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两岸客家文化交流,促进国家统一
-
作者:刘焕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文化交流 国家统一 客家 日本帝国主义 和谐发展 台湾回归 全球化时代
-
描述:裂、不和谐与对峙的局势,至今已经分隔61年。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统一是常态,分裂是变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奋斗之目标乃在于追求国富民强与国家大一统。至今来看,追求海峡两岸之长治久安、和谐关系与最终一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终极理想,更是当前海峡两岸应该共同达成之目标。
-
整合地方资源拓展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
-
作者:张小龙
期号:第8期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地方资源 整合 中学 政治教师 中国历史
-
描述:赣州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苏区,同时又是客家文化的摇篮,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整合本地的这两大特色,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使政治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的距离缩短,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兴趣才会增大,教育的接受性才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收到实效。
-
浅论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
作者:叶耀华
期号:第12期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西客家 民间信仰 社会功能
-
描述:广西客家民间信仰内容非常广泛,是积淀于客家民系中的传统意识,包括自然崇拜、神明崇拜、风水信仰和历史人物崇拜等等。本文通过对广西客家民间信仰中对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现象的研究,管窥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特点,探讨广西客家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
江西石城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大众摄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江西赣州石城有着深厚丰富的摄影资源。这个石城,是奔流千里赣江的源头,是中华客家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早有“闽粤通衢”之称,还有“中国灯彩之乡”、“中国白莲之乡”等美誉。石城也是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留下多位伟人的足迹。境内的“丹霞之魂”——“通天寨”更是以巧夺天工的奇峰怪石著称。
-
广东“客家拳”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作者:陈国辉
期号:第4期
来源:体育时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 客家拳 发展 对策
-
描述:本文以广东“客家拳”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及走访调查,对广东“客家拳”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填补历史空白,梳理承传脉络;“民间—高校”合力,搭建承传发展平台;依托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提升“客家拳”的影响力;利用“非遗”契机,争取政策庇护等对策建议,希望达到保护和发展广东“客家拳”的目的.
-
徐杰舜、林敏霞、梁冬平著的《平话人素描》出版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话人 徐杰舜 出版 素描 梁冬 族群结构 客家人 国际学术
-
描述:汉族是一个族群结构复杂,人口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对汉族的客家人、广府人、福佬人等族群有较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对客家人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热点。而主要分布在广西,少数分布在云南、湖南、广东,形成历史甚至比客家人、广
-
粤北采茶戏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方法与表演特色
-
作者:刘忠海
期号:第3期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人物形象塑造 艺术方法 表演特色
-
描述:粤北采茶戏属于广东的六大剧种之一,由古代粤北客家人创造并流传至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盛于南雄、翁源和韶关等地.身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北采茶戏艺术特色鲜明,它欢快活泼、载歌载舞,表演中饱含生活情趣,是客家的一朵艺术奇葩.
-
广东黄酒拟出标准 不能加食品添加剂
-
作者:肖佩佩
期号:第3期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标准 广东省 食品添加剂 黄酒 食品安全 饮食搭配 生产历史 客家菜
-
描述:吃客家菜、喝黄酒,在东莞,这样的饮食搭配屡见不鲜,广东黄酒生产历史悠久,但如何保障黄酒的安全呢?日前,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位《广东黄酒(征求意见稿)》(简称《广东黄酒》)公布,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黄酒制作工艺标准:不能添加非发酵产生的物质.
-
客家土楼,泥土构筑的城堡
-
作者:吕峰
期号:第24期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泥土 城堡 民居建筑 世界
-
描述: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被称为“世界建筑之瑰宝”,虽然早已在报纸、杂志上多次看到过土楼的介绍,但当笔者翻山越岭走进土楼村落,当庞大无比的土楼突入眼帘时,一行十几人几乎同时发出了无法遏止的惊叹声,不禁为其用泥土构筑起的庞大规模而感到吃惊。
-
试论客家先贤黄慕松人藏致祭的治边策略
-
作者:何小荣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十三世达赖喇嘛 治边 客家 国民政府 1934年 中央政府 政府决定 布达拉宫
-
描述:1933年12月17日(藏历水鸡年十月十三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地方报禀中央政府,依照历史的惯例,国民政府决定特派黄慕松任专使人藏致祭。黄慕松于1934年8月28日抵达拉萨,于当年9月23日在布达拉宫举行了致祭大典及国民政府册封十三世达赖为“护国弘化普慈国觉大师”的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