片:不见瑶池水,但有万绿湖
-
作者:茹翌
期号:第9期
来源:课外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赏心悦目,还有风味十足的客家风情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无比……而最让我钟情的还是那风情万种的万绿湖。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她有高原湖泊的秀丽,但没有高原的交通艰难和气候寒冷,亲临其境,有如置身“山中海洋”。这里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性恬美,水色秀美,被称为“天上瑶池”。 因高空俯视整个湖呈“万”字形,且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 “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万绿湖最妙的就在一个“绿”字。站在万绿湖码头眺望,只见万绿湖碧波荡漾,闪烁着耀眼的光泽,像翡翠那么碧清,似水晶一般透明,如云烟一样飘逸……万绿湖的湖水颜色碧绿,由近到远逐渐转淡:墨绿、深绿、浅绿、淡绿……远望湖心,仿佛身在“绿色海洋”之中。万绿湖的水,真绿,绿得晶莹,绿得透彻,绿得如此迷人!风静,绿得有点深邃又有点哲学;风动,绿得有点天真又有点纯洁,它溶解了周围青山所有的绿,它化入了天空所有的蓝,它沉淀了河流所有的清。极目所见处处是绿,一年四季时时皆绿,令人顿时心旷神怡。 “一泓碧水开明镜,三面青山列翠屏。”万绿湖的美景也是名不虚传。坐在游轮之上,在青山绿水中畅游,两边的美景一一映入眼帘。周围郁郁葱葱的小岛,好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把万绿湖搂在怀里,缠绵、婉约……大自然为何对万绿湖如此偏爱!汇聚了它所有的神奇秀丽,蓝天白云下,奇绿夹岸,碧水萦回,青山簇拥着绿水,绿水浸润着青山;湖中的绿岛,此刻更显得玲珑别致,饶有意趣,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奇妙,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憧憬。游轮的乘风破浪,使风轻拂过我的脸庞,牵动着我飞舞的发丝,望着这眼前的美景,我不由得陶醉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万绿湖的水,更是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妙。水的素洁,她没有一丝污染,反而能将万物洗涤。就像包拯这样百姓心中的青天,公而忘私,用自己的两袖清风去感染他人。水的娇柔,她外表坚强,内心却无比娇柔。就像武则天这样杰出的女英雄,用她那双批过无数奏折的手,抚摸着光滑的无字碑…… “万顷碧波斩不断,一湖清水一湖情。”万绿湖固然美丽,但她那370平方千米的浩渺碧水,更让我知道了她的精神,她的思想境界,她只有一个目标:团结合作,闯出一片天地。 在游览万绿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感悟,我们全市文学社的同学们也不正如这万绿湖的水吗?我们团结,我们互相帮助,我们的友谊纯洁无瑕。我们把我们的情谊,永远地留在了这镜花水月般的人间仙境——河源万绿湖! 【简评】 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文章就像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韵律悠扬,婉转飘逸,使人想闻“歌”起舞;文章又像一位多情的清纯少女,柔情似水,花枝招展,让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文章又像一条珍珠项链,把古人的结晶——诗词点缀其中,熠熠生辉,让人赏心悦目。 文章构思新颖,以诗词为线索,融情于景,让人身临其境;文章立意深刻,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山水的同时,又让人感悟到人生哲理,受益匪浅! 文章美中不足的是引用他人资料稍多,尽管自然合理,但也会让人误解,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指导老师: 甘逸)
-
制锡之家 有着125年历史的华人家族企业,如何在第四代手里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6期
来源:IT经理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的工厂。我们也积极在中国做品牌建设的工作,比如说,我们为上海的F1 方程赛制作奖杯,还推出了中国系列。” 在北京举办的品牌125周年庆典上,皇家雪兰莪的总经理曾天佑告诉我,近期,皇家雪兰莪将在上海开一家新
-
形意拳的鼻祖——岳飞
-
作者:布秉全
期号:第9期
来源:精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的武术之乡。太谷县能成为享誉全国的武术之乡,自有其辉煌的历史缘由。 据《太谷县志》文献资料统计,仅明清时期,就有文进士47人,武进士20人(其中武状元1人),文举194人,武举195人。可谓
-
古筝悲情乐曲中的按揉音和滑音分析
-
作者:张亚琼
期号:第13期
来源:成才之路·中、大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客家筝派、潮州筝派多用按揉音,河南筝派多用按颤音)。以下将把这二者合为一种技法进行分析,暂且统称为“按揉音”。 1.按揉音之音色 在古筝悲情乐曲中,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原本可以用右手
-
曾宪梓:“解放牌”资本家
-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晚报精华·往事与旧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生活了,在国外是三等公民、二等公民,受到很多歧视,找工作也找不到,陆陆续续地就回来了很多。 1985年10月1日,我还是香港客家商会会长,我想香港将要回归祖国,我们要搞一个大宴会。我组织了盛大
-
川西各民族饮食文化研究
-
作者:蒋英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川西民族 饮食文化 交流 变迁
-
描述:观、烹饪观、烹饪技巧、食疗理论及宗教信仰、节日习俗、艺术审美等精神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饮食文化必会与人类相伴始终,它永远不会脱离人类的文化和生活,只要人类生生不息,饮食文化也将生生不息。不管从时间的层面,还是从空间的层面看,饮食文化都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变异性,这些特性也决定了饮食文化会在发展中不断交流传播并发生变迁。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特别是代表汉族饮食文化大成的各个地方菜系,已经成为中华饮食发展的主要支柱。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主要是由占人口90%以上的汉民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构建的,正是由于历史上在中华大地生存和繁衍的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和借鉴,中国饮食文化才能不断发展完善,于今蔚为大观。川西地区是古蜀故地,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而川西民族(包括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历史上川西民族地区中的民族流动和更替十分频繁,经过长期的发展,川西地区成了藏族、彝族、羌族的重要聚居地或主要聚居地。从历史视角看,川西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受经济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为低下的历史条件下,地理环境往往对饮食文化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不管是在主食、副食,还是饮料及饮食风俗上,川西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格局的形成,在与其他各族的交流中,尤其是与汉族饮食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川西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起源并发展于成都并享誉世界的川菜饮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周围的少数民族发生交流,这种交流使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因子进入汉族的生活,也使更具有普适性的汉族饮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这是值得民族学者加以重视和研究的。目前我国研究饮食文化的专著和书籍繁多,‘以猎奇为目的研究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亦不少见。但从民族学的角度,专门以少数民族与具有特色的汉族地方饮食文化的交流为研究对象的还较少。本文就是从川西少数民族与以川菜为代表的汉族饮食文化交流和变迁的角度,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民族间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变迁,进而探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并使之不断创新发展。本文分为六大部分。导论主要是介绍研究源起,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所运用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对文中的一些概念作出界定。第一章“川西地区主要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与变迁”在总结川西藏族、彝族、羌族、回族、蒙古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同时,论述了它们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迁情况,分析了民族饮食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说明川西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受现代饮食结构及饮食观念的巨大影响。第二章“成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主要论述了立足于成都的川菜菜系的形成发展,及成都饮食文化的特色,并结合独具特色的成都客家饮食文化和藏族、回族等饮食文化在成都的表现和变化,说明了不同民族、不同民系饮食文化在成都的融汇是饮食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第三章“川西民族饮食文化交流与变迁解析”主要以民族学、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论述了饮食文化的社会功能,解析了饮食文化交流的诸要素。第四章“传统民族饮食文化的现实价值”,主要探讨了在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怎样保护与发展传统民族饮食文化,特别是利用与旅游业、影视传媒业、图书出版业相结合的发展,利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最后的结论是:川西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川西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不仅对少数民族的饮食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对川菜系饮食文化的形成有重要贡献,也对中华饮食文化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更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
基督教文化在广东的历史扩散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
作者:薛熙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历史扩散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广东
-
描述:进行人口统计分析,以把握基督教文化景观的基本特质;最后,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对广东基督教文化区的形成、演变、扩张的过程和影响机制进行了剖析。通过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广东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
-
台灣地方菁英之行事風格-從儒家與法治的價值觀來探析
-
作者:陳銘澤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調查研究 行事風格 台灣 儒家文化 地方菁英 法治價值
-
描述:念之影響,其個人之基本特質又有哪些特徵?本文論特別感謝廖達琪教授提供「台灣地方菁英政治文化與決策影響力之研究」乙案之資料。本研究計畫為民主與地方統治(Democracy and Local Governance II)調查,由廖達琪,及密西根大學政治系的Samuel J. Eldersveld教授共同主持,並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贊助。縣市抽樣是根據區域、政黨主政、人口大小、窮富均衡等原則。台灣地區抽出的七縣市有基隆市、台南市、新竹縣、台中縣、嘉義縣、高雄縣、及花蓮縣。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菁英之儒家文化觀:大多數的菁英們皆認為儒家思想是重視倫常關係、維繫民心、保障社會秩序,且學歷愈高則愈認同。另一方面,多數的菁英們亦認為其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很深。然而在問及菁英們認為情感關係重要或法治重要?則菁英們的回答以重法治的略多於重情感。二、地方精英之法治觀念:大多數的菁英們皆不認同強而有力的領袖較優良的法律更重要;亦不認同法官在審判重大案件時,應該接受行政機關的意見;且不認為地方領袖如果為了地方利益而違犯法律是可以原諒的;更不同意政府可以根據現行法規處罰該項法規通過前的人民行為。另外,則相當同意沒有任何狀況可以允許政府忽視憲法相關的條款。可見法治觀比人治觀更受到菁英們的菁睞,菁英們大多數的法治觀相當強,因而亦可說是「理性」多於「感性」。三、地方菁英文化觀念類型:菁英之「法治觀念」之比例43.4%高於「儒家觀念」38.9%,而「儒法觀念並行」的比例有17.6%。男性菁英較偏向「法治觀念」,相對的女性菁英則較偏向「儒家觀念」,教育程度愈高、年齡愈低的的菁英皆向「法治觀念」的比例愈高。偏向儒文化觀比例最高的為國民黨的菁英,偏向「法家文化觀」的比例最高的為親民黨的菁英,而儒法文化觀並行比例最高的亦為民進黨的菁英,在職業方面主管級以上或具有專業之菁英較偏向法家文化觀,大陸各省市族群與有六成則偏向法家文化觀,而本省客家、本省閩南族群則比例參半;層級較高的菁英較偏向「法治觀念」;民代或社團代表較偏向情感面之儒家觀念;執法人員或政黨則較偏向法家文化觀。四、地方菁英改革態度─溫和行事:菁英們對溫和派行事之看法,菁英們除了不同意為了避免民眾誤解,領導者不應揭露所有事實外,其餘對於一個好的地方領導者,應避免做出導致地方分裂的事,即使這些事對地方很重要以及地方領袖需修正其作法以維持共識等都是持「同意」的觀念為多,可見持溫和派的菁英可謂多數。學歷愈低的菁英則愈偏向「溫和派」。五、地方菁英改革態度─改革行事:菁英們對改革派行事之看法,菁英們除了不同意領導者最主要的是堅持自己的信念,即使因此和選民的期待有所差距外,其餘對於對一個領導人來說,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而不在乎是否得罪人及民選的領導者必須以人民最佳利益考量來採取行動,即使該行動不受歡迎等都是持「同意」的觀念為多。六、地方菁英改革態度之─溫和行事、改革行事:菁英之改革態度分佈上,「溫和行事」之比例37.1%高於「改革行事」28.8%,而歸類於「溫和改革並行」的比例有34.1%。七、地方菁英之行事風格:持儒家文化觀的菁英的確與持法治觀的菁英思維上差異甚大,愈是偏向儒家文化觀的菁英,則其愈不偏向持法治觀,相同的愈是偏向法治觀的菁英則愈不持有儒家文化觀。另外,偏向儒家文化觀的菁英在行事風格上以溫和處事為多,而偏向法治觀的菁英則處事較為激進與改革。若綜合觀念取向及改革態度,將地方菁英的類型分為五類,稱為行事風格的話,「法治概念儒家行事」比例最高(27.6%)其次為「儒法概念溫和行事」比例為(25.5%)、「儒家概念溫和行事」(18.1%)、「法治概念改革行事」(15.8%)、「儒家概念改革行事」(13.0%),顯示地方菁英是以「法治概念儒家行事」、「儒法概念溫和行事」居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