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例可手术广东籍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作者:赵洪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食管癌 饮食 危险因素 遗传
-
描述:、饮食习惯、性格、既往病史及精神因素等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潮汕人群、客家人群、广府人群三组,将进食干、硬等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如果具有统计学差异,再进行组间两两分析;将食物进食量等计数资料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方差分析,如果有统计学差异,再进行组间两两分析。结果:广东食管癌患者的高发年龄为50-70岁,其中55-60岁发病率最高。广东省食管腺癌的患者所占比例为18.18%,男性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为77.27%。潮汕人群、客家人群食管癌患者较广府人群食管癌患者更喜欢食用腌制食品。潮汕人群食管癌患者较其余两组患者更喜欢食用烫食。广东省三类人群在平时喜好食用玉米、河海鱼虾、动物油、油炸食品、烧烤肉类、酸味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其它调查因素在广东省三类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广东食管癌患者中男性、腺癌所占比例较全国其他地区人口报道高,提示广东人与其他地区汉族人在食管癌的发病方面存在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在潮汕食管癌病人中,喜食烫食的习惯较其他人群更为明显。
-
马来西亚的华人村落:布赖村观音诞仪式探究
-
作者:廖筱雯 Lew Siew Boon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来西亚 华人 布赖村 观音诞
-
描述:们艰难苦难的生活。水月宫的主祀神为观音,观音及其他配祀神在村落及村民的心中有重要的位置。早期华人先辈到新环境经历了许多的苦难,更经常面对生存的困境。观音信仰一直慰藉着他们疲惫的心灵,让他们能在困苦中坚持奋斗,在异乡落地生根,繁衍后代。本文以水月宫观音诞中的三场仪式,分别是“请神”、“游神”、“祭天地”作为研究重点。在内容方面主要包括:第一章,简述村落观音诞庆典仪式调查地点概况,通过村落及庙宇的传说叙述村落发展经历及地方庙宇的历史背景。同时,藉由村民的口述历史对庙宇主祀神的流变进行探讨分析。第二章,根据田野考察所得的材料重现第一场仪式——请神仪式,并结合仪式内容及村民对神明的口头传说,有序地介绍村落中多样性的信仰体系。第三章,通过文字重返第二场仪式——游神仪式的现场,该场祭祀过程充满模仿中华帝国的意象,文中以“帝国隐喻”的概念分析仪式细节。第四章,第三场仪式——祭天地仪式过程全记录,同样以重现仪式过程的方式写作。祭祀仪式中,村民行的是强调“礼”与“乐”的三献礼,章节内以台湾南部客家的三献礼对比布赖村仪式的三献礼模式,试图重圆客家传统的祭祀方式。基于前二、三、四章是以记录分析现阶段村落观音诞仪式状态来撰写,第五章则从整个庆典的进行,探讨观音诞对于现今村落的文化价值,及当代社会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在村落所承载的内在力量,并体现在心灵、认同、传承的几个层面。结语方面则对目前村落传统仪式的文化进行理性的思考。
-
台湾南部地区婚嫁礼俗之探讨
-
作者:周子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嫁礼俗 结婚六礼 质性研究
-
描述:三點未來研究建議:1. 以個案研究方式,針對婚嫁禮俗過程當中每一階段、動作的真正涵義、目的與用意,做更深度的瞭解;2. 北、中、南各地因地域文化之不同,未來研究者可著重於北、中、南各地婚嫁禮俗的差異性
-
不会说粤语 却会唱粤曲
-
作者:李榕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南都讯 记者李榕 六七十岁的年纪,来自天南地北,不会说粤语,更别提唱粤曲了。不过,在罗湖区清水河社区就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组建艺术团,不会说粤语,但会唱粤曲。学了半年,还参加比赛得过奖,绝对不是打酱油。
“会白话的人不到一半,但为了排遣老年生活的寂寞,大家学习起来很积极。”前日,艺术团副团长石灿介
-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赣南采茶戏丑角动态造型数字化设计
-
作者:肖康亮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丑角动态造型 动作捕捉 数字化
-
描述:,内容贴近生活,语言诙谐幽默,表演时,演员在伴奏音乐中灵巧地运用独特的矮子步、扇子花、单长水袖及模仿动物形象的一些表演动作,载歌载舞,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客家特色。然而由于赣南的地域性特点,在采茶戏的发展及其普及上还不够完善,东北二人转由于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的改良推广已经是家喻户晓,这其中除了东北二人转本身的特点之外,当然还有演员储备的原因。赣南采茶戏作为极具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演员储备和数字化包装推广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动作捕捉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影视广告等功能上在很多其他领域也是有所应用,通过数字化项目本身的内质,能够达到推介主题和文化的目的。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赣南采茶戏丑角表演数字化设计,能够很好的虚拟丑角动态造型流畅的动作,很好的展示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它既是严谨的虚拟和模仿,同时也是对传统艺术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了解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以现代科技的设计制作理念对传统艺术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气息,又具有科技含量,达到媒体推广展示和建立采茶戏丑角演员动作虚拟数据库的目的。本文的写作建立在较为严格的动作捕捉实践基础之上,通过数据采集与动作特点的考察,力图从赣南采茶戏丑角艺术表现形式、动作捕捉系统技术特点与数据采集、采茶戏丑角分解动作库数据的捕捉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客观地探寻动作捕捉技术的实践应用与赣南采茶戏丑角动作表现形式的融合,并对赣南采茶戏丑角动作捕捉数据库的统计与归类提供相应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构想。
-
移民、市场与社会:清代以来小江地域文化的演变
-
作者:朱晴晴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移民 市场 身份 村落关系 地域文化
-
描述:“客话”都开始慢慢影响这个曾经自成一体的小款组织。或许正是由于特殊的时间与空间,这些移民在入住的同时仍然得以保留原本的姓氏而不需再改姓。小江社会的移民因着迁徙时间和祖籍等原因,明显形成两大帮派——“江西
-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下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的路径:以江西省定
-
作者:何懿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农村 贫困地区 落后面貌 定南县
-
描述:操作的示范模式和发展路径与对策。改革开放30年来,定南县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农村发展,全县农村社会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视域,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中部地区贫困地区定南县的情况,结合对定南县的实地考察经验,提出四条改变定南落后面貌的路径。首先定南通过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基层领导班子来实现宏观把握;在此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定南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坚持以发展经济的方法来壮大定南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再者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农民群众解除后顾之忧;最后通过发扬客家文化的魅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
公交车上 谁家老者长逝
-
作者:祝勇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老人溘然长逝。 惠东县警方供图
南都讯 记者祝勇 他双手伏在前排座椅后背,旁人以为他是瞌睡了。昨日上午,一名带着大宗行李的50多岁老人,在惠东县一辆2路公交车上,当司机第二次提醒他是否要下车时,才发现老人已盍然逝世。其身份尚未被确认,有知情者可拨打110联系惠东警方。
以为瞌睡实际已过世
-
一路山歌飘 幽处泉水甜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区区大事(南方都市报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
南都讯 见习记者李榕小推车上放着塑料桶,推一推,歇一歇,在罗湖区大望文化高地,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队伍,他们都是来山里取水喝的人。这个队伍当中,有名年逾六旬的客家阿婆,她隔三差五来这里取水,推着小车,唱着客家山歌,歌声常
-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研究
-
作者:吴水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 疍民 水环境 文化历程 文化景观
-
描述:统说明疍民文化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是发挥地理学在区域性和综合性方面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深入探讨疍民文化发展的历史空间过程;重点在于系统梳理疍民文化景观,揭示疍民文化形成与环境、陆上居民及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疍民文化所反映的人地关系规律。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蒐集法、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历史还原法等开展研究,特别注重地图表现法的应用。 从疍民生存的地理环境分析,岭南具备河海交汇、水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处于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物资源丰富。疍民文化的起源为世代生活于岭南的古越族人,疍民祖先虽由于各种原因移居水上,但在当时水上居住条件相对优越等因素是早期吸引他们以水为生的主要原因,后期受战争、社会动乱、政治避害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断有陆上居民加入疍民群体,其文化空间不断发展和延续。 岭南疍民族群遗存了滨水生活、断发纹身、擅长操舟等古越族人的文化特征,在居住、饮食、语言、宗教崇拜与信仰等文化景观方面具有水环境的烙印,又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在生产文化方面,突出耕河、耕海文化,并以水产捕捞、水产养殖、水上运输、沙田耕作为代表,其经济文化形态经历了单一到多样、农业到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凸显从传统农业文化到海洋商业文化多元共存的转型过程。在居住文化景观上,疍民经历了舟居、水栏及窝棚、岸上渔民新村的文化过程,其景观形态从水到陆。在饮食文化上突出了以水产品和大米为主食,有生食习惯的特点,其中具有特色的艇仔粥文化形态已经融入粤菜小吃体系中。在婚嫁文化方面,突出了舟娶、水上婚宴等水上婚俗文化特色,但目前已经不具有原生态性。疍民语言有明显的地域分异,岭南西部、南部和中部以粤方言为主,岭南东部、东北部分别以闽南方言、客家方言为主,同时出现了以粤方言为主的多个方言岛,其中珠江三角洲等地的咸水歌成为疍民独特的语言文化景观。在宗教与民间崇拜方面,以崇拜天后、北帝、龙母等司水、护水神灵为主,其迷信色彩和笃信鬼神的氛围浓于陆上居民,并存在崇拜文化的地域差异。由于疍民特殊的生活环境和低等的社会经济地位,清代至民国期间广州、潮州等城市出现了疍女从事娼妓业的文化现象。自唐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为收税设置了不同的机构管理疍民,尤其以明代的河泊所设置成为疍民制度文化的代表。在上述文化景观的分析过程中,始终贯彻水文化为核心的主线,即一方面是疍民对江海水体的利用和适应,水环境影响疍民文化的特质;另一方面是疍民与陆上族群围绕水资源的使用权、所有权形成的各种对立与利用关系,深刻折射出水文化中的人地关系。 从疍民的空间聚集过程分析,其文化扩散以人口流动为主要表现,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沿江、沿海呈辐射式扩散和跳跃式扩散两种模式,并形成了“大杂居、小聚集”的人口空间分布特点。按照文化地理学区域划分原则及粤方言、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等岭南三大方言类型划分成三个不同的文化区,各文化区在空间分布上与岭南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的分布基本一致,同时也有间隔分布的文化岛。从保护特殊族群文化的角度出发,应通过建立疍民博物馆、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等手段保护疍民文化。同时,充分利用疍民在历史时期的特色文化和生产生活经验,通过旅游开发等方式,实现疍民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多赢局面。