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4)
期刊(44)
学位论文(6)
图书(4)
视频(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4)
期刊 (44)
学位论文 (6)
图书 (4)
视频 (3)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73)
2013(30)
2012(37)
2011(36)
2010(20)
2009(10)
2008(5)
2007(2)
2006(4)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6)
其它(13)
农业考古(3)
美食(2)
广东农业科学(1)
福建农业(1)
中国检察官(1)
中国农史(1)
源流(1)
江门文艺(1)
梦里客家春意闹那山名茶四溢香
作者:黄蔚山 翁尚华 刘洪桥 许国义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采茶人正欢 近年来,一首《梦里客家》在客家人心中唱响。歌曲由余文作词,作曲家印青谱曲。歌中唱道:“常常想起那山下……采茶的阿妹美如花……那是一幅山水画……是我亲亲梦里客家。”这首富有诗情画意的歌曲,让人浮想联翩。 4月12日,由广东华银集团主办的“禅茶文化旅游节”将拉开序幕。旅游节为期一个月,国
“健行南粤”活动第二十期游客家古村叹特色美食
作者:林辉莹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全家出游,其乐无穷。 车友饱尝各式农家美食。 自驾游 ·自驾路线 广州出发-华南快速-广河高速永汉出-S355-南昆山 ·特色美食 山坑螺、山坑鱼、各种腊味、紫心红薯、农家蒸鸡、豆腐、梅菜扣肉等。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中国人向来认为青山绿水是身心休憩的好去处。现在
花都梯面油菜花节开锣游客可边赏油菜花边叹客家美食
作者:黄少宏 龚秋红 王建锾 郭乙馨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盛开的油菜花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梁文祥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少宏 实习生/龚秋红 通讯员/王建锾)前天上午,花都2012年梯面油菜花节暨“美丽乡村”计划启动仪式在“广州最美乡村”红山村举行,市民可前来赏油菜花、叹客家美食。 启动仪式上,客家文艺表演,国家一级演
高陂镇将陶瓷项目开发、古镇改造、名人祖居保护与旅游相结合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游客体验制作陶艺的乐趣。 本报讯(记者薛凡升特约记者丘佳纳通讯员郭力义)大埔县高陂镇依托传统的手工制瓷、特色的民俗风情(老街骑楼群)和名人名居等项目,开发独具魅力的古镇风情体验式旅游,全力打造一条“游名人名居—览库区风光—观古镇风韵—寻瓷都魅力”的特色休闲黄金旅游路线。目前,该镇的
元宵前夜田园偷菜故意找“骂” 相传元宵“偷青”会带来好运气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习俗———“偷青” 谢颖 孙振鸿 摄 羊城晚报东莞讯记者林晓芸、陈湘芹,通讯员杨惠光、区馨尹报道:吃汤圆、赏烟花、逛花灯……不少年轻人对这些元宵节的传统节目已难有激情,而东莞凤岗、樟木头等地的客家人却怀念过去元宵前夜偷菜找“骂”的习俗。据说,元宵前夜结伴去别人家地里偷菜的客家人,还企盼在偷菜时
红色绿色景区扎堆雁洋镇 这里已成为广东的客家“桃花源”,幸
作者:黄蔚山 宋健军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集红色经典、客家文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叶帅故园项目位于梅州市雁洋镇。 在这个面积118平方公里的粤东北山区小镇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国家5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园、4景区雁鸣湖、千年古刹灵光寺、粤东名山五指峰、全国最美古村落桥溪村等文化旅游休闲综合区早已扎堆。这里古树婆娑、溪流
浅论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作者:高博  期号:第6期 来源:青年文学家·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活动中常见的舞蹈类型 1、民族舞蹈。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许多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习俗,其中,民族舞蹈是展现各民族性格特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表现形式。生活中常见的民族舞
到梅州探秘客家文化在潮汕畅游海滨浴场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围屋 汕头风光 潮州古城墙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采集 梅州客天下石碑 第7条线路: 客潮民俗文化休闲游 由梅州、潮州、汕头组成的客潮民俗文化游产品 途经景区:雁南飞、灵光寺、客天下、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潮州古城墙、金狮湾度假村、绿岛山庄、汕头南澳岛 ■《
客家世界“香格里拉”的红色记忆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持续快速向前发展,今年1—8月,全县生产总值19.8亿元,比增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亿元,比
海南宝岛,南国珍珠。据文献记载,早在900多年前,客家先贤
作者:古小彬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渡琼会馆”匾额的右边有一行小字,清楚标明刻匾的时间:“民国八年九月谷且”;左边也有一行小字,是书写人的落款:“琼崖道尹饶芙裳书”(道尹相当于清朝知府,民国初改称),还有印章。因年深日久又经多次搬迁,其中间明显已有一条裂缝。匾额目前由“渡琼会馆”创办人钟鹰扬(1856—1911)的孙子钟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