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摆“添丁酒”一天天逼近,望着破败的荣槐楼,守楼人满腔无
-
作者:鲁钇山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清朝客家围屋的稀有典范荣槐楼,应该列入省级文保单位”,在上月的广东省“两会”上,政协委员温良如是建议。
“荣槐楼真的该修了!”谈起这件事情时,小雨打在守楼人温新源脸上,仿佛泪水。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荣槐楼,位于五华县三源村,占地8000平方米,迄今已存在450年。它是一个半圆形的客家围
-
台湾客家饮食文学的研究
-
作者:廖纯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学 客家妇女 後现代饮食 山文化 客家茶 饮食文学
-
描述:食文化的變遷。主要從台灣客家飲食文學中,探討飲食文化的演變,並建構出一套客家飲食文學發展的系譜,爬梳客家飲食文化發展的脈絡。這涵蓋﹙1﹚唐山過台灣,移民時期以開墾拓荒精神為主的飲食風貌。﹙2﹚日治時期
-
客家小吃惊艳味蕾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小吃大受欢迎
客家小吃是客家饮食的一部分。客家人在迁徙发展过程中,对客家小吃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既融合了中原饮食的正统承传、苏浙制作的细腻精致、南粤小吃取材广泛多样的特色,又讲究“生态、绿色、营养、健康”,已经成为独具一格的广东地方风味小吃。游梅州品客家小吃,迎接您的是一场味蕾惊
-
客家菜的叛逆者辣翻天的公庄菜
-
作者:符芳晓 田飞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焖鹅肉
钵子肉
酸豆角
广东人饮食讲究不热气不上火,所以惠州的家常菜没有辣椒,但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博罗公庄。公庄人能吃辣是出了名的,当地有“不会吃辣的人不叫公庄人”的说法。正宗的博罗公庄菜,以辣、鲜、咸、香等特点著称。
自种朝天椒辣味劲爆
作为客家菜的一个分支,公庄菜依然执
-
八旬翁出书魏巍题书名 志愿军战士徐平自编客家山歌集《徐平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徐平老人欣然在《徐平民歌集》上题字赠记者。本报记者黄尉宏 摄
已故作家巍巍为徐平老人题写的书名。本报记者黄尉宏 摄
徐平老人说:他的嗓子一直没有闲过,每天都要拿着快板和老伴一起唱上几首自编的客家山歌。
郑飞写道:“我想徐平同志是很幸运的,在千千万万的老志愿军战士中,他的作品竟能得到魏巍
-
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
-
作者:黄蔚山 吴增贤 饶延志 朱日晖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张炳辉展示他的宝贝
琳琅满目的藏品
两层高的楼房里,墙上挂满了旧的字画、壁挂、服饰、钟表等,地上则堆满了像章、古家具、瓷器、铜器……这不是博物馆,而是粤闽交界的梅县深山古村落桃尧镇桃源村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张炳辉的家。26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粤闽赣三省,收集了5万多件物品,
-
“威水”粤语也要打“保卫战”? ■新客家人的孩子不会讲
-
作者:邓琼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众人前来参加“粤语如何影响中国这30年”文化对谈活动。
引发这个话题的,是广东新世纪出版社亮相本次书展
-
文化眼里看土堡 ――刘晓迎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福建土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绿 笙 文/图
大约是2005年时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座土堡――沙县水美土堡,当时这种独特的民居让我产生了兴趣并震撼不已,初步认识到其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第一次让我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三明土堡的是刘晓迎先生于2008年所著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经过对遍布三明各地的土堡深入细
-
赣州客家米馃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打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妇女年关时的必修课。
游客在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体验打黄元米馃的乐趣。
【特产】
年关将近,便到了打黄元米馃(类似梅州客家人的“黄粄”)的时候了。赣州农村里的石臼被妇女们清洗得干干净净,打米馃的木梓棍解禁下楼,灌木灰制成的金黄色碱水也储在缸里,打米馃的前奏由此开始。
接下来的蒸
-
客家娘酒
-
作者:李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散文】
农历九月,一个与酒有关的月份,一个客家娘子开始与她们的酒瓮酝酿故事的季节。
而今又是重阳过去,渐凉的夜总让我忍不住猜想:某个角落里,一定有某个女人正抱着一床被单捂紧着酒瓮,为那一坛酒增加温度。其实,这是我儿时的记忆,那个女人便是我的妈妈。想来,这酒是女人的心血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