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苏维埃革命与农村宗族:以赣南
-
作者:曾小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维埃革命 农村宗族 赣南闽西
-
描述:,很大程度上决定苏维埃革命的兴衰成败。
本文以赣南、闽西为个案,以农村宗族为研究方向,试图就20世纪二十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苏维埃革命和农村宗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赣南、闽西分别位于江西的南部和福建的西部,地处客家文化区域,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赣南、闽西农村宗族历经明清繁盛发展后,至民国时期,其总体上呈衰落趋势,但农村宗族组织保存相对完好,农民的宗族意识仍旧根深蒂固,农村宗族是中共开展苏维埃革命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依据,对相关的学术史作了简要回顾,同时对本文的研究资料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进行归纳和提炼。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土地革命前赣南、闽西农村宗族的发展概况。笔者认为,赣南、闽西地处山区和丘陵,内有多条河流、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境内活动空间大,这对中共开展苏维埃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发展空间。明代是农村宗族组织的初步形成时期,清代是宗族普遍发展和繁盛时期,进入民国后,农村宗族整体上有所衰落,但呈现跨地域的同姓联宗的时代特点,加之宗族本身具有强烈的姓氏界限和排外意识,这对中共在广大农村进行介入时无疑提供了复杂的社会背景。
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中共对赣南、闽西农村进行介入的过程。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中共主要承担帮助国民党建立各级组织,开展工农运动的任务。为此,中共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农村组建各级党组织和农民协会,并开展了以“二五减租”为中心,包括抗租、抗捐、抗债为主要内容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毅然举起反抗旗帜,领导各地农民暴动,随着暴动的深入,党又将革命斗争提升到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为目标的苏维埃革命。
第四部分阐述了在苏维埃革命冲击下农村宗族的分化及其对革命的影响。笔者认为,在苏维埃革命冲击下,赣南、闽西宗族组织分化为赞成、中立和反对三种不同的类型。赞成革命的宗族组织是苏维埃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对革命持中立态度的宗族组织是中共积极争取的对象,而反对革命的宗族组织则是苏维埃革命的阻碍势力,是中共镇压的对象。
第五部分重点论述党对农村宗族的认识和改造政策。李大钊是党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家族制度的第一人,党对农村宗族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过程。为了确保苏维埃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共对不同类型的宗族组织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并从经济、政治、社会意识以及宗族功能等各方面进行强有力的改造。
第六部分总结了中共对农村宗族组织改造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实践证明,中央苏区时期,中共对农村宗族的改造政策是正确的,党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区别对待,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的策略,坚持群众路线以及重建农村新文化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然而,由于中共认识上的不足和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出现一些过“左”的行为,也给我们留下一些深刻的教训。
第七部分是结语,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作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
作者:张榆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旅游资源 广东梅州 经济效益
-
描述:步伐。<br> 梅州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历史遗迹、地方风俗、传统美食、名人故居、宗教场所一应俱全,并且品位也相当高。目前,梅州市有国家5A级旅游区1个,国家4A级旅游区2个;3A
-
THE SOURCE OF LIFE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错。 真快,现代化的交通,把遥远“前世”的河源一下子送到“今生”,河源,清晰地站在我面前。河源的“前世”,被称为客家人的“根源”, 因为它是客家始祖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至今河源全境仍
-
走神(连岳专栏)距离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2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到树上的蛇,山间的迷路以及土匪的窝。 还有大雪天在山顶俯瞰县城美景时的赞叹:真是漂亮啊。还有同行一位老挑夫发的感慨老妹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苦呢々 第二天闲着无事,就开车去了她话中的乡镇,至今仍在公路的尽头,只有几十座建筑。此地出了县城教育局长,据说是当地最大的官(以官阶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我以前一直认为是客家人的劣根性,现在发现多少冤枉客家人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持此标准者众),此前刚好因受贿倒台(舆论更喜欢的是他如何玩弄上十位女教师的),更有趣的传闻是他曾经在此地的祖坟里藏有两百万。 沿途倒是风景极佳。可能跟几十年前比,并无区别。只是路上的时间短了很多,来回不到两个小时。 战胜距离的能力慢慢变大,是生活形态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了。 福州到厦门的动车开通很久以后,终于找到机会去体验一下,参加了一个随机漫游式的周末活动,几个人坐动车来到之前一无所知的闽东县城,在这里,知道了房地产的威力,和沿海几乎没有区别的高楼一幢幢在长,问一下房价,一平方米5000元了,而街上与商店却孤零零没几个人。在滩涂边的荒山上看落日,一个个心急的人更是自嘲为装逼犯。 第二天,人群游荡到附近的福鼎(动车就是一站地,十来分钟,不知城画在这里有没有读者,有的话,写封读者来信给城画吧),主要活动就是顺着大街闲走,看见小吃就吃一点,摊点都备有雪白的瓷碗,煮在沸水里,令人心喜。 而无意到达的桐山溪,更是满溪的鲤鱼,从酒店的高处看,河水都被锦鲤映红了,河边是闲人在喂鱼,一防风篷里在放木偶戏,配的是马连良的音。一小孩见我们喜欢他的拉布拉多,便起劲地逗它,把狗粮扔进河里让它秀泳技。据说此地人不吃鲤鱼,惧怕损了自己跃龙门的运气,所以河里的鲤鱼得以幸存得像小型鱼雷一样肥大——如果这个传言不实,那更证明此地人有格调。 因为有了动车,随机漫游的空间宽了,就是数百公里以外,也可以当饭后散步一样,突然在一个地方逛一下,有所得,无所得,都无所谓,但这些空间,确实已成了你生活中的储备了,扣除车票因素,这就像以前无目的地坐在公交车上瞎转,你总会见到一些陌生的事情刺激一下你。 所有加速到达的技术,无论是高铁、动车还是网络,都在增加人的厚度,那些人为的减速是多么令人扫兴啊。
-
卖鸡的执业资格
-
作者:周建苗
期号:第10期
来源:中外故事·A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里面,位置很不好,我一直不看好他的生意。但是很奇怪,他的生意就是要比别的鸡档好。或许大家看中的是亲戚的实在与厚道吧! 亲戚说得一点也不错,档口的生意好得不得了,顾客都排起队来,称鸡杀鸡烫鸡等的忙也忙不完,手脚利索的他们恨不得多生出一双手。我的到来,亲戚十分高兴,没什么寒暄,便吩咐我帮忙拔鸡毛。 从早上忙到中午,大家休息一会儿,又从傍晚忙到深夜,一直没歇息,重复着称鸡、杀鸡、烫鸡、拔毛,这可把我累得够呛。作为生意人,见到如此好生意,再忙再累再苦,也是快乐的。收摊下来,我粗略估计,今天亲戚至少卖出1000只鸡,而按保守的计算,一只鸡的利润是5元钱,且有两元钱的杀鸡工钱,亲戚一天起码能赚7000元钱,一个月……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小小的不起眼鸡档,一个月便能为亲戚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像这样,亲戚要在深圳买楼,不是一件很为简单的事? 亲戚的生意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从不缺斤短两,价钱公道,这是恪守的经营宗旨。另一方面,深圳是个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附近的居民就有不少潮州人、梅州人、福建人等。都市的年轻人要上班,都很忙,很少出来买菜。市场买菜的往往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而这些中老年人大部分从乡下出来,文化不高,有的甚至都不会说、听不懂普通话。况且,市场里有的生意老板普通话也说不好,沟通起来就很难。所以,这些买菜的往往会选择说家乡话的“老乡”,这不仅仅因沟通方便,于“老乡”那里买东西也放心。见亲戚招呼顾客,我很惊奇,买鸡的说什么地方话,如潮州话、客家话、白话、闽南话等等,他都能用很纯正的地方方言流畅地跟他们沟通,就连外国人来这儿买鸡,亲戚还能跟外国人对话起英语…… 太神奇了,我惊诧佩服之余,连忙问:“您到底能说多少个地方的语言呢?”亲戚笑笑说:“我也不清楚,不过,像这儿居住人口较多的潮汕潮州仔、梅州客家仔、广州白话仔、福建闽南语我都能流畅应答,别的……说实在的,也只是懂一些皮毛而已。” 我又好奇地问: “这些您又是怎么学的?”亲戚解释: “慢慢地学,一点一滴地学,揣摩着学,大胆地说,久了便不自然地学会了。要知道我在这儿做了十几年生意了,十几年的时间又有什么学不会呢?” 我听着若有所思,难怪亲戚的生意做得这么好! 亲戚又补充说:“卖鸡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谁都可以做。但是,要想卖好鸡,这就不容易;要想卖鸡卖得出色,那又是难上加难。所以,要善于观察与改变,学习与进步,别看这称称杀杀鸡,其实学问很大,有谁何曾想到,做这样的生意还需要懂得那么多地方的语言,像一个翻译。” 说着,亲戚憨憨地笑着, “孩子,生意人最大的生意就是自己。做生意的人只要把自己当成一门最大的生意来经营,慢慢摸索,逐步完善,又哪会赚不到钱?况且,这信息社会,市场竞争十分残酷,生意越来越难做。做生意的人就应该赚超前的钱,赚别人不懂的钱,卖菜的会说英语,卖鸡的会多国语言,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真是卖一天鸡胜读十年书啊!我恍然之余,也感慨着,人生何曾不是如此?
-
连岳专栏 最标准的口音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5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口音,而县城口音,又绝对是当地的贵族口音;所以农村孩子到县城读书,基本都会悄悄学习,在县城时变成了县城口音,用现在的话来说,向标准和上流社会致敬。 我也会两种口音的客家话。一个是中复村口音,这村原名“钟屋村”,在围剿与反围剿的拉锯战中改名,有“中央军光复”的含义,不知这个反动的名字为何没有改回来。村后是松毛岭,原来车要爬四十分钟才能翻越,曾打了惨烈的一战。我有次问我奶奶当时的情形,她说,反正兵来就跑……有次在树丛里,我还见到跑得急没穿衣服的女人。 还有一种是县城口音。教室前面是瞿秋白被枪决的地方,他走到那里,坐在草地上说:此地甚好。行刑人就开枪。离他的囚室并不远,那是一房一院,房里有床和桌椅,院子里鹅卵石铺地,中间有棵小树,好像是梅花。我觉得他死得很酷,是高僧的死法,是摇滚巨星的死法。 一说到口音,就扯出它钉住的事情。所以我支持方言复兴,反对普通话对方言的强拆。方言应与普通话共存,不分尊卑。客家人就要会客家话,广州人就要会粤语,上海人就要会上海话,闽南人就要会闽南话……方言是民系的自我认同与特质,方言岛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我除了会两种口音的客家话,听得懂从客家话向闽南话过渡的龙岩话,听得懂闽南话,在广州两年听懂了基本的粤语,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美妙之处,而方言消失就不会凭空再现了。我没有语言天赋,有的人愿意学,可能一辈子能学许多语言。 在方言区,一个的语言应该从方言开始(当然不是终于方言),然后是普通话和其他语言(比如英语),语言学得越多,越有意思。 据我观察,现在许多客家人的孩子已经不会说客家话了,而是从小被教了一口发音不标准的普通话。我猜想,客家人除了语言,其他方面与其他中国人并无两样,所以一个人不会说客家话,即使父母是客家人,这人应该也不算客家人——我这个标准同意的人不会多,不过我自己蛮喜欢的。 我对方言的态度是:参差多态是美,越多方言有人说越好;平等包容也是美,不能因为自己的方言强势而歧视“外人”,更不必因自己的方言弱势而觉得土气。 因为语言多,所以交流要有礼仪,说话时应该照顾在场所有人,方言不应成为排斥他人的工具。(强势)方言在人们的印象中如果和狭隘的排外等同起来,那方言难免就被当成野蛮人的武器。心态要开放,方言才更美。 出生地的方言,是我们此生最标准的口音。
-
《客家名镇客家村》跋
-
作者:马卡丹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这个集子,只收入四篇长些的文字,还有数十祯照片。
并非为了赶时髦,追求所谓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也不是文字少了图片凑,飘飘然于高产的幻觉中。这些年习惯于写作那些短小的千字文,以为这才是散文的正宗,往往为了文字的“精炼”,许多创意只露了个头,未及展 开便匆匆收束,常使我心不畅。我的多数文字,都是这
-
以大客家视角诠释客家文化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翟永鸣通讯员/罗伟章刘海祥)经国务院批准,坐落在梅州市的“广东客家博物馆”升格为“中国客家博物馆”,昨日隆重举行冠名挂牌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邹家华,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强华,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春雨,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等出席了冠名挂牌仪式
-
连城、新竹打算“结亲”
-
作者:吴林增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台湾画家画县长肖像
导报讯 (记者 吴林增 通讯员 黄水林 陈析兴 汤炳刚 文/图)“林县长,我这衬衫,怎么样?”说这话的是台湾新竹县县长邱镜淳。
“这衬衫上绣着桐花,别具一格,精致漂亮
-
主场未能晋级,球迷不离不弃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主队球迷呐喊助威
梅县队庆祝进球。(钟小丰摄)
昨日下午三时,记者来到曾宪梓体育场时,已有3000名球迷陆续进场观战梅县客家足球队对青岛鲲鹏队的足协杯首战,比赛开始后,依然有不少球迷陆续进场。从参与维持赛场秩序的民警那里了解到,本场比赛入场球迷约有5000人。而足球名宿容志行、前国脚马明宇也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