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29)
报纸(6263)
图书(1525)
学位论文(1246)
视频(434)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29)
报纸 (6263)
图书 (1525)
学位论文 (1246)
视频 (434)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47)
2014(9455)
2013(1277)
2012(1312)
2011(1286)
2010(1126)
2009(695)
2008(567)
2005(84)
1990(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0)
赣南日报(350)
海峡导报(144)
闽台文化交流(16)
兰台世界(11)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东茶业(5)
现代装饰(2)
国土绿化杂志(2)
西安社会科学(2)
试论四川方言的官话性质及其成因:以《蜀》词汇为例
作者:向学春  期号:第22期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蜀语》  古代通语  四川方言  性质  成因 
描述:方言.历代北方移民入川是四川方言官话性质形成的主要社会根源.本文以<蜀>词汇中来源于历代通的词语为例,讨论四川方言的官话性质及其成因.
赣南客家礼俗与方言中的委婉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委婉语  礼俗 
描述:语言禁忌原则导致委婉的使用,这在赣南客家方言中主要有五种形式,即语词换用、谐音套用、韵语沿用、反语效用、隐喻暗用等,这与客家礼俗有关
客家方言语音在英语语音习得中的负迁移现象及对策:以梅县客家
作者:李华闽 朱金华 廖珺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英语语音  负迁移  对策 
描述:习得中,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文化容易迁移到二和二语文化中,产生负迁移。在音段和超音段两个层面,客家方言语音就会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影响和干扰。本文解析了此类负迁移现象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客家と日本汉音、镰仓宋音の比较対照研究
作者:罗济立  来源:致良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客家と日本汉音、镰仓宋音の比较対照研究
中华话语空间中的民俗风水:日本冲绳县与中国客家地区的比较研究
作者:河合洋尚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本学者  客家地区  冲绳县  中国  话语空间  风水  民俗  中华 
描述:筑1993:92),
赛夏方言的比较词汇
作者:Paul Jen Kuei Li  期号:第2期 来源: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amaLan)与向天湖(rarәmәan),尤其是後者,日常生活仍然说他们自己的语言,连小孩也都如此,是保存赛夏最完善的地点。今後有志去继续调查者以去向天湖(在东河村转区内)爲最理想。
主持人语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采茶戏这朵在客家地区盛开的山茶花,从客家赣南试种成功,已植遍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等地,成为客家民间文化珍品,进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中,化作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与享乐载体,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而列入第一批名录中!
古上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阴平调现象
作者:谢留文  期号:第1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浊声母  全浊上声字  客家方言  客赣方言  赣语  外来人口  阴平  客家先民  今读  人口增长高峰 
描述:古上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阴平调现象谢留文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浊声母字,在赣方言里一般读阳去或去声,合乎古今语音演变的常例;但有些赣方言有读阴平调的现象。这里面又可分为四种情况:古上声全浊声母和古去声浊声母字令都读阴平。赣北的波阳方言和湖北阳新...
非营利组织传扬客家文化之研究-以新竹县客家文化发展协会客
作者:何瑞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童诗  非营利组织  客家文化 
描述:出中肯的政策性建議。 研究發現包括:(1)在組織運作方面,「協會」會務十分單純,會務實際運作情形與章程規範內容相比,並無任何差異。(2)在客家文化傳揚方面,「新竹縣客家文化發展協會」舉辦的客家文化活
客家童谣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
作者:吴冬梅  期号:第1期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资源  地域文化  童谣 
描述:图文并茂、地方特色浓厚的正规启蒙教材,从而既保存童谣这一客家口头文化的珍品,又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